解光辉 李运正
(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解光辉 李运正
(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ICM患者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内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LVEF、LVE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是治疗ICM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能够改善预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性心肌病;心功能;预后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为心肌纤维化,临床特点为患者心脏扩大,易发生心率失常与心力衰竭现象[1]。临床治疗ICM的目的是控制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改善心肌营养。其中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PCI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60例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PCI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ICM患者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4~87岁,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1例,单支血管病变5例、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3例,血管完全闭塞10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4~83岁,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15例,单支血管病变7例、双支血管病变10例、三支血管病变6例,血管完全闭塞7例。60例患者入院前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符合《内科学》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上无任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60例患者在入院之前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血管病变数目以及病变程度记录。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PB、洋地黄等,依据患者病情适当添加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血压与血糖进行控制[2]。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PCI治疗加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患者行平卧位,行局部麻醉,经股动脉行肝素处理,利用冠状动脉球囊对病变位置扩张2~3次,依据扩张情况保留导丝或者撤出指引导丝[3]。手术期间患者休息10 min,然后快速置入支架。术后加强抗血小板以及调脂类治疗。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1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1患者支架置入情况:实验组共处理病变血管60支,置入支架90枚,术后依据冠状动脉对比剂迅速充盈,保证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一致。
2.2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为Ⅱ~Ⅳ,EF为(35.2±5.5)%,LV为(65.2±6.2)mm。治疗1年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Ⅳ,LVEF为(38.2±6.5)%,LVEDD为(64.1±7.2)mm。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为Ⅱ~Ⅳ,LVEF为(34.6±7.4)%,LVEDD为(63.7±7.7)mm。治疗1年后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Ⅳ,LVEF为(42.7±7.8)%,LVEDD为(55.2±8.3)mm。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LVED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LVEF、LVE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出现心绞痛,8例出现心力衰竭,0例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1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22例患者再次入院。实验组患者有12例出现心绞痛,5例出现心力衰竭,0例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0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7例患者再次入院。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M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因心肌长期缺血所引发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或组织纤维增生。依据相关资料,ICM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高达50%以上,是当前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4]。当前临床中治疗ICM的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其目的是改善患者心肌代谢以及心功能,缓解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不容乐观。伴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PCI治疗更具安全性,一般而言,ICM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或者完全堵塞为主,应用PCI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LVEF、LVE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CI是治疗ICM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能够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1]刘卫华,赵印平,莫江英,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 1486-1488.
[2]李松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7:68-69.
[3]黄晓明,罗明晶,庞振瑶.血运重建对缺血性心肌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13):2031-2033.
[4]杨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1):25-26.
R542.2
B
1671-8194(2016)31-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