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红岩
(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汪红岩
(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研究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本院的95例剖宫产初产妇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5例经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的评估,然后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较高,且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影响因素
剖宫产初产妇在临床所占比例较高,此类产妇存在的干预问题相对较多,其中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产后的重要干预方面,而要达到较好的心理干预效果,对于产妇进行需求程度的研究极为必要[1]。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本院的95例剖宫产初产妇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5例经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的95例经产妇中,年龄:<30岁者65例,≥30岁者30例;孕周为37.1~41.8周,平均孕周为(40.2±0.5)周;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者50例,高中与以上者45例;社会支持程度:一般及较低支持者30例,较高者65例。观察组的95例初产妇中,年龄:<30岁者65例,≥30岁者30例;孕周为37.2~42.0周,平均孕周为(40.4±0.4)周;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者51例,高中与以上者44例;社会支持程度:一般及较低支持者31例,较高者64例。两组产妇的上述统计数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的评估,然后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心理护理需求采用问卷进行评估,采用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评估,问卷包括需求较高、一般及较低三个选项,由产妇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取。
1.4 统计学检验:本文中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16.0,数据检验方式两类,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类,P<0.05表示比较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2.1 两组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比较:观察组的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45例,占47.37%,需求一般者36例,占37.89%,需求较低者14例,占14.74%。对照组的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8例,占29.47%,需求一般者45例,占47.37%,需求较低者22例,占23.16%。观察组的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比较:年龄<30岁的65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35例,占53.85%,需求一般者24例,占36.92%,需求较低者6例,占9.23%;≥30岁者的30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10例,占33.33%,需求一般者12例,占40.00%,需求较低者8例,占26.67%。
初中与中专的51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30例,占58.82%,需求一般者17例,占33.33%,需求较低者4例,占7.84%;高中与以上的44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15例,占34.09%,需求一般者19例,占43.18%,需求较低者10例,占22.73%。
一般及较低社会支持的31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1例,占67.74%,需求一般者7例,占22.58%,需求较低者3例,占9.68%;较高社会支持的64例产妇心理护理需求较高者为24例,占37.50%,需求一般者29例,占45.31%,需求较低者11例,占17.19%。
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剖宫产在我国的应用率较高,与剖宫产相关的研究较多[2-3],其中心理方面的研究即十分多见,而产妇产后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受临床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心理方面干预的要求较高。另外,较多研究认为,初产妇因为较为缺乏生产及育儿等方面的经验,因此面临的相关问题较多,心理问题即是表现十分突出的方面[4-5],但是对其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经产妇,同时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妇,说明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均是其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需求程度较高,且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1] 杨群燕,韩蓉.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598-599.
[2] 岑琼,戴丹菁.对初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影响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56-1857.
[3] 张碧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24-126.
[4] 黄静,高红雁.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30(8):122-123.
[5] 刘瑞敏.循证心理护理对农村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4):119-120.
R473.71
B
1671-8194(2016)35-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