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钦 李 培 蔡淑英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福建 厦门 361000)
肌电图检查在儿童瘫痪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黄种钦 李 培 蔡淑英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 为了探讨肌电图检查在儿童瘫痪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700例瘫痪儿童进行临床调查对象,对这些病患儿童的肌电图检查工作的进行,检查的项目主要包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针极肌电图和重复频率的刺激项目。给其中的36例儿童进行重复频率的神经电刺激检查工作,同时记录和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 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为肌源性损害有82例,其中确定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36例,多发性肌炎的6例,诊断结果不清晰的为40例。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神经源性损害90例,其中包含脊髓性肌萎缩的4例,急性脊髓炎56例,脊髓灰质炎综合征14例,诊断结果不清晰为16例;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神经性的损害134例,其中注射性神经损害8例,臂丛神经损伤44例,外伤性神经损伤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8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12例,慢性炎性髓鞘性多神经病4例,诊断结果不清晰30例;肌电图检查正常360例,其中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脑瘫14例,诊断不明296例。结论 肌电图检查对肌肉的病变和脊髓前角导致的瘫痪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周围神经损害所导致的瘫痪进行诊断和定性分类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效果,同时对重度肌无力的儿童进行重复电刺激检查的时候经常出现比较低的阳性率。
肌电图;检查;儿童瘫痪;诊断;临床意义
作为研究肌肉静息以及随意收缩和周围神经受到刺激的时候的各种生理特征的肌电图检查技术,已经广泛的使用到了成人的各级瘫痪的诊断的临床中去[1],因为检查的时候伴随着比较明显的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应用在儿童中还不是非常普遍,对我院的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700例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以及肌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文中将重点探究肌电图检查在儿童瘫痪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700例瘫痪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儿均在我院确诊,且排除了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系统疾病的病例,并由患儿家属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其中包含男性490例,女性210例,年龄从出生~14周岁,平均年龄为(7.5±1.1)岁。298例是单肢瘫痪,204例是双肢瘫痪,174例是四肢瘫痪,24例眼睑下垂。肌无力的程度包含298例轻度肌无力,356例中度肌无力,46例重度肌无力。
1.2 方法:对所有选取的儿童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查的项目主要包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针极肌电图,其中对36例怀疑患有的重症肌无力的患儿性重复频率神经电刺激检查,同时对肌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了研究。
1.3 阳性结果评价标准[2]:首先,神经源性损害:对患儿进行检查的时候采用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正常的时候,就可以看见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相比于正常同龄儿延长20%以上,部分伴有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明显升高(见于脊髓前角损害者),同多伴有自发性电位(纤颤电位、正向波、束颤电位)。其次,神经性损害,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的现象的时候,时常伴有下降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接着,肌源性损害,对患儿进行肌电图检查的时候,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的时候,将可见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相比于正常同龄儿缩短20%以上,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自发性电位,或肌强直电位。最后,重复频率神经电刺激阳性:将重复刺激频率调至3 Hz时,连续进行4次刺激时,观察第4次波幅与第1次波幅的对比情况,可见第4次波幅相比于第1次波幅下降10%以上,可见于重症肌无力。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文中的这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检查儿童瘫痪使用肌电图一共有700例,肌电图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一共是340例,占据48.57%,整组儿童行肌电图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占据最高比例的就是神经性的损害达到了39.41%,和其他结果相比较具备显著的差异(P<0.05),其余检查结果依次为神经源性损害(26.47%)、肌源性损害(24.12%)、界限性改变(7.65%)、重复频率刺激异常(2.35%)。
3.1 训练脑瘫功能需要坚持的原则[3]:首先要按照运动的特殊性,治疗方式是功能性的就需要使用任务导向性的训练,研究表示,运动的训练具有非常强烈的特殊性。其次,控制异常运动模式的时候,要保证相同的正常运动模式。接着,调整肌张力调整的时候要注意肌力训练。同时,按照个体的异常表现进行训练。最后,对肌肉和骨骼系统进行管理,非常久的时间来,个体所出现的异常运动方式和肌肉系统的问题,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缺少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主治医师的水平直接对训练结果有影响,所以训练和康复的效果都无法保证,因此,临床康复训练指标要进行治疗脑瘫急诊。肌电图检查工作是一种比较简单方便的切实可行的康复评定手法,从最大限度上反应肌肉功能等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儿童瘫痪诊断的临床康复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儿童瘫痪诊断治疗中肌电图检查很重要。
3.2 很长一段时间中,个体表现出来的非常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肌肉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治疗康复的流程中仅仅是根据医师的主观判断来进行的,并没有完善的训练参数的客观数据,所以非常困难的对训练参数进行合理最优的安排,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工作,而且主治医师的主观判断影响了训练工作的效果,所以无法保证肌肉训练效果和效率,因此,就急需要一种指导临床康复训练的方式,因此肌电图检查是非常适合使用到儿童瘫痪诊断的临床治疗中来的[4-5]。
3.3 作为主要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活动的一门肌电图学,临床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主要的操作流程就是利用圆心圆针来插到肌肉中,对电极周围肌纤维的动作电位进行收集,并且可在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将同心圆针插入其中后,检测肌肉随着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另外,肌电图的检查包含了多种技术,在文中我们研究的是广义的肌电图检查工作,本组的瘫痪儿童一共有700例,结合了文章的结果可以了解,肌电图在应用于病变部位在肌肉、脊髓前角与周围神经损害上时可见明显的特征性改变,提示肌电图检查对于此类疾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之,根据文中的具体表述,了解到肌电图检查对儿童瘫痪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赵轲.POEMS综合征肌电图检查研究与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2] 杨伟烙.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的应用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0).:90-91.
[3] 吕金菊,韩斗玲,李晓明,等.护理干预对肌电图检查患者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0,27(3):28-29.
[4] 赛青.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肌电图检查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0):4.
[5] 张卫红,张晶瑜.将临床肌电图检查引入理论教学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3):233-234.
R725
B
1671-8194(2016)35-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