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2016-01-29 09:47:44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11期
关键词:病原兽医基础

王君玮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论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王君玮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

基础兽医实验室是提供兽医临床诊断服务、承担疫病检测和免疫效果监测等实验活动的特殊工作场所,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实验活动多样、运行目的各异等特点。通过介绍基础兽医实验室在我国的运行现状和国家相关管理要求,对该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几点建议,如通过评估确定风险防范措施、规范样品采集与处理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制定应急预案、分类管理废弃物品等,以期对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提供借鉴。

基础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样品采集;风险;防护

基础兽医实验室是指根据不同实验操作目的,通过合理的设计建造、配备必要设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检测操作规范(SOP)和相关安全操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措施,能够安全、正确地开展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监测和研究的实验室。近年来,随着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规划的陆续实施,省、市、县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兽医相关企业的实验室也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对兽医实验室的特点、建设、运行以及管理的认知不足,实验室运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迫切需要实验室主管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如何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兽医实验室,尤其基础兽医实验室,是实验室管理者、使用者以及有关主管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结合多年来参加全国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同防护级别兽医实验室的评审和调研,对当前我国基础兽医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思路进行介绍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 我国基础兽医实验室运行发展现状

由于实验室设计方、建设方、投入方和使用方的脱节,目前我国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结构布局多样,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2003年以来,农业部加大了对动物疫情测报站、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等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建设投入;自2010年开始,农业部实施了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制度。但由于人员配置、实验条件受限,导致很多地方出现购买的设备无处安置、安置的设备无人能用的情况。此外,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够,无法购买诊断试剂、实验室耗材,无法更新落后的设备,使得实验室只能低效运行,部分实验室甚至还处于闲置状态[1]。

2010年开始实施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对省、市、县三级基础兽医实验室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大部分省级兽医实验室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考核,相比之下地(市)、县级实验室运行管理能力差别较大。从金萍等[2]调查的34个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情况看,仅有61.8%的地(市)、县级实验室能够基本达到兽医实验室运行管理的要求,其中县级兽医实验室达标率仅为44.4%。

2 我国对基础兽医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由于基础兽医实验室数量多、分布广、从事的实验活动多样、投入和运行目标各异,国家尚没有对这类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做明文规定。但农业部明确公告一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即基础兽医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且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应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3-4]。自2009年以来,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承担动物检疫的基础兽医实验室要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认可[5]。农业部自2010年开始对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基础兽医实验室实行考核,并要求该类实验室建立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才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6]。

鉴于高级别兽医防护实验室数量较少,为充分发挥基础兽医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农业部进一步细化了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要求,规定未经培养的或灭活的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材料实验可以在基础兽医实验室进行[7]。为避免实验活动的实验室防护级别越级行为,要求在开展动物疫病检测、诊断时,发现或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病原分离和鉴定、实验动物攻毒模型构建等实验活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在更高级别防护实验室进行并经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3]。这些规定的实施,使基础兽医实验室的使用、运行、管理日益规范。

3 基础兽医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思考

3.1 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开展工作前对拟进行的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开展实验活动前,实验室应对研究的病原微生物、拟操作的潜在感染性材料进行危害识别和评估[8],风险评估应详尽,充分考虑实验活动涉及的实验步骤,每个步骤中病原泄露或暴露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发生的环节。如,操作疑似禽流感病原样品时,应充分考虑哪些操作可能涉及生物安全问题,样品接收、预先处理时是否进行了风险控制,对检余样品应该如何处理,病原有哪些特性以及是否人兽共患,有哪些获得性感染途径等等。如果感染可能通过吸入、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那么在制定防护措施时,应着重注意呼吸系统及可能接触部位的防护;如果操作的是疑似口蹄疫或猪瘟等非人兽共患病动物疫病样品,防护重点应放在如何防止病原逃逸实验室,污染外部环境。此外,还需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实验活动是否存在风险,能否排除。如果评估结果存在风险但又无法排除,则需要确定风险能否接受,该实验操作能否在本级别基础兽医实验室进行,必要时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控制、操作控制、设施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针对风险状况和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与主管部门、实验室人员等相关方交流;在后续的实验室工作中,阶段性评估实验室能否满足自身要求,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危害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生物安全。

3.2 规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活动,思考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从源头做好防范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病原体、未知危害因子、易感人群或动物的传播途径相对集中且交互作用的特殊环节。部分动物,尤其是处于人兽共患病潜伏期的动物排毒能力强,潜在感染风险高,处理不当极易受到感染暴露。1949年,Sulkin和Pike发表的一份实验室相关性感染调查报告中总结了222例病毒性感染,其中至少1/3的意外感染病例与对感染性动物组织的样品操作不慎或疏忽处理有关[9]。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方面的专家,查阅了近1 000篇文献资料,整理了国内外实验室各类感染病例143例,其中细菌、病毒实验室意外感染病例89例,与样品处理有关的意外感染达到39例(43.8%)[10]。类似的由于样品采集或处理引发的意外感染事件国内外也有较多报道。因此,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制定详实的采样方案,包括采样目的、涉及的动物品种、样品种类、样品数量、保存和运输等,充分考虑采样或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分析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采样和样品处理过程,兽医从业人员的染病风险也往往来自于样品采集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应注意加强防范。

3.3 做好个人防护,但要注意适度

个人防护,是指实验人员在工作中穿戴防护用品来防止生物、化学或物理危害的保护措施。基础兽医实验室中的个人防护,主要是由防止感染性样品或病原引起意外感染。由于兽医实验室操作的是来源于感染性或潜在感染的动物血清样品、体液、病料或组织样品,样品处理或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发生溢洒事故,发生身体暴露;物理防护设备的保护功能有一定限度,比如生物安全柜中可能溢出至室内少量气溶胶;实验室运行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长期运转中难免有意外泄漏发生。以上因素都要求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但采取个人防护时应注意规范、适时、适度。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下原则:(1)正确使用工作服。实验室工作服(白大褂等)只能在实验室内穿,离开实验室时必须脱掉实验服并留在实验室内。(2)正确使用适当的口罩、帽子等头面部个体防护装备。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有潜在气溶胶产生或液体喷溅的实验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应戴护目镜、面罩、口罩等面部防护用品。(3)工作时配戴手套,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更换手套;每当操作危险性材料的工作结束时,除去手套并洗手;在有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血液、感染性材料或感染动物的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戴手套,使用后将手套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洗手。(4)正确选择实验室用鞋。(5)在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时,应使用安全柜。

3.4 预先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意外事故

基础兽医实验室的活动包括样品采集、初处理、研磨、离心、接种等实验操作。由于设备设施可能出现意外故障或操作人员出现疏忽和错误,意外事故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实验室运行前应结合自身单位实际,建立针对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制订各种意外危险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人人熟知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制订应急处置预案时,应考虑自身实验室有哪些实验活动、设施设备状况、人员能力现状、管理体系运行和制度规范执行情况等,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本实验室可能发生哪些意外事故、可能发生在哪些环节,针对不同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如,离心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离心管破碎或溢洒时,应针对离心机可能的应急事故制定离心管破裂或溢洒的应急处理方案。

3.5 分类管理废弃物品,安全处置实验室“三废”污染

由于基础兽医实验室规定了实验活动的风险水平,因而对实验室产生的“三废”污染处理要求不是很高。实验室的废气一般不需经HEPA过滤即可排出室外。只有在开放性饲养感染动物的设施内,为避免有害气溶胶散播,实验室产生的废气才需经HEPA过滤后排出室外[11-13]。除核心工作区,实验室产生的废水无需特别处理即可进入实验室污水处理系统。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感染性、毒性或其他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实验废物、实验动物的排泄物、动物组织病料等,应遵循《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安全处理后方可脱离实验室控制。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技术标准的修订完善,对高级别兽医防护实验室的运行与监管已趋于常态化。但高级别兽医防护实验室分布不均且数量有限,大量高风险动物疫病感染样品的初处理、疫病初筛等实验活动尚需由基础兽医实验室承担。另外,由于近年来国家提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实验需求也不断增加,企业、科研院所等第三方兽医检测实验室建设正在蓬勃发展。面对庞大的基础兽医实验室数量,基础设施改造、设备配置、完善规范运行、人员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挑战,亟需强化实验室管理,提升防护意识,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内务工作行为,有效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1] 李生福. 基层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问题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33(4):55-56,62.

[2] 金萍,王赫,李文合,等. 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3,30(2):11-15.

[3] 农业部.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农业部令〔2005〕52号[EB/OL]. (2005-05-20)[2016-10-13].http://www.moa.gov.cn/zwllm/tzgg/bl/200506/ t20050620_397315.htm.

[4] 国务院.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424号 [EB/OL]. (2004-11-12)[2016-10-13].http://www.moa.gov.cn/fwllm/zxbs/xzxk/bszl/201405/ t20140527_3918356.htm.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质检动函〔2009〕112号[EB/OL]. (2009-03-17)[2016-10-13].http://www.fsou.com/ html/text/chl/1164/116477.html.

[6] 农业部. 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2009〕15号[EB/OL]. (2009-08-11)[2016-10-13].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006/ t20100606_1535789.htm.

[7] 农业部. 关于进一步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7号[EB/OL].(2009-01-21)[2016-10-13].http://www.moa.gov.cn/zwllm/zcfg/nybgz/200901/ t20090121_1214881.htm.

[8] 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Standard for managing biological risk in the veterinary laboratory and animal facilities[EB/OL].(2015-05-21)[2016-10-13].http://www.oie.int/fileadmin/Home/eng/ Health_standards/tahm/1.01.04_BIOSAFETY_BIOSECURITY.[9] 马文丽,郑文岭.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王宇. 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5-01.

[12]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07-01.

[13] 农业部. NY/T1948-2010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1-01.

(责任编辑:杜宪)

Discussion on Safety Ru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Elementary Veterinary Laboratory

Wang Junwei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Qingdao,Shandong 266032)

Elementary veterinary laboratory is a special workplace where the veterinary clinical diagnosis services are provided and the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of animal disease testing and immune effect monitoring are conducte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numbers,wide distribution,diversity of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and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purposes. In this article,the running status and related management demands of the elementary veterinary laboratory by our country were introduced. Base on the introduction,some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safely run such labs,which included identify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by assessment,standardizing the procedures of sampl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doing a good job in individual protection,setting out emergency plan,disposing the waste products with a classifi ed approach,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ty ru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elementary veterinary laboratory.

elementary veterinary laboratory;bio-safety;sample collection;risk;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S851.33

C

1005-944X(2016)11-0048-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1.014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6IK082)

猜你喜欢
病原兽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