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联用治疗颈源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2016-01-29 09:25刘小琼赵竞秀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9期
关键词:神经炎医者面神经

林 佳 刘小琼 赵竞秀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523710)



三法联用治疗颈源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林佳刘小琼赵竞秀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523710)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是指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临床表现是以突然发病,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的症状与体征,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发病,双侧者甚少。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与季节无明显关系。该病属于中医“口僻”“面瘫”“口眼歪斜”范畴,周围性面神经炎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12年以来,采用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及龙氏手法整复颈椎治疗颈源性面神经炎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22~70岁,平均48.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约3年余。

纳入标准:①有面肌瘫痪、颈椎不适的表现。按摩患侧颈上段侧面片刻,口眼歪斜可见减轻。②触诊第1~3颈椎横突及棘突偏歪、不对称,患侧第1颈椎横突及茎乳突孔处压痛明显。③头颈部伸屈、侧屈、转颈受限。④X线检查开口位片示寰椎位于口腔中央,寰椎侧块两侧间隙不对称,齿状突轴线与寰椎的中轴线不重叠。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上颈段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缘连线中断,或颈椎前后缘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和纳入标准者;除此之外全部病例排除手术损伤、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吉兰-巴雷综合征、腮腺炎、疱疹等原因引起的面瘫;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未能按计划完成治疗者。

治疗方法

1.董氏奇穴:董氏奇穴取穴定位[2]。足三重穴: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灵骨穴(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先针刺健侧的足三重穴(主穴)、再针刺患侧的灵骨穴与大白穴(牵引针),均采用毫针直刺,根据患者形体胖瘦不同,针深1~2寸,针刺得气后,禁用电针,留针时间为30~45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

2.毫刃针:董氏奇穴针灸治疗结束后,再采用毫刃针松解。治疗区域[3]:颈项平面上、第1颈椎横突部位、颈椎棘突偏转、椎间隙小关节紊乱的相应棘突旁。操作方法:在上述治疗区域寻找浅层挛缩、紧张甚至板结或结节、条索的筋膜,嘱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区域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医者戴手套用毫刃针(针刃宽0.3~0.4 mm,针长20 mm)在上述区域有病变的筋膜处快速松解,刀口与后正中线平行,进针深度不超过0.2 cm,不留针。松解后治疗区域用消毒干纱块按压,之后用安尔碘消毒;毫刃针每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

3.手法整复:针刺董氏奇穴或者毫刃针治疗结束后,再采用龙氏正骨手法[4]。

(1)放松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床头。以大小鱼际肌及拇指揉法,沿颈椎旁以线或片进行揉捏,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用掌根、掌缘揉法,手法要柔和、轻松,时间约为2 min。

(2)正骨手法:①手法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位、低枕,全身肌肉放松。医者坐于床头,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骨部,双手用力沿颈椎前凸纵轴对抗做头颈拔伸牵引,两手可交换1~2次,牵引2~4下,力量适中,以不让患者感觉疼痛为度。②手法整复上颈段小关节紊乱(寰枕、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位、低枕,全身肌肉放松。若患者右侧面瘫,医者立于床头,嘱患者平卧,右手掌轻托患者后颈部,右手中指、无名指按压患者左侧风池穴,拇指置于右侧待复位椎体横突处,左手掌抱握患者下颌,双手配合,向左仰旋重复活动2~3下,嘱患者放松肌肉,当向左转到最大限度时,医者左手加有限度的向左上方的“闪动力”,复位时,常可听到“咔哒”响声,但无不适的感觉。另一侧同法进行,一般先做健侧,再做患侧。③手法整复下颈段小关节紊乱(第2~6颈椎后关节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中上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前屈约30°),若患者右侧面瘫,医者立于床头,嘱患者左侧卧位,平枕,低头位,医者右手轻托患者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向右转动,缓慢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肌肉,当向右摇向“定点”至最大限度时,托面颊之手加有限度的右转“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复位时,常可听到“咔哒”响声,但无不适的感觉。另一侧同法进行,一般先做健侧,再做患侧。

(3)强壮手法:医者单手反掌拿捏患者头颈部2~3次,嘱患者头仰起,医者拇、食指同时轻柔点按双侧太阳、翳风、风池、颈百劳、天柱1~3次,提拿肩部后方斜方肌、冈上肌,点按肩井穴,时间约为2 min。

(4)痛区手法:患者仰卧,医者用大小鱼际肌及大拇指轻柔揉擦患者枕下小肌群痛区,让助手帮助做仰卧位的头颈牵引,时间约为2 min。

整个手法完成约8 min。每天1次,在针刺董氏奇穴后或者毫刃针松解后进行,连续治疗10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

上述治疗方法顺序一般是先针刺董氏奇穴后,再毫刃针松解,之后用龙氏手法整复,如果当天不做毫刃针松解,治疗顺序则为针刺董氏奇穴后,就进行龙氏手法整复。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5]制定。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经治2个疗程后仍未达到上述指标。

结果:72例中,痊愈61例,痊愈率为84.72%;好转10例,占13.89%;无效1例,占1.39%。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属于中医“口僻”“面瘫”“口眼歪斜”范畴,《灵枢·经筋》云:“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医学纲目·口眼歪斜》曰:“半身不遂者,必口眼斜;亦有无半身不遂而斜者。”中医考虑面神经炎病因是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受损,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少,营卫失调,腠理疏松,脉络空虚,风寒外邪上犯头面,痰浊阻滞少阳、阳明经络,气血运行滞涩,经筋肌肉失于濡养,弛纵不收而致。而西医认为面神经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田纪钧[6]认为:面神经炎的病因,可能与颈丛神经卡压有关,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和劳损,局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久之粘连甚至瘢痕挛缩(增生),刺激或压迫耳大神经(面支),致使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血循环障碍,面支神经功能失调,咬肌失去正常的动态平衡,出现口眼歪斜等一系列症状。笔者临床检查发现,确如所述。

目前针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疗法、中西医药物治疗、推拿疗法、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疗法等。然而,面神经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虽然治疗办法较多,但是上述办法均针对患者患侧脸部施术,操作稍见粗鲁便会人为地加重患侧面神经的水肿和损伤,导致炎症物质渗出增多,影响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延长治疗时间,最终导致“倒错”病情及颜面部功能不能恢复的情况出现。而传统治疗方法的疗程偏长,面神经功能恢复较慢,会使患者对待治疗的耐心及自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传统治疗方法往往中病即止,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忽略了对颈椎错位情况的处理。

颈源性面神经炎治愈的关键是针灸调补气血,祛邪外出,毫刃针松解枕后小肌群的痉挛,手法整复错位的颈椎小关节,使得颈部恢复新的生理力学平衡,使颈项及面部气血畅通,使刺激、压迫或牵拉面神经的病因得到解除,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水肿、炎症就得到了消除,则症状亦随之解除。

董氏奇穴针灸法提倡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治病原则上采用对应取穴,以远道取穴为主,一般不在患侧局部针刺。故减少了对患处的刺激,不会加重患侧面神经的负担,不会导致炎症物质渗出增多,亦不会影响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灵骨穴、大白穴是董氏奇穴中常用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两穴一前一后,构成董氏奇穴倒马针,即在同一条经脉上相邻穴位刺一针,有加强疗效的作用。灵骨穴为主、大白穴为辅的倒马针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两穴合用,既可温阳补气,又可祛邪外出。而足三重穴为董氏奇穴中治疗面神经炎的特效穴。其创始人董景昌公认为,足三重三穴倒马针有活利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针刺上述穴位,可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以奏行气活络,疏导病灶局部气血之功,使患侧气血得以畅通。

毫刃针疗法是将中医传统针灸的“针”和西医现代外科的“刀”融合的现代治疗方法,其所用针具介于毫针

和小针刀之间,针身较细,规格与传统针灸常用的毫针相近,而尖端带刃似手术刀刀刃,不仅具备传统针灸的作用,且较毫针针感更强,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达到调气和血之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将浅层挛缩、紧张甚至已成结节、条索状的筋膜松解,释放筋膜张力,解除局部压迫,疏通组织,恢复软组织功能。配合龙氏手法整复治疗,能正骨理筋,疏通经络,解除软组织痉挛,可增大颈椎椎间隙和椎间孔,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四周缘的压力,调节及恢复颈部的生理力学平衡,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7],使面神经所受的刺激、压迫得以解除。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及龙氏手法整复颈椎治疗颈源性面神经炎,既能针对中西医病因治疗,又能快速改善病理症状,而且对患侧脸部的治疗刺激极小,不会人为加重患侧面神经的水肿和损伤。既能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纠正骨与关节的轻微移位,又同时解除对患侧面神经的刺激和压迫,达到了促进面神经病变修复的目的,从而消除临床症状,恢复面神经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法治疗较传统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具有取穴少、刺激轻、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等优点,且该疗法患者无须服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也高。故在临床中,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及龙氏手法整复三法联用治疗颈源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张洪斌.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神经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2-123.

[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35-36,91-92.

[3]郑智,魏文著,文胜.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46.

[4]段俊峰,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2.

[5]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田纪钧.针刀医学临床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1996:140.

[7]郭非,刘彦果,钱菊平,等,旋转手法对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3):35.

2015-12-04)

猜你喜欢
神经炎医者面神经
视神经炎的悖论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