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
(大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赵立春
(大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健康教育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热、充血、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 h内上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护理人员,应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活动,避免和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机会,保障人群健康;对现症患者应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指导工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1 休息与活动:疾病早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以免加重组织脏器出血。恢复期患者仍应注意休息,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饮食护理:给予发热期患者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要做到少量多餐,注意补充液体量。①应给予少尿期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钾、低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②给予多尿期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钾丰富的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液体量和钾盐。③给予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营养丰富的无渣流质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严重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1.3 皮肤黏膜护理: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感染的发生;输液时注意保护血管,输注完毕后应适当延长穿刺部位压迫时间,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发热时保证床单元干燥平整,及时更换衣物;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1.4 病情观察及其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治疗护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①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其意识状态,体温下降仍不可放松警惕,因为患者可能出现热退反而病情加重的现象。②护士要观察充血、出血和渗出等异常改变。注意观察有无“皮肤三红”“黏膜三红”的表现,观察皮肤瘀斑的分布、范围以及有无咯血、呕血、便血等腔道出血的表现,观察有无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血压增高等颅内出血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③观察大小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便血、腹泻的发生,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④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呃逆等氮质血症的表现,发现后及时报告医师。⑤及时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定期检测血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指标[1]。根据检测结果,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⑥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扩容时若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师,同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下垂双下肢,吸入30%~50%乙醇湿化氧气。使用利尿剂或导泻后,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和数量,协助患者排便。
1.5 心理护理: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隔离措施,使之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用药目的及其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绝望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及早恢复健康。
2.1 发热期的护理:①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则越重。所以,护士要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体温过高要及时通知医师,按高热护理常规及时采取物理降温。以冰敷为主,不宜用酒精擦浴,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避免减少血容量,导致休克的发生。发热3~4 d后体温开始下降,此时应定期测血压,以早起发现低血糖倾向,做到早期治疗。②发热期患者可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摆好舒适体位,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③高热时要积极补足血容量,以平衡盐液为主。早期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减少抗原,减轻免疫反应。出血明显者应静脉滴注酚磺乙胺、维生素K等药物,静脉滴注5~10 mg地塞米松或100~200 mg氢化可的松,以减轻中毒症状,抑制变态反应,减轻外渗。呕吐明显者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或静脉滴注维生素B6等药物[2]。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①患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严禁搬动。注意给患者保暖和氧气吸入,避免血压波动。准备抗休克有关药物与器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②护士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测量频次为1次/15~30 min,并做好记录。及早发现少尿倾向,为临床液体疗法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及时诊治肾功能衰竭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③早期应补充血容量,以平衡盐液为主,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疏通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胶体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等,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溶液。此期血液浓缩,不宜输全血。④为纠正酸中毒,发挥扩容作用,应按5 mL/kg的剂量输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后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检测值确定补充量[3]。⑤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上升者,应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提高血压。休克时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休克后即停用。基本补足血容量,心率在140次/分钟以上者,可考虑应用强心药物。
2.3 少尿期的护理:①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消化道、出血倾向和呼吸的变化;观察两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化验,每日或每小时尿量分别在1000或40 mL以下时,及时通知医师;观察患者的痰、呕吐物、两便并留捡,观察皮肤黏膜,勤测血压、脉搏,及早发现出血倾向。②此期应采取稳定内环境,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措施。少尿初期可静脉滴注125 mL 20%甘露醇,以减轻肾间水肿;明显少尿或尿闭时不用[4]。常用口服25 g甘露醇导泻,也可用硫酸镁或口服大黄煎水导泻。③出现氮质血症、高血钾和血容量综合征的患者,可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
2.4 多尿期的护理: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应密切监测病情并积极治疗,多尿后期应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治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疾控中心护士要宣传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关知识,使易感人群认识到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重点,要加强个体防护,有效降低发病率水平。
出院患者需继续休息1~3个月,加强营养,规律生活,保证足够睡眠。做力所能及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肾功能。
要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进入疫区或野外工作人员应戴口罩,穿五紧服,系好领口袖口,避免被鼠类咬伤。
[1] 李春霞,张增梅,刘彦青.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45-146.
[2] 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何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9):83.
[4] 刘秀芳,杨秀梅.26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20):1865.
R473.5
A
1671-8194(2016)34-0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