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维柱 刘 冰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急诊PCI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陶维柱 刘 冰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研究针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相关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 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95例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55例患者予以急诊PCI治疗,而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择期PCI治疗。比较其两组患者在PCI治疗后1周以及24周各项生理指标的参数变化,及其治疗效果等实施综合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55例患者在PCI治疗后的1周及24周之后其左心室的射血量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处在心功能的代偿期其患者人数也比对照组多,及其复发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其各参数的比较均存在P<0.05差异,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成效。结论 实验组实施了急诊PCI治疗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术后效果,且有较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急诊;PCI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主要是由其冠状动脉出现血供不足或中断致使机体内心肌形成急性缺血或是坏死,在临床上为最严重的高发病类型之一。该疾病的患者在逐年增加,美国每年约15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5万人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在我国本病虽不如欧美多见,但今年的数据表明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极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出现在临床上,进而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要对该疾病实施有效性预防和诊断以及治疗等。针对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性治疗实际上属于“再灌注”治疗,在临床研究上显示,在疾病确诊的早期采取急诊PCI临床治疗能够较快开通其已经产生梗死的动脉血管,令梗死区域恢复其血液供应功能,达到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目的。文章研究了急诊PCI治疗、择期PCI治疗下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治疗成效,现临床救治详细说明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95例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采用急诊PCI治疗的纳入标准为:患者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有明显的升高、心电图中ST段有所抬高甚至伴有病理性的Q波产生以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明显症状、缺血性的胸痛病发在12 h以内,若超过12 h依旧有该症状或是出现了心源性的休克现象、心肌丧失了固有的活力等。符合两项者即可确诊为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在临床上将在12 h之内病发患者予以急诊PCI治疗并作为实验组,在55例患者中有37例为男性、18例女性;其年龄在60~84岁,平均年龄为(69.0±5.9)岁;心肌出现梗死的部位为:30例为前壁或前间壁、12例侧壁、13例下壁或后壁。把病发时间超过12 h的患者予以择期性PCI式治疗并为对照组,在40例患者中有2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其年龄同样在60~84岁,平均年龄为(69.2±5.4)岁;心肌出现梗死的部位为:15例为前壁或前间壁、14例为侧壁、11例为下壁或后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呈现P>0.05,缺少统计学临床研究意义,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在用了急诊PCI手术治疗,在术前提前接受顿服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阿托伐他汀40 mg,而后展开其他常规性治疗。其中抗凝治疗则使用3000 U的普通肝素,在术前二次予以5000~7000 U的肝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确保每隔1 h予以1000 U的肝素。然而,对照组则实施了择期PCI手术治疗,其患者要先使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药物、抗凝类、ACEI类、他汀类等药物实施常规性治疗,在1周后实施择期PCI手术治疗,及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治疗成效实况。
1.3 评定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24周其左心室的射血实况、心功能以及复发率、病死率等切实疗效,心功能相关评定需运用6 min左右的步行进行实验,且距离在550 m以上是心功能的代偿期;其中430~550 m属于轻微心功能出现不全;若是在150~430 m则为心功能中度不全;在150 m内属于心功能重度不全。
1.4 统计学处理:临床研究的数据或资料等都采用了SPSS20.0 软件完成统计学的处理;且均数都是运用(x-±s)的形式来表示,研究数据存在P<0.05的差异,则统计学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首先比较患者在治疗后的1、24周期左心室实际射血状况,和术前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皆明显提升了射血质量,但是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质量高,且P<0.05,实验组在术前为(40.23±4.01)、术后1周为(53.32±4.79)、术后24周为(56.78±5.13),而其对照组在术前为(40.30±3.29)、术后1周(47.28±4.36)、术后24周为(50.47 ±4.84);其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心功能的状况,实验组心功能的代偿期明显比对照组大,实验组有35例超过550 m、13例在430~550 m、5例在150~430 m以及2例在150 m内,但是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比实验组低,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研究意义;随后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的复发概率及其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实验组的复发概率约为6.2%共有4例、对照组的复发概率约为18.04%共有7例,因此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法有较高的满意度约占82%共有45例,且比对照组(共有21例约占52%)要高很多,同样存在着P<0.05差异。
针对其急性心肌梗死而言,在临床上属于最为常见高发、重症,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具有较快的病发速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等临床特征,要想在中解决梗死问题,就要先消除阻塞进而开通其已经梗死的动脉血管,以便有效的恢复其梗死区域中血液供应,将其作为临床实现高效治疗的重点内容[1]。在治疗手段之中PCI具有典型性,且以极好的临床治疗成效成为一线治疗临床手段,但经过临床予以实施治疗时机的有效选取依旧存在较大争论。在临床上其研究结果为,择期性PCI治疗没有予以急诊PCI治疗手段成效提升的明显,尤其是治疗后的1、24周其左心室的射血质量,有效改善了患者在治疗后24周其心功能状况,复发率也得到了明显降低,大大提升了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研究结果和医学界临床分析的治疗结果相匹配,充分证实了急诊PCI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2]。然而,当前针对部分患者而言,予以急诊PCI治疗之后,尽管患者机体内已经梗死的动脉血管有所恢复,但却依旧在治疗后的较短时间之内存在心脏异常临床并发症,故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性可靠分析[3]。
经过以上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实施了急诊PC式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较低的复发率、较高的治疗满意程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推广,证实其在临床上的疗效,而后进行广泛推广,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手段。
[1] 涂军荣.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8):4233-4234.
[2] 刘汉超.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15-16.
[3] 李婷婷.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药物与临床,2016,3(7):143.
R542.2+2
B
1671-8194(2016)34-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