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党政公共服务职能和村(社区)群众自治职能互补双赢,2013年底,重庆市永川区结合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和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启动实施村(社区)“两委”成员与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选聘分离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选聘分离”),改变当选“两委”即为村(社区)干部的传统任用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运行,改变了村(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危机意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对优化队伍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选聘分离”制度的内涵
村(社区)选聘分离,指村(社区)“两委”成员通过依法依规选举产生,履行村(社区)事务决策职能;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聘任,履行村(社区)事务执行职能;规范选任的村(社区)“两委”成员与聘任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双轨制运行机制,构建村(社区)决策层与执行层各司其职的组织架构、“两委”成员与专职工作者同步履责的工作运行模式。
二、永川区实施“选聘分离”制度的背景动因
探索实行“选聘分离”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改变“当选即任用”传统模式导致镇街对村(社区)干部调控不力现状的需要。多年以来,永川区村(社区)六职干部主要是从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中确定任用并进行分工,导致选进“两委”就成为村(社区)干部、就自然端上“铁饭碗”的思想观念在基层干部中已经固化僵化。每次村(社区)“两委”换届时,都注重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着力选拔优秀人员充实“两委”,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也逐步提高,但村(社区)干部落实政策、谋划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服务群众等方面能力素质还是令人堪忧。对这些能力素质不达标的“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居)委会委员,虽然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启动罢免程序,但程序过于复杂,村(社区)不便操作,镇街也缺乏有效手段对村(社区)干部进行调控和管理。
(二)化解基层干部个人发展致富与处理村(社区)事务时间精力冲突问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一好双强”(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全区选用了一批有较强致富带富能力的“能人”担任村(社区)专职干部。这些能人型基层干部的优势在于思想观念新、致富带富能力强,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群众发展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能人型干部大多自家办有企业,经常因经营自家企业发展而耽误村(社区)日常工作正常开展。比如,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党委书记申希泉、大安街道灵英村村委会主任刘世禄、何埂镇转角店村党总支书记张才俊、宝峰镇龙凤桥村党总支书记龙方建,他们都有实体企业在经营,在推动本村产业规划、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每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过问处置村(社区)集体事务,而且随着经济新常态出现,他们在个人发展致富与处理村(社区)事务中矛盾冲突越来越突出,亟需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
(三)走出一定范围内的“三宗”势力影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困境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群众民主法治意识逐年提高,从总体情况看,宗族、宗派势力参与、影响基层换届选举的程度日趋减弱。但从永川区近几次换届情况分析看,宗族、宗派势力对村(社区)换届工作的影响并未完全根除,依然在一定范围内隐蔽存在。特别是2003年,永川区对村(社区)区划进行调整后,大多数村是由原来的小村合并而成,其小村观念和小“山头主义”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存在,一些群众对“要从原来的小村选个干部出来帮助代言”的想法挥之不去,导致优秀人才公正当选的难度依然较大,个别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却被宗族和小村选民“抬进”村(社区)“两委”当选班子成员。防止家族和小村“代言人”等弊病,必须靠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来突破。
三、推进“选聘分离”制度主要做法
实行村(社区)“选聘分离”制度,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村(社区)组织运行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制定出台实施办法,突出选聘分离制度设计。一是认真制定实施办法。按照“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慎重推行改革、时间服从质量”的思路,认真研究制定《永川区村(社区)“两委”成员与专职工作者选聘分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选聘分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共服务中心的组织设置、“两委”成员和“中心”专职工作者的管理、考核、待遇等进行全面系统设计,为各镇街、村(社区)探索实践提供了制度遵循和保障。二是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实施办法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选聘分离实施办法起草完成后,广泛征求区领导和各镇街、部门意见,多次召集民政、人社、财政、卫生计生等区级有关部门及部分镇街负责人、村(社区)干部座谈讨论,最大程度保证实施办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稳慎开展工作试点。选择南大街街道、金龙镇、宝峰镇等三个镇街先期进行试点,安排组织、民政等部门全程跟踪指导,帮助发现问题,总结改进措施。试点运行一个月后,形成《试点镇街村(社区)专职工作者聘用工作探索实践案例》,印发其他镇街学习借鉴,保证了其他20个镇街选聘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率先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优化村(社区)组织运行机制。2013年底,永川区率先在各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并通过“三定”制度安排,初步建立起“两委”负责议事决策、“中心”负责执行落实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对“两委”成员和“中心”专职工作者实施双轨制管理,实现议事与执行分设、管人与干事分离。一是定职能职责。依据法律法规,明确村(社区)党组织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居)委会是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便民服务中心既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政务服务窗口,也是村(社区)“两委”的服务群众工作平台,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承担“两委”安排的具体工作事务。二是定岗位职数。在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协调岗、经济发展岗(城市管理岗)、党建文秘助理员岗、民政社保助理员岗、综治平安助理员岗、卫计妇幼助理员岗”等6个基本工作岗位,较大的城市社区增设“社区管理助理员岗”。按照村(社区)人口规模和工作量大小,每个便民服务中心配备4~9名专职工作者,各村(社区)聘任专职工作者数量由镇街党(工)委在区里下达的职数定额内统筹安排。三是定人员产生方式。“两委”成员依法通过换届选举或组织任命产生。专职工作者通过招聘产生,经镇街审定后以村(社区)“两委”名义聘用,聘期3年,届满重新聘用。
(三)统一组织招聘考试,公开择优选聘专职工作者。一是明确招聘岗位。明确综合协调岗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直接兼任,经济发展岗(城市管理岗)为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由村(居)委会主任直接兼任。中心主任、副主任以外的其他助理员岗位实行对外公开招聘,镇街结合各村(社区)工作量大小,按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方式灵活调配。二是明确招聘范围和条件。按照职业化要求,公开招聘面向村(社区)“两委”成员,或具有本村(社区)户籍、或具有邻近村(社区)户籍且方便工作的非“两委”人员。要求报考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履职时间和精力等必须适应岗位需求,原则上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明确受过刑事处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且未完清社会抚养费、违反信访条例参与非访集访等4类人员不能参与应聘。未聘用的“两委”成员(群众称“干”委员),参加村(社区)“两委”班子会,享有村(社区)决策权,不在便民服务中心坐班或值班。三是明确招聘组织程序。统一按“制定发布简章、动员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机试、面试、考察、党(工)委集体研究、公示、正式聘用”10个步骤组织实施。笔试主要测试考生应知应会的政策知识,由区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岗位编制题库,采取随机抽取方式形成考试试卷。机试主要测试考生电脑基本操作技能,面试主要测试考生问题分析、临场应对、组织协调能力,试题由各镇街结合工作实际自行命制。按笔试80%、机试20%权重折算出初试成绩,达到60分者进入面试。进入面试者,初试成绩清零。将面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同村(社区)同一岗位1:1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考察合格、经镇街党(工)委研究同意、公示无异议后以村(社区)“两委”名义正式聘用。
(四)落实激励考核措施,强化专职工作者队伍管理。一是落实待遇标准。明确聘到中心的专职工作者待遇包括基本报酬、绩效奖励和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执行,经费由区财政兜底负责。未聘到中心的“两委”成员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误工补贴,经费由村(社区)负责。二是加强管理考核。制定《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若干规定》,从工作考勤、学习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规范村(社区)专职工作者日常行为。专职工作者实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在所属镇街排名后5%的予以解聘。专职工作者出现空缺时,按条件和程序由镇街进行公开补聘。未进中心的“两委”成员实行年度民主评议,一次不称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不称职按程序终止职务。三是强化关爱激励。建立集中教育培训制度,坚持每年3、4月份对村(社区)各个岗位的专职工作者进行3~7天的集中轮训,持续提升村(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区里每年拿出一定名额,面向全区村(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招录镇街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拓展成长空间。以评选“十佳书记”和“百名优秀基层干部”为抓手,培塑宣传干事创业的优秀村(社区)专职工作者典型,激励先进,弘扬正气。
四、实施“选聘分离”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行村(社区)“选聘分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厘清了岗位工作职责。实施过程中,细化具化了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综合协调岗)、副主任(经济发展或城市管理岗)、党建文秘助理员、民政社保助理员、综治平安助理员、卫计妇幼助理员、社区管理助理员等7类岗位31项工作职责,职责相对固定但分工不分家,按照统一安排共同承担有关任务,使每名专职工作者的权、责、利更明确,让“事有人做、责有人担”落到了实处,扭转了过去村(社区)“两委”干部因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而导致一些工作累死人、一些工作又无人干的尴尬局面。
(二)转换了选人用人机制。选聘工作中,通过个人申请、统一考试的方式选贤聘能,通过岗位管理、履职考核的方式评优汰劣,将个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特别是靠做“老好人”、搞“小动作”等进入村(社区)的“两委”人员,通过规范的机制程序和严格的标准要求将其“拒”之门外,既把好了专职工作者的“进口关”,又畅通了不合格专职工作者的“出口关”;既实现了让能者上、庸者下,又完成了村(社区)干部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重要转变;既改变了村(社区)人才青黄不接、后备缺乏的窘况,也解决了过去当选即为专职工作者导致有的干部占着位子不干事、乱干事的突出问题,在全区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群众对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优化了队伍结构素质。2013年底“两委”换届完成后,通过对多数村(社区)“两委”成员“好中选优”的遴选,以及从社会上吸纳优秀分子,永川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年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以老带新、老中青和谐共事的村(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公开招聘到中心的1077名专职工作者中(不含直接聘用的主任和副主任),从学历看,高中及大专以上占比85%,比“两委”成员的占比82.1%高出2.9%;从年龄看,平均年龄40.4岁,比“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7岁低2.5岁。
(四)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实施选聘分离制度,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有干劲、有潜力的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通过公开竞聘进入便民服务中心,既激活了村(社区)工作活力,又为推动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各村(社区)在将原有“两委”成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视野进行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将范畴拓展到退伍军人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打破了后备干部发掘培育的瓶颈,拓展了村(社区)选人用人空间。
五、实施“选聘分离”的启示思考
(一)明确界定职能定位,是开展选聘分离的基本前提。实行选聘分离,实际上是在传统的村(社区)“两委”班子之外产生了一支新的村(社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伍,村(社区)从原来的“一个班子治理”变为“两支队伍运行”,这就要求明确两支队伍的性质和关系,才能保证运行有序、工作顺畅。为此,我们在选聘分离制度设计中明确:“村(社区)‘两委成员依法选举产生,履行村(社区)事务决策职能,是村(社区)的‘决策层;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聘任产生,履行村(社区)事务执行职能,是村(社区)的‘执行层”。只有明确了两支队伍的职能定位,才能构建起两支队伍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的工作运行模式。
(二)科学设置招聘条件,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必要措施。实施选聘分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淘汰“两委”成员中的庸人和懒人,聘用社会人员中的能人和热心人,建立一支满足服务群众要求的高素质专职工作者服务队伍。为实现这一目的,永川区坚持从源头上进行规定和明确,科学确定招聘条件,严格把好进口关。在招聘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从年龄、学历、思想素质、遵纪守法情况等多个方面制定招聘条件,并明确有受过党纪法律处罚、违反信访条例等记录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通过严格条件,目前聘到中心的专职工作者,年龄和学历结构都比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明显优化,特别是将166名社会人员公开招录聘用到便民服务中心,既为村(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又如一个蓄水池,为明年即将开展村(社区)换届工作储备了后备人才。
(三)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是确保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选聘分离作为永川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影响面大,触接的问题相对较大,必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必须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作保障。为确保选聘分离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设计“发布简章、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机试、面试、考察、党(工)委集体研究、公示、正式聘用”等10个工作程序步骤,要求各镇街在统一的时间段内完成规定招聘事项。在笔试阶段,由区级相关部门集中封闭命题,各镇街同一时间组织考试;机试、面试阶段,由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命题;在考察研究阶段,各镇街党(工)委集中研究,既保障了招聘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又体现了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四)逗硬落实管理考核,是激发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严格招聘条件和程序,是加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管理好考核好专职工作者,是促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原则,全区统一制定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各镇街结合实际制定考核实施细则,逗硬年度考核,并明确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在所属镇街排名后5%的予以解聘,给专职工作者带上“紧箍咒”,使镇街对村(社区)专职工作者调控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专职工作者待遇标准、落实养老保险政策、面向专职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等措施,既有效激发了专职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他们觉得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有干头、有奔头。
本刊记者:张 波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