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甄嬛传》和《琅琊榜》的前期铺垫,大家对《芈月传》的期待甚高,可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于是耳畔骂声成片。而对于一个既没好好琢磨甄嬛,也没痴迷梅长苏的人来说,《芈月传》看起来反而更轻松自在了。
正如大家所抱怨的种种:布景灰暗不华丽,服装不考究,女子的妆容都显得暗沉衰老,台词又常说文言、讲政治,这么比起来,好像真是和前两部剧差了几分。《甄嬛传》可是再次掀起了古装摄影热,《琅琊榜》的服饰造型设计、构图乃至古代礼仪规范,可是堪称处女座监制完成的颇具完美主义又心思缜密、科学严肃的精良作品。《芈月传》又有什么可看的呢?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忧存在:即旁人都说不好,我却说好,会不会是我欣赏水平太差?暂且抛弃旁人的喜恶和价值观的影响,我就单说说我眼中的《芈月传》。
对于我来说,单是芈月这个人物,中国第一个太后,这个传奇般的历史,就让我充满了期待。清宮题材的剧见多了,清朝那几个皇帝各种作品也尤其多,偶尔还有些大唐、大汉、大明时代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我看的影视作品还是第一次。刚开始进入剧情的时候,还不太习惯,剧中布景陈设特别简单,衣服着色以暗色、深色为主,内景也总是点着蜡烛依旧昏暗。脑子里对那个时代到底是公元前多少年,谁当政,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更是记忆模糊了。可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深入,慢慢的,脑子里复活出了一些鲜活的人物来了。屈夫子说的就是屈原吧?楚怀王就是课本里的那个昏君!芈姝和芈月出嫁秦国的路上所见所闻,以及魏夫人为了让公子华日后能得到封地,能立得太子,而令他带兵出征,不禁让我回想起商鞅变法内容不就是“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和军功”;还有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客卿们游说列国,合纵连横,想起这些历史,嘴上下意识的就背起了《六国论》。
所以说,《芈月传》并非没得可看,甚至可以说,看不是重点,重点是激起我对学生时代语文、历史课本的回忆,这难能可贵,有种书没白读还想再读的喜悦。以及我那颗迫不及待想看看原著、翻翻史书,想了解更多的心,真的是扑通扑通的呢。至于战国到底谁主沉浮,芈月的传奇人生该如何评价,电视剧到底拍得好坏,我不敢妄下结论,仍需要体味。况且我本就没以为这只是一部“宫斗剧”,很多时候,我们的失望只不过是结果与我们当初的期待有所不同吧。莫因为别人的喜恶和价值观的影响,而委屈了自己。能体会到些许导演的心意,已很满意,这也便是《芈月传》之于我的意义。也许应了导演那句,我们看政治智慧,不是鸡零狗碎的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