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注重词句的雕琢、情感的表达,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我国古代诗歌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学生必须重点学习、领悟的。中学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从教材入手,利用其他资料,看清我国古代诗歌的概貌,深入体会其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代表作。要达到这个目的——扎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这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只就课堂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词句是理解诗歌的基础
抛却文句的分析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多么精美的赏析都是不堪一问的花架子。语文老师必须自己打好这个基础(不能满足于大概,必须逐字、逐句落实;有多解的要仔细推敲,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非此即彼),也要帮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单纯布置课外预习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情感是诗歌教学的生命
没有激情的诗歌鉴赏课离彻底失败只有一步之遥,最多能够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而学习那所谓的知识不过是吸吮榨完糖的甘蔗渣。当然情感不是简单的抑扬顿挫,不是无谓的拔高音量,也不是廉价的煽情泪水。情感的产生应该是老师自己真正走进诗歌的深处,带领学生与诗人同看、同听、同想、同写诗;还要走出诗歌,以一个善良、纯真的旁观者角度去纵览诗人经历,横看时代风云。在这个基础上,哭也好,笑也罢;声振屋宇、直插苍穹,或者声音哽咽,甚至喉头频张发不出一声;击节吟哦心有所思,恣情快意物我两忘……只要不是事先设计,故意表演都是好的。如果老师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只知道把头拗过去、拗过去,而学生都躲到花园里捉蚂蚁去了,那我们应该在课堂设计方面进行检讨,而不是对课堂激情持怀疑态度。
三、探究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含蓄性、言简意赅等特点,因此,刨开文字的外壳,深入诗歌的意境,披沙拣金、溯本求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诗歌的鉴赏,老师自己要有极大的兴趣,哪怕教过许多遍,也不能因此懈怠,备课时要深入,上课时还要思考,因为经典不厌百回读。另外,老师在上鉴赏课时,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能让自己的阐释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任由思想之间碰撞出的火花立马幻灭。预先设计得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走得更远,进得更深;课堂互动生成的具有新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放得更开,思维更活。问题不仅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生成;问题既可以是能够在课堂上解决的,也可以是需要课后较长时间探究才能完成的(但肯定不需要让学生养成随声附和习慣的动嘴式问题)。
四、归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训练,但我们永远不能否定,它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归纳与总结自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我们必须时刻警醒——规律之外永远有特例;规律只是帮助我们鉴赏的工具,永远不能代替具体深入的文本解读。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归纳,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归纳,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归纳在实际的鉴赏中加以应用。这样,学生既可以检验自己归纳的正确性,更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诗歌鉴赏是内容丰富、情感生动、充满美感的语文学习,领悟到了这一点,并与学生一起真正享受它,岂不快哉!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