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卫国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15500)
关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探讨
钱卫国(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15500)
摘要:针对在新形势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对于未采用分层教学的学校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旨在从信息技术技能和计算机素养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21
作者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6年9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基础课程中的地位,阐明了计算机基本技能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了(这门课的名称在不同的学校是不同的,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等不同名称)。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组在其《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中指出:一个现代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中,如果缺乏计算机技能的自我更新能力,缺少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将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常识,培养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高等院校,应在新的形势下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的体系结构。现在针对这门课要不要开、如何开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学校对这门课早几年就进行了改革,有的采用分级或分层教学,对新入学的学生先进行摸底,根据摸底结果对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开课,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普通高校生源地分布较广,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中学阶段计算机教学能力不同。因此,由于生源地不同,新生进校时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差异很大。最近笔者对2012级至2015级非计算机专业新生就中学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7.45%学生有计算机理论课和实验课;有11.7%的学生无计算机理论课但有实验课;有24.47%的学生有计算机理论课但无实验课;另有5.85%的学生既无计算机理论课也无实验课。从这个调查结果看还是有近6%的学生一点计算机都没学过,有近18%的学生在中学没摸过计算机。这种情况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面临较大困难。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大学阶段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有些学校还没有进行类似分层教学的改革该怎么办?笔者在学校没有进行分层教学的情况下,对如何上好《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在实验课的授课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
学校公共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教学要求是全校统一的,教师无权修改,只能按学校统一的要求去做。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和授课方法上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首先“备”学生。“备”学生也就是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看法、喜好、期望及了解情况等。笔者每次在第一堂实验课上都要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学生情况,这学期还进行了摸底调查,以了解学生已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调查结果见表1和图1。有学生认为自己在中学计算机已经学得很好了,认为这门对他无用,通过做摸底题目及上课的深入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只是一点皮毛,从而改变了对这门课的看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有了上好这门课的欲望。
表1 最近一次摸底情况汇总表
从摸底的情况看,大部份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就要看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图1 摸底成绩情况
由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大学新生的一门课,笔者在第一次授课时要用约10多分钟给新生讲解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别。每次给刚开始学生讲解时学生表示出不解,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听得入迷、频频点头。在这10多分钟里,讲了三个方面问题: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变化和矛盾、大学与中学学习的差异、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说刚开始很反感,想刚结束入学教育,以为上课了还要“入学教育”,没想到教师讲到我们心里去了,对我们很有启发。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说,这样做确实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知道了大学教学方法与中学不同:中学依赖老师,学生“放单飞”的机会少,大学要“自己走”、“放单飞”,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学习动力。
通过这样的沟通后,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想法,在教学中积极配合,还能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还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有的学生抱怨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如果从知识、技术的层面看,他们说的不无道理,今后也无法改变。因此,现在的大学教育着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当然这能力应该有多个方面,除了学习能力以外还应该有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当然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笔者认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授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常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计算机软件更新很快,必须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因为不管软件怎么升级,只有最基本的东西是不变的。
一般来说《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验课的常规上法是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操作,学生再自己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和中学的教学没什么差别了,学生在中学养成的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就不能改变。笔者刚开始上这门课时也是这样上的,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一开始的就给学生演示讲解并指出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师讲完后不久就会有学生问你刚讲的问题,你问他“刚才没听?”,他会说“听了,没听懂(或没记住),现在碰到问题了,才知道你刚才说什么了,但忘记你刚怎么说的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着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经多年实践效果良好,得到学生的认可。笔者的做法如下。
笔者在实验课时先讲一下这次实验要完成的实验内容,不先示范操作,要求学生先不看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内容要求完成实验,如果不看操作步骤不能完成实验的话,再参照实验书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样大部份学生能自己完成实验,只有少部分同学还不能完成实验,这时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从中发现多数学生不会操作或操作错误点,这时让学生暂停实验,听老师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时讲解效果最好。因为学生已经碰到问题,并对问题有了认识,这时告诉他问题所在他就会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不用再去死记,这个知识点已经记住而不会轻易忘记。
如果在教师没讲解前自己做出来了,学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实验中碰到问题后没有请教老师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学生成就感更强,自豪地和老师说:“我没问你自己就解决了。”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动性。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鼓励学生相互帮助,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增加了学生间相互交流,建立团队合作意识,产生了很好效果。特别是要求做的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能帮助别人的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因为在帮助别人时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第一遍实验做完后,要求学生不看指导书,再做一遍。能够不看指导书能把实验做完才算完成。还有就是在学生问问题时一般不直接回答结果,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辅导比直接给答案教师要花费心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再碰到类似问题就能自己解决了。随着课程的深入同类问题越来越少。
笔者认为在实验课中获得的知识是副产品,获得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主要的。评价学生实验课成绩应该重在实验过程而不是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只是副产品。那么,怎么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这确实很难。实验成绩包含三个部份:实验报告成绩、上传的实验结果、期终实验考试。
笔者对实验报告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实验体会”这二部份是重要给分点,要想得高分必须要认真写,要想写好这二部份内容就必须认真做实验,而且这二部份内容无处可抄袭。抄袭同学的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几乎没发现相互抄袭的。笔者及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公布成绩,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下次写实验报告时有所改进。
批改学生上传结果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为了能及时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编制了自动批阅的程序,目前正在完善中。现在只能对部份实验实现全批,其他的目前只能抽查。自动批阅程序全部完成后就实现实验结果的及时全批改,并可以及时公布成绩,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在批改学生上传的实验结果时有及少数学生把别人的成果当作自己上传,当然要防止这样的事件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技术来实现,在这不作讨论。在发现这样的问题时严正告诉同学做这样的事老师是可以发现的,发现的话会影响其实验成绩。
笔者认为及时批改并公布实验报告和上传的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意义。
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到的知识是副产品,也就常说的“不仅要授人于鱼,更要授人于渔”。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验课时,即使新生入学后没有采用分层教学,做到以下几点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了解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其次,要真心地与学生沟通,让其了解你的授课方式和特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再次,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差距所在,改进后面的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今后的授课中将继续努力探索好的授课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丽萍,李凤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37-138.
[3]王媛媛,李翔.《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12 (02):123-124.
[4]刘利枚,石彪,罗新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03):34-37.
[5]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09):7-10.
钱卫国(1958—)男,江苏常熟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