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6-01-28 23:05:47高新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焦虑症维持性家属

高新宇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高新宇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探讨如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症患者72例,对调查的对象进行分析并实施从环境到回归社会的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显效43例(5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经过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实施,帮助患者找到自信,增强了其心理素质,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实践证明,护理措施有效可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可以临床推广应用实施。

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症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尿毒症发生最常见原因为肾炎,共分为四期,Ⅰ期仅肾功能损害;Ⅱ期慢性肾功能不全;Ⅲ期慢性肾功能衰竭;Ⅳ期终末期肾病[2]。建议患者在Ⅱ期时开始接受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利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挽救患者生命,能够起到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作用[3]。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得到临床恢复[4],我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普遍认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最大74岁,年龄最小20岁,平均47岁。其中文盲1例,小学12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4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9例,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1例,梗阻性肾病1例,均确诊为焦虑症。

1.2 调查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SAS评分指数(≥50分):≥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0分为无焦虑[5]。

1.3 调查方法:在心理干预之前和护理措施干预之后进行焦虑水平测评,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现场指导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共填写问卷72份,回收了7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护理措施应用

1.4.1 症状分析:焦虑是患者常见的负面情绪,有急性和慢性之分[6],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治疗依从性差、状态差、坐立不安及音量改变等,患者多说不出害怕什么,急性焦虑症多发生于夜晚,表现异常惊恐,心跳加快甚至呼吸困难。慢性焦虑是患者长期具有焦虑症状,与神经衰弱相似,焦虑对象不确定。必须区分好焦虑症的类型,正确处理患者的焦虑情绪。

1.4.2 环境干预:帮助患者安排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及时熟悉病房内摆设和其他人员,在穿刺之前可以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患者家属握着患者的手,给予患者足够的动力和鼓励,透析过程中积极和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针对性指导,定期帮助患者更换衣服及床单、被罩,保证病房内清洁,每日清晨消毒并开窗通风,减少病毒的传播引起其他并发症,测量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8~24 ℃,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外界人员探望,避免噪音引起患者心情焦虑、浮躁及不安。

1.4.3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多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害怕疾病危害自己的生命,又害怕医疗费用过高,给家里造成生活压力,应该及时和患者交流,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热情的与患者家属交流,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程度,体贴、关心患者,满足其基本需求,运用肢体动作、语言、微笑等沟通技巧,采取暗示法、转移法等方法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信心,帮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1.4.4 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透析的注意事项等,并且进行认知的干预,让患者科学并及时的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7],通过病房走廊的大屏幕,让患者更好的了解透析的重要性以及透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教会患者自我护理,了解如何有效的预防并发症,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指导科学的饮食及营养的供给,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及时发现并摆脱患者的不良情绪。

1.4.5 家属的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帮助家属树立护理的正确态度,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自己的关怀增加患者的心理素质和信心,体贴、关心、帮助、陪伴患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4.6 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通过色、香、味的配合增进食欲,吞咽困难时可以用鼻饲补充营养,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减少便秘的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睡觉前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减少不良刺激,必要时服用镇静药。不能用语言沟通的患者,可以使用手势、眨眼、唇语等方式进行沟通,如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应告诉患者属于正常的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帮助患者抓痒。

1.4.7 提高护理质量:我院采取定期考试和互相监督的制度,每个病房都安排一个责任护士和监督护士,月末进行评比,对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每3个月进行一次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保证护士的技术过关,减少因技术失误引起的患者焦虑、疼痛等情况发生。要求责任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体现出自己的真诚与重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夜间值班护士不能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及时发现夜间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医疗器械和注射类药物前应认真检查是否干净、有无破损、变性等现象,口服类药物需看护患者服用,不可少服、错服及漏服。

1.4.8 帮助回归社会:组织座谈会,让患者相互支持、交流经验,及时说出自己的不适和心理感受,正确面对疾病,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鼓励其恢复工作,参加社会活动,接触正能量,实现自我价值。1.5 评价标准:经过护理措施实施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两个或两个等级以上评定为显效,降低一个等级评定为有效,没有降低甚至评分增加评定为无效。

2 结 果

本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72例,经过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的实施,显效43例(59.72%),有效,22例(30.56%),无效7例(9.72%)总有效率90.28%。

3 讨 论

患尿毒症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8],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其他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围神经病变、慢性炎性反应状态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焦虑症也属于尿毒症并发症的一种,主要由于疾病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所致,主要特征为焦虑情绪,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两种形式。我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认清患者的病情类型与程度,集中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争取达到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患者的浮躁与不安。又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家属的心理干预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了解了基本的自我护理与家庭护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了患者的心声,给予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又通过生活护理及加强护理质量表现出自己的真诚,给予患者归属感和存在感,帮助恢复状况较好的患者回归社会,接触正能量。经过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保证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少了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实践证明,护理措施有效可行,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的恢复,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1] 缪玉秀,陈彩云,肖小伏,等.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23):56.

[2] 彭庆,谢于惠,祝卫红,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65.

[3] 谢巧玲,王文龙,李云生,等.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

[4] 孙东晗,刘树军,娄岩,等.优质护理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33(7):120.

[5] 王淑香.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间与焦虑症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3):57.

[6] 张延秋,徐德宏.舒适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3):402.

[7] 崔晶星.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焦虑症患者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32(12):64.

[8] 詹丽明.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焦虑症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03.

R473.5

B

1671-8194(2016)33-0257-02

猜你喜欢
焦虑症维持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