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彭(吉林省前卫医院 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家彭
(吉林省前卫医院 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的患者75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5例患者中,62例为有意义狭窄,阳性率为82.7%。其中单支病变的患者28例,双支病变患者17例,三支病变患者30例。75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右股动脉植入68例,经桡动脉途径7例。术中患者内膜撕裂1例,血压升高3例,股动脉痉挛1例,胸闷气短2例,治疗后痊愈,均为发生严重后果。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行支架植入手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支植入架手术;疗效观察
冠心病是由机体内脂质的不正常代谢,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使动脉内膜由本身的光滑状态变成附着着一些白色斑块,发生粥样的病变,使动脉腔变窄,阻滞血液流畅,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做有效、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广泛,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支架植入手术是利用导管、穿刺、球囊导管扩张所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手术技术,目的是使闭塞、狭窄的腔道或血管再通或者扩张。几年来我院通过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的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5±3.14)岁。其中心律失常22例,心肌梗死20例,心绞痛27,合并高血压5,合并糖尿病1例。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确保患者肝肾功能适合此次手术;全面检查患者情况,如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胸片等;给患者做皮试,如青霉素皮试、碘过敏皮试等等;患者双腹股沟备皮;肌内注射利多卡因10 mL,使患者局麻;使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同意知情书。
首选右股动脉穿刺,不成功者再选取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常规置放6F动脉鞘,5F MP造影导管造影,根据手术结果选取最佳的投照位置,送6F引导导管,与此同时,常规静注1000 U肝素。球囊预先扩张,先用1.5~2.0 mm的球囊使病变狭窄的区域扩张,后退出球囊,再沿着6F引导导管将导丝固定在病变的远端,带囊支架沿着导丝送入,准确定位,并使支架覆盖病变部位。将到达病变部位的支架用10~13 atm使球囊充盈,快速打开支架,加压约10 s,待球囊减压后撤出。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植入效果。
术后3~4 h拔管,局部加压包扎,每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抵克力得250 mg,1天2次,普通肝素800 IU/h,并严格密切监护患者心脏功能、血压等情况。
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75例患者中,62例为有意义狭窄,阳性率为82.7%。其中单支病变的患者28例,双支病变患者17例,三支病变患者30例。②成功率:75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③植入途径:经右股动脉植入68例,经桡动脉途径7例。④并发症:术中患者内膜撕裂1例,血压升高3例,股动脉痉挛1例,胸闷气短2例,治疗后痊愈,均为发生严重后果。
冠心病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的异常所导致血液脂质沉着,使动脉内膜呈现白色斑块,进而使得动脉腔狭窄,阻滞血液的流淌,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一旦斑块破裂或溃疡,则会导致血栓,完全阻滞血管中的血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冠心病根据不同症状及发病特点分为隐匿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绞痛型及猝死型,其中心绞痛型最为常见,心肌梗死型及猝死型为最严重的冠心病。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类、他汀类降血脂药、抗血小板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是创伤较大。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及风险较小的优点。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是将患者大腿的股动脉或者上肢的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冠状动脉的开口处,将对比剂如硫酸钡、碘化物制品等,注入冠状动脉,并记录显影的过程,来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是否发生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应在局麻情况下进行,术后患者需平躺24小时。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求患者签署手术协议书。一般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约为0.5%,如心律失常、假性动脉瘤、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对比剂过、急性心肌梗死等。目前大多数医师选择经桡动脉进行造影,因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可以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再对患者桡动脉压迫10 min,加压固定3 h即可,患者手术后即可随意下地活动。冠状动脉造影被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将特定的心导管,利用血管造影机经皮穿刺到患者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后从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适量对比剂,使冠状动脉显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显示出整个冠状动脉的所有血管腔,目的是了解其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是否存在病变及病变程度等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支架植入手术是利用导管、穿刺、球囊导管扩张所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血管及腔道狭窄或闭塞,具有风险低、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支架植入手术的一般方法是在球囊预扩张后,将支架沿着导丝送入正确位置并固定,随后沿导管注入对比剂,并观察支架的固定位置是否恰当、展开程度是否达到要求、有无穿孔等情况,并记录患者情况。球囊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病变及植入支架的情况而定,一般球囊直径要比支架的直径小2 mm。患者手术后要注意饮食,因为严重呕吐可能导致支架异位而引起患者不适,不利于病情的康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是金属支架,分为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药物涂层是支架表面涂有紫杉醇、雷帕霉素等特殊的康内皮增生的药物,目的是防止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但是其可造成患者术后必须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后果。支架手术后患者一般在1个月后开始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支架植入后,贴壁效果良好,不影响患者日常的运动和生活,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血管细胞生长、迁移,使得支架成为患者血管的一部分。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支架制作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镍钛合金,大部分支架显示出非铁磁性,具有非铁磁性的支架两周后即可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弱磁性的支架手术后患者6周后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支架植入后,不少患者认为支架植入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即刻停止服用药物,结果血栓再次发生,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患者用了解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基础环节,支架手术后仍要继续服药,直至康复。
本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全部被治愈,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赵淑萍.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影像与检验,2014,(20):191.
[2]张明静.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脉支架后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4,8(7):3.
[3]王洪剑.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0):810.
[4]钟红珊.股深动脉开通与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283.
R541.4
B
1671-8194(2016)18-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