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均衡化发展典型问题分析
赵艳华吴元元
(石家庄经济学院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关键词〔〕覆盖率;替代率;均衡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作者:赵艳华(198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养老保险制度、灵活就业研究。
目前仍有相当部分人员没有加入到基本养老保险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形成制度内不参保、待遇发展不均衡、政府财政投入比例不协调等问题,本文对此展开了量化比较及分析。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均衡化状况
1.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点均衡状况全覆盖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体现。河北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程度以居民养老权为衡量标准,操作指标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2011年年末河北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数为889.73万人,2011年年末河北省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情况如下: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数为889.7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0.08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 424.31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98万人〔1〕。狭义计算(就业为标准),2011年末,河北省就业人员3 962.4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 524.1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就业人数的89%;广义计算(16岁以上人口为标准)。2011年末,河北省16岁以上人口5 950.2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16岁以上人数的59%,这和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仍有相当人群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
以上数据说明河北省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起始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就城镇而言,部分人员尤其是灵活就业、自谋职业人员,由于制度门槛比较高、收入不稳定等原因,缺乏持续缴费能力而不参加任何一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制度本身路径依赖的原因,但它为接下来的过程及结果的非均等化埋下了隐患。就农村而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仍处在试点阶段,虽然试点地区参保率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覆盖范围有限,而且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差别很大,一时还不能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那样普及,仍有大量农村居民没有加入这一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起点上就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一部分人被排斥在制度之外,没有完河北做到起点公平。
1.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程均衡状况
1.2.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替代率差异情况通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差异情况来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程均等状况。替代率指标是反映政府提供养老金水平的相对量指标,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均等同样是社会养老保险过程均等的重要体现。由于新农保养老金数额普遍比较低〔3〕且农村集体补助差别较大〔4〕,因此,文章选取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数额作为对比范围。同样是参与社会劳动,但由于所占用的生产资料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也比较大。文章选取2007~2011年两大部门历年数据,经过计算处理,以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为指标,来比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从而判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程均等情况。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替代率维持在55%左右,基本符合国际标准,并且有一定提升空间。而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平均水平为81%,个别时期更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待遇享受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其平均水平而言,企业退休人员拿到的养老金其替代率普遍低于机关事业。见表1。
新农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储蓄额为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加上当地政府对每人每月30元的补助以及其他集体补助之和,即使参保人选择最高档次缴纳,500元×15年=7 500元,加上各级政府补助30元×15年=450元,那么他个人账户至少有7 950元,另外加上个人账户利息。参保人缴满15年新农保后,个人账户金额达到8 000元,当参保人60岁后每月可以按时领到的养老金只有112.6元,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来说,很难保障日常生活,保障水平必须提高。
2009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 150元,按照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计算,新农保替代率为13%,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 958元,替代率降为11%,由于基础养老金不变,2011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120元,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到只有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2009年为56%,2010年为53%,2011年为5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2009年为74%,2010年为70%,2011年为84% 。新农保待遇水平很难让部分农民从政策上可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替代率最低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替代率最高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如果不提高现有替代率水平参保农民潜在的老年贫困风险依然非常大。
不断拉大的养老金数额的差距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对新增加的就业人员而言,机关事业单位成了他们首先考虑的,造成了就业一窝蜂,但录取率却比较低。其次巨大的养老金领取数额的差距,人为的加重了收入差距,并未等发挥弥补初次分配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反而是加重了,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均等化情况从这个指标中反应的比较明显。这些都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替代率的差异,养老金待遇不公平程度大大增加。
表1河北省城镇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收入与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
年份单位性质月工资(元)月人均养老金数额(元)替代率机关、事业与企业退休金比值2007企业166695657%1.68事业1623160396%机关17142008企业2064117757%1.42事业2021167380%机关21552009企业2361131556%1.36事业2334178374%机关24542010企业2748145553%1.25事业2642181670%机关25782011企业3153156450%1.49事业2877233384%机关2711
1.2.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投入比例不协调2011年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各级财政补贴95.2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财政支出114.53亿元,新农保养老基金支出31亿元,见表2。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府都进行了数额巨大的持续的财政补贴,并且补贴数额连年上升,反映了政府在其中所承担的巨大的财政责任,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补贴差异巨大,可以看出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财政补贴数额最高,新农保制度中,财政投入比例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了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也造成了相同工作,相同退休年龄,不同养老金待遇的巨大差距。
表2河北省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下财政补贴总额差异情况(亿元)
年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07年45.9160.410.512008年57.0169.730.862009年67.6578.353.22010年80.6686.6512.22011年95.2114.5331
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做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河北覆盖,不同的保障制度下,养老财政支出比例有较大差异,政府对于农村的养老金财政投入比例最小,2011年才达到河北年财政支出的1%,远远低于对城镇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每年用于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投入比例,见表3,但同时,由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方面是两条完河北不同的筹集方式,所以两类人员养老财政补贴差距较大,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补贴比例大于企业职工。按照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最优比例为10.97%来看,养老保险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有稳步上升的空间,财政应平衡不同制度下养老保险支出比例,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筹缴方式,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比例。
表3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情况(%)
险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企业职工养老金33333机关事业养老金44333农村养老金----1养老保险77667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5%的水平,因此从财政负担能力看,养老保险财政投入比例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平衡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农民的养老保障待遇,通过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来达到不同制度下养老金待遇均等化发展的目标。
1.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果均等状况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围绕养老金征缴发放运行的,因此本项研究中结果均等主要选定的标准为养老金的多少对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城乡养老金待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那么养老金的多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呢,相关研究显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支持、子女及个人支持、月收入、健康状况,多重影响因素中,健康状况相关系数最大,多元相关系数为0.540,其次就是老年人月收入,多元相关系数为0.523〔5〕,这表明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好,收入水平高,老年人不用为生活和医疗费发愁,自然有更多的心情和时间去休息娱乐,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
通过上面的相关统计研究得出,从养老金领取数额看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农村相对较低;而在城镇中又由于具体单位性质的不同,养老金替代率越高的,老年生活满意度也越高。
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2.1制度内不参保城镇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存在大量的不参保人员。城镇私营企业从生产成本、用工流动性大、用工人员变动频繁等角度考虑,私营企业主不愿意为其所雇用员工参保缴费或只缴纳工伤保险费或采取劳务输出等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变相的逃避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单位按费率20%为职工缴纳,个人只需负担8%;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为 20%,河北部由个人负担,其中 8%纳入个人账户,虽然这两类人员个人账户的记账规模都为 8%,但个人负担的缴费比例不同,灵活就业人员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是城镇职工的2.5倍,但在退休时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却只能与城镇职工持平,这显然没有做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挂钩,多缴多得,鼓励缴费”政策的初衷。因此相当一部分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加入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12年底,河北省已有不少地区参加新农保,但还有大量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没参加该制度,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之城镇相对较慢,农村资金缺乏,地方政府对农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比例相对较少。有些人更是担心这项政策是否会长期执行下去,对政策的持久稳定性抱有怀疑态度。年龄大的农民则认为,短期内要缴纳大几千,领取保金时每月才100元左右,不划算;年轻力壮的农民因为只看到短期内只的缴费义务,得不到可见的利益,而采取等待观望态度。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制度内不参保的问题,它损害了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而降低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加剧了劳动者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导致了劳动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公平;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从而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等诸多负面影响。
2.2养老金制度待遇非均衡化问题十分突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虽略有浮动但近总体保持在55%左右,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居高不下,明显高于目标替代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于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养老金形成了二次收入转移差距,显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但没有调节收入差距,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尤其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有落定时,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会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于此同时新农保养老金水平替代率低于20%,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河北省不断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老年人随子女进城,过低的养老金水平有可能造成这部分老年人的贫困的发生,农村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过低不能保证农民基本生活水平。
由于诸多原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比例差距非常大,虽然政府对各类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连年增加,但是由于制度的筹资模式和待遇调整机制存在差异化、板块化的特点,所以造成了各类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投入的差距越拉越大,从已有的理论研究〔2〕中得出的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最优比例为10.97%来看,河北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比例不协调并且财政投入还比较低。
2.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压力十分巨大人口老龄化下养老金缴费费源减少,支出增多,养老金支付负担日益加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增加较少,增长率在 6%~8%,而离退休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在8%~11%〔6〕,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差距会逐步拉大,形成“费源”减少,支出增多的现象,造成机关事业单位的自然负担比重加大。补贴性养老金不明确。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一直以来高水平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改革举步维艰,一方面养老保险具有刚性特征,骤然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持平是不可能且不可行的;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为落实,使得改革无所适从,各地对补贴性养老金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将影响参保人积极性和制度衔接。
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衡化发展的改善建议
3.1加快实现新农保的河北覆盖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建立待遇调整机制。要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必须由政府牵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发挥政府在资金筹集中的支持和利益诱导作用,是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应对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倾斜。应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上调农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建立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有效机制。
3.2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虽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化养老,化解财政的压力和负担,但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缺口,依然需要财政对其托底。改革要有渐进性,处理好公平性。现行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明显高于企业,不仅要对此进行改革衔接,同时在事业单位里也划分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及省直、市直事业单位,只有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分析重要性和紧迫性,渐进公平地进行改革才是可行的。在这方面应吸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制成本过高和空帐运行的失败经验,对于 “老人”和“中人”的转制成本建立补偿或者化解机制。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后,再开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河北面改革。
3.3多渠道筹资保障基金运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离不开其资金运行模式的有效运转,而这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紧密相关。为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均衡的目标,除了明确政府责任增加财政投入之外,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城乡基本养老金发放。一方面,可考虑发行农村社会保障彩票筹资。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福利彩票所筹措的资金对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可以借鉴福利彩票运作的经验,通过福利彩票为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融资。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战略及其配套政策使国有资产蕴含了过去农业的积累,因此可将其中一部分价值在恰当的时机变现,并投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这也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4
1http://www.he.lss.gov.cn/tztg/115408918.shtml.
2王利军,穆怀中.中国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最优规模测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3):343-62.
3耿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调查——来自河北省18个县(市)的农户〔J〕.财经问题研究,2011;330(5):125-8.
4张金峰,梁永郭,王小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透析——基于河北省试点地区的调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2):107-9.
5王硕.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0.
6解丽莉.河北省养老保险支出适度水平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2013-12-19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4-728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