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霞 肖晓华 易本谊
(九江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益气消栓颗粒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肌力障碍的疗效及机制
朱红霞肖晓华易本谊1
(九江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消栓颗粒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手段,对照组给予腹部肚脐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采用针灸和益气消栓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w。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平衡能力、肢体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和强啡肽(Dyn)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和8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PY和Dy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基础上,益气消栓颗粒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能显著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NPY和Dyn水平有关。
关键词〔〕脑卒中;益气消栓颗粒;针灸;气虚血瘀;肌力恢复
1九江学院
第一作者:朱红霞(1972-),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针灸研究。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因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和认知障碍等存在,尤其是脑卒中导致的肢体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1〕。现代医学采用Bobath、Rood 和PNF 等技术以及功能性电刺激等进行康复治疗,但没有证据表明脑卒中后患者的肌力障碍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改善,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采取综合疗法〔2〕。近年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具有临床优势,中医主张辨证论治,西医强调辨病施治,两者相结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途径之一〔3〕。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主要病机,益气消栓颗粒由黄芪、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组成的中成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了川牛膝,具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消栓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及血浆神经肽Y(NPY)和强啡肽(Dyn)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标准〔4〕,两组患者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5〕:①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②次症: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③舌脉: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60~75岁;④病程2 w~6个月;⑤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标准:①短暂性缺血发作者;②伴有严重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③其他疾病如脑肿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冠心病等引起的脑栓塞者;④对本治疗方案过敏或自身体质过敏者;⑤血糖和血压控制不理想者。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共选择106例,均为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老年康复科与针灸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1~73〔平均(66.27±10.01)〕岁;病程17~66〔平均(41.6±5.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30〔平均(17.81±3.15)〕分。治疗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63~72〔平均(65.79±9.81)〕岁;病程19~69〔平均(42.4±5.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31〔平均(18.01±3.22)〕分。所有患者开始治疗均为入院当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参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戒烟酒、适当运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降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以及常规康复训练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腹部肚脐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J20040119),0.5 ml/1次,2次/d。治疗组:给予针灸和益气消栓颗粒治疗。针灸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7〕,取穴:内关、三阴交、委中、极泉、尺泽、髀关、血海、风市和环跳穴。针刺法:先直刺内关0.5~1寸,进行捻转提插泻法1 min;再斜刺三阴交1~1.5寸,采用提插补法;直刺委中、极泉、尺泽0.5~1.5寸,用提插渴法;髀关直刺1.5寸、血海斜刺1寸,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1 min;风市、环跳直刺1~2寸,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1 min;1次/d,每周休息1 d。同时口服益气消栓颗粒(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3085)治疗,4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 w。
1.3观察指标①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量表〔8〕评定,按0~ 45分评价,患者分数越高,神经受损害越严重;②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采用巴塞尔指数(BI)记分法〔8〕;③平衡能力评价:采用博格平衡量表(BBS)〔9〕,检测项目包括14个为: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每项目最低得分为 0 分,最高为4分,总分56 分,得分高表明平衡功能好;④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傅格-梅尔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8〕进行评分,总分34分,得分越高,下肢功能越好;⑤步行能力〔10〕评价:参照霍顿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辅助步行:<2分,独立步行:>3分;⑥血浆NPY和Dyn水平检测:Dyn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SBJ-H0528);NPY采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上海上立检测仪器厂)检测,试剂盒(北京华英生物技术公司,批号2008090914)。治疗前、后第2、4、8周检测CSS评分;治疗前、后第8周检测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及NPY、Dyn水平。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8〕中“关于肌力评分方案”进行,把肌力分为0,Ⅰ,Ⅱ,Ⅲ,Ⅳ,Ⅴ等级,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肌力进行测定比较。基本恢复:肌力恢复正常;显效:肌力水平提高≥2级;好转:肌力水平提高1级;无效:肌力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n=53)
组别基本恢复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519151473.58%治疗组112512590.57%1)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两组治后疗第4周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第4和8周后,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2w4w8w对照组21.13±5.0419.72±5.1216.52±3.911)14.68±3.811)治疗组20.88±5.2718.95±4.9014.32±3.141)2)11.49±2.931)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2)P<0.01,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见表3。
组别 BI BBS Fugl-Meyer FAC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8.87±11.2265.94±15.341)32.12±7.0543.95±7.261)17.15±4.1924.94±6.232)0.79±0.411.85±0.871)治疗组39.17±11.5977.40±16.911)2)52.57±7.721)2)31.87±6.9717.34±4.3031.02±6.951)2)0.81±0.432.82±1.331)2)
2.4两组血浆Dyn和NPY水平比较见表4。两组治疗后血浆NPY和Dy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PY和Dy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组别时间NPYDyn对照组治疗前262.21±33.2775.43±8.78治疗后181.30±26.251)62.58±7.631)治疗组治疗前263.44±34.1474.86±8.62治疗后152.49±24.311)2)54.75±7.591)2)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遗留的肢体肌力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肢体肌力功能障碍的因素主要有肢体肌无力、伸肌痉挛、平衡障碍和伸肌共同模式等〔11〕。现代神经生物学理论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损伤的神经轴突的再生一般发生于损伤后的3个月内,此时患者脑组织或神经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改变了的周围环境,持续地从形态结构和神经功能方面进行自身修复;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更好地促进损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再生〔7〕。
中医学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病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正气日衰、内伤劳倦、元气久耗,气血渐虚,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脑络闭阻,脑脉失养发导致本病;《医林改错》记载:“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又曰:“元气即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致血行不畅,停留成瘀。瘀血阻滞,又能生风生痰,并阻于脑络,脑髓失养,形成缺血性中风之本虚标实证。又由于患者在恢复期过程中,经历疾病创伤、手术治疗、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元气更虚,气机受损,瘀痰滞留,导致气虚血瘀这一病机特征更加凸显,且这一病机对患者的肢体肌力功能障碍影响也日渐明显。
益气消栓颗粒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制成的中成药,主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方中黄芪补益元气,旨在气旺血行,祛瘀通络;当归活血通络而不伤好血;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协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以行药效;本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众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因此本药是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最为常用方药,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显示该法能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从整体上改善和保护脑缺血后的器官组织损伤。现代药理血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改善机体血小板、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浓度,促进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黄芪也能使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脑卒中后机体器官组织发挥保护作用〔12〕。
针刺是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疗法,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本病可扩张脑血管、使气血运行通畅,减轻脑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在肢体肌力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偏瘫、失语症等方面发挥康复作用〔12〕。“醒脑开窍”针刺作为我国治疗脑卒中的综合诊疗体系之一,该体系对缺血性脑残中的临床疗效充分获得业内专家肯定〔13〕。本研究结果提示益气消栓颗粒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可改善肢体肌力,提高平衡和步行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机体血浆Dyn升高参与了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发病和病理过程〔14〕。Dyn能够抑制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上突触的兴奋,使其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抑制血管收缩。研究表明,血浆NPY水平升高能够强烈收缩脑血管,从而降低脑局部血流量,恶化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15〕。因此,机体血浆Dyn和NPY水平升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和病后肢体功能障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益气消栓颗粒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肌力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机体血浆神经因子水平有关。
综上,益气消栓颗粒联合“醒脑开窍”针刺能够明显提高患者BI、BBS、Fugl-Meyer及FAC评分,降低CCS评分,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机体血浆神经因子(Dyn、NPY)有关,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4
1李晓华,王丽贤,胖红雯,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2):105-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18.
3郑春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2-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 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5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
6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7王永炎,谢雁鸣.实用中风病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20.
8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2-4.
9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Berg 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5-7.
10梁天佳,龙耀斌,曹锡忠.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2011;26(5):339-41.
11Hidler JM,Carroll M,Federovich EH.Strength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paretic leg of individuals following acute stroke〔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07;15(4):526-34.
12吴发宝,陈希元.黄芪药力作用研究综述〔J〕.中药材,2004;27(3):232-4.
13李军,李妍.“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20):1-2.
14关雪莲,李克田,侯丽淳,等.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5):585-7.
15Chen SH,Cheung RTF.Peripheral and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neuropeptide Y in a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stroke model reduc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increases infarct volume 〔J〕.Brain Res,2002;927(2):138-43.
〔2014-03-17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3-676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