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卢卡奇的物化思想

2016-01-28 11:50:27上海理工大学20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资本主义

程 兰(上海理工大学200000)

简析卢卡奇的物化思想

程 兰(上海理工大学200000)

卢卡奇在西方马克思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理论、总体性等观点,特别是把“物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来考察,物化理论在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篇文章着重分析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内涵、本质及对它的评价,希望可以帮助自己其他的哲学分析和理解。

物化理论;内涵;本质;评价

物化观点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物化现象与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继承了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并揭示其基本性质的伟大阐述。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物化,物化现象不仅是客观世界的根本特质,也是人主观世界的本质特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物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一、物化理论的内涵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写道,“马克思描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并揭示其基本性质的两部伟大成熟著作,都从分析商品开始,这决非偶然。因为在人类的这一发展阶段上,没有一个问题不最终追溯到商品这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在商品结构之迷的解答中找到。”从中可以看出,卢卡奇是在《资本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物化观点。他认为,只有当商品问题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核心的、结构的问题时,商品的本质才能被人正确的理解,生产者与劳动的关系是对象性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问题是现代资本主义一个特有的问题,人们对商品顶礼膜拜,将其作为供物供奉起来,使之完全支配自己的生活。以上可以看出,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和本质特征,他更为详细和深入的解释物化观念,简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物的关系来实现的。

卢卡奇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阐述物化观点的,他指出“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物化的基本现象既发生在客观方面,也发生在主观方面。

1.客观方面

卢卡奇指出,物化现象“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的规律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因此,虽然个人能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但他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现实过程本身。”规律具有普遍性,物的规律也是如此,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却反过来影响社会,限制社会和人的发展。在物化这个巨大的漩涡面前,人的主体性地位受到挑战,主观能动性受到物化普遍化的制约,于是人本身就逐渐变为物化的产品。

2.主观方面

卢卡奇还指出,物化现象“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深入发展,人类劳动的抽象特性越来越明显,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机械化和劳动合理化的过程愈是增加,人在生产劳动中的主动性就愈是丧志,直到最后渐渐失去意志。这就使得人的活动服从了物的规律,最后导致人的活动机械化、自我客体化,即人的功能变成了商品。

二、物化理论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榨取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现实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逐渐消失,直至最后人们无法理解他们之间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他认为物化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会变为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物的规律带着它的异自性和独立性约束着人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不再有“自然规律性”,人的质的特性也逐渐被消除。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用物的商品结构掩盖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逐渐被合理化,人对这种物化现象的意识也逐渐被麻木。“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的、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就这样人的意识最终也被物化,而资产阶级是意识不到物化意识形态的现象,因为他们总是从资产阶级社会的思想方式出发,维护的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以资本纯粹的、非伪造的形式来掩盖这一切真相,利用物化意识来实现对无产阶级的新的统治和奴役,这才是物化意识真正的本质。

三、对物化理论的评价

1.贡献

卢卡奇在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时候参考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的思想,借鉴了《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阐述和分析。但是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物化现象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确立了无产阶级历史的主、客体同一,突出了无产阶级的主体和自我意识。这个物化视角促使了人们对自身主体性的哲学思考,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此外,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深刻反思,

2.局限性

卢卡奇的物化观承认了整个社会的物化,面对同样一个社会存在,他认为意识物化等于直观性,看不到对这个社会的超越和批判,这与无产阶级历史运动本身的局限性有关。阶级对立是由于私有财产制度,不可避免的两个阶级都异化。卢卡奇把阶级对立归结为方法论的对立,并未达到方法论的高度。

卢卡奇认为是物化意识才使得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所统治,只要无产阶级有了自我意识便可获得自由、消除物化进而获得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使得他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解决革命命题,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历史唯心主义,他仅仅只是抓住了辩证法的历史性,脱离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卢卡奇一方面批判主客二元分立的“二律背反”,自己却陷入了“二律背反”之中。

(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

程兰,硕士在读,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西主义原理。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资本主义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主持人的话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
学术交流(2015年1期)2015-02-25 12:47:32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计算物理(2014年1期)2014-03-11 17: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