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133000)
朝鲜族作曲家崔昌奎钢琴独奏作品分析
刘庆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133000)
8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人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开放。使得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朝鲜族音乐人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国外音乐音响资料,大大加强了文化交流,使得钢琴音乐的创作在风格上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朝鲜族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提高,钢琴音乐创作也急速发展,许多作曲家开始了在钢琴独奏曲方面的大量创作。
(崔昌奎,1935.3.20-)崔昌奎出生在吉林省汪清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是教会风琴伴奏家,也是崔昌奎的音乐启蒙教师。他在小学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小音乐家了。在1950年11月的时候来到了哈尔滨,进入由俄罗斯人经营的音乐学校,学习了一年的钢琴和小提琴。1961年8月开始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从1990年代开始崔昌奎创作了23首少儿钢琴小品,为少年儿童钢琴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民谣《阿里郎》《摇篮曲》《好朋友》《火车游戏》《思念妈妈》《春米谣》,以钢琴曲为主要作品。这些作品帮助少年儿童在钢琴启蒙阶段就能接触到传统音乐,这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朝鲜族钢琴教育逐渐强化,演奏水准提高,钢琴音乐创作也得到了极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与此同时一批由童谣,传统民谣改编的钢琴小品的创作,对少年儿童的钢琴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代表作曲家就是朝鲜族作曲家崔昌奎。自20世纪90年代,崔昌奎共创作了23首儿童钢琴作品, 给钢琴的音乐民族化加深了印象。
如果我们单单从技巧方面分析《儿童小品组曲》,那么,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展现华丽技巧的作品。但是崔昌奎的《儿童小品组曲》生动地反应了儿童生活心里,这无疑提高了少年儿童学习钢琴的欲望。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钢琴教材较为单一,选曲目也不是很丰富。 因此崔昌奎的《儿童小品组曲》给初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钢琴音乐离开了演奏技巧是很难被创作的,再简单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技巧点,接下来就以具体作品进行技巧说明。
从乐谱中可以看到右手开始时使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简单结合,并以此作为整个作品的主旋律。看似很简单,但是经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主旋律的变化。
从第十四小节开始右手主旋律转移到左手,旋律构造上也有了简单的变化。这是学校钢琴初学者都要经过的力度控制难题。学习钢琴的初期,大部分曲目都以右手为主旋律,左手为伴奏,长此以往以这种演奏方式弹奏钢琴,就会使音色单一,且会造成力度及音色控制方面的缺陷。如果想成为优秀的钢琴家,那么自由自在的控制键盘是必备技能。在这首曲子中以简单的主旋律的转移(从右手到左手),使初学者体会到了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巧。
在崔昌奎的《儿童小品组曲》中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技巧难点是第二篇的《火车游戏》。
音程的反复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难的技巧。演奏者必须以统一的音色,统一的力度来控制反复出现的音程。弹奏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几点。首先,从肩膀开始向下使用整个胳膊的力量来弹奏,也就是说不能单纯使用手指的力量或手腕的力量。应该在放松手腕的前提下,使其手腕与键盘保持平行,自然的弹奏琴键。其次是抬手的高度,刚开始练习时,高抬手是非常有必要的,应抬高5cm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等到演奏者对音程的控制有所提高时,就应该开始贴键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练习阶段,手腕要始终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
《儿童小品组曲》第三篇《淘米谣》中的难点是节奏,即朝鲜族的长短。《淘米谣》使用了朝鲜民族经常使用的6/8节拍。
虽然乐谱上标记的节拍为6/8,但是演奏时必须理解为2/4节拍。只有这样才能用钢琴体现朝鲜族民谣节奏形态的特征和作曲家所想表现的欢快的情绪。
音乐创作中钢琴音乐创作可谓是最基础的重要环节,钢琴音乐创作水准的提高对其它大型作品,如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的发展也起到直接了巨大的影响。
经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崔昌奎作为一名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高水准,不仅如此,还把朝鲜族民族风格融入到了钢琴音乐作品当中,而且作为中国朝鲜族钢琴音乐家,他的作品为朝鲜族钢琴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