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纪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510225)
艺术专业学生跨境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研究
司纪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510225)
近年来跨境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对跨境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判,以保证跨境教育健康的发展,在国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跨境学习的背景与现状分析,总结跨境学习成果的评判原则和建立跨境学习成果评价机制,旨在更好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艺术专业;跨境学习;研究成果
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院课题《艺术专业学生在台湾学习成果评判标准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GDJY-2014-C-b06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出国学习以成为常态,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形式如2+2、3+1、交换生等,家长和学生也热衷于到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在国外可以开阔视野能学到真本领。学习成果的评价是国内外都很重视的一个话题,我国在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的研究,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而跨境学习的成果评价标准的研究一直较为欠缺。
2013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静宜大学等台湾多所高校签订交换生活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每学期都派学生到台湾醒吾科技大学为期半年的学习活动,随着两岸学习交流活动的增多,国内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台湾学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体系下,跨境学习究竟给学生带来哪些转变,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在对跨境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用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境学习成果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教育研究来说是一个难题。对评判学生跨境学习成果质量的标准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以学生分数的高低进行直接评判。艺术生跨境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与其他领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容易受到老师个人的审美标准、价值判断、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且学生的学习成果多以作业的形式展示,其表达思想的转变和创作角度的变化学生自身的提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衡量,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过程太武断
多数高校对跨境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太武断,很多高校的现行做法是学生汇报评价,利用学生汇报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其作品直径评价,在缺少对其全面深入的了解下,依据作品直接评价的做法过于武断。
2.评价组织不科学
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时,往往会聘请本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判,但是他们不能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高度评价学生的作品,以教师个人审美标准为准则下的成果评判,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3.评价指标不合理
很多高校对跨境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出现不合理的问题,一是缺少专业性评价机制,文科理科不分,导致谁有权威谁说了算,或者采用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困惑或者出现厌学情绪。二是艺术类学生成果评价特点不突出,学生的评价体系仍然以现有的学科标准为准则,没有针对跨境学生设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评判原则
现行的学生成果评价以老师成绩评定为主要方式,这种单项的评价,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评定标准过于片面。学生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学习、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思想上的转变到艺术作品形式的变化是重内到外的一个过程,这种思想的变化很难在作品中明确的表现出来,对于以作品评价学生的成果的方式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对艺术生跨境学习成果评判时,要拓宽评价的主客体,引入院系评价、单位企业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判体系,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科学合理的评判原则
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需要建立在客观、系统、规范、全面的反映评价结果,因此要方案的建立必须具有科学合理、可行性,避免生搬硬套的情况出现。学生成果的评定要求学生的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客观公正,确保每一个指标都合理、准确。
3.动态化的评判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和教学理念等各方面的影响,课程作业作为学习成果评定的标准比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因此,艺术生学习成果评定标准的建立必须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相结合。建立动态学习成果评价机制,一方面增强对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取得真实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思想与表现形式更加成熟,会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除在课程中的成果评价外,在课程结束的一年后通过设计问卷、电话采访、网上邮件等方式展开调查,着重对学习成果的后续发展实施评价。
4.差异化的评判原则
学生成果评价体系应体现艺术专业特点,实现学生成果作品与评价指标的合理衔接,注重反映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突显艺术专业的特点与内涵。对作品风格中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进行评判,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不同参与者的思想观点,协调价值标准的分歧,找出存在的问题。
1.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加强跨境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的总体设计,建立严格的成绩评判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以省级高校为核心的评价组织,引进第三方的评级机构,加强评价人员队伍的建设。建设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推动高校重视学生成果评价的工作,加强学校政策的引导作用。缺乏规范的机制,评价的成果就得不到保障,组织起来难以实现。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和学习成果的多样性,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师生群体、不同学习环节开发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努力求使得评估工作创造性地开展。
2.开展学生成果评价试点
建议学校选择部分专业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进行试点研究,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探索高效的评价方法。将学生成果评定与高校科研相结合,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为学校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在学习成果的评判工作中,要依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3.设立专业化的评价结构与评价人员
在学校教学部门成立专业的学生成果评价机构。学生成果的评价工作不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懂得学习规律、不具备评估学习成果的专业知识、缺乏教学经验的兼职员是不能胜任的,因此要选拔专业性评价人员充实到评价机构的队伍上。该机构对于学生学科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进行评价与及时反馈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成为推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4.建立学习成果反馈制度
学习成果反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学生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判断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教学效果更有效。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如何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积极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探索跨境艺术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艺术教育改革进一步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因此,深入研究跨境艺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对提升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史秋衡,吴雪,王爱萍等著,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利明等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林海燕,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