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东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730030)
浅论传统美学思想与山水画的精神特质
张锦东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730030)
摘要:中国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是人文情怀和美学修养的反映,这种特质的形成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熏陶,也离不开中国山水画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内心自我表达。
关键词:山水画;精神特质;儒道禅;自我表达
通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因其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和风格,而格外引人注目。深入分析山水画这种内在精神特质,不难看出其所折射出的儒道禅美学思想光辉,可以说山水画是在儒道禅思想浸染下,经过自身融合、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画种。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主张“礼仁”,强调“修身”,重视“人伦”,并“成教化”。要而言之,儒家的道德主张其实质便是“仁”。当“仁”落到具体实践上时,便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游于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这样,儒家思想便从道德层面上深而远的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主体。
儒家思想对山水画创作主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儒家所宣扬的道德精神内化,进而在促进创作主体人格修养提升的同时将这种修养转化为“画品”。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从道德层面上规范了创作主体。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山水画创作起到了比儒家思想更为深远的影响。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其核心思想是“道”,老子认为“道”存在于自然之中,又游离于自然之外,因此我们只有置身于自然万物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道”;庄子标举“清静无为”,他认为自然皆乃万物之源,人与自然应该无拘无束地融为一体。这样山水师法自然便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准则之一。也就是说,创作主体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的自然山水之中,其才能有机会、有可能真切地体悟自然之“道”,方能达到“无为”的境地,其创作才能载“道”,才能达到“物我两忘”,故而南朝宋的宗炳认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可以说,道家的这种通过“畅游”“卧游”的过程来领悟“道”的境界的方式,一方面凸显出了“道”是一种比社会伦理规范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创作主体的心灵境界,使其创作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要宣扬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品格,更要力争达到一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禅宗虽然不及道家对山水创作的巨大影响,但禅宗还是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了山水画的创作。
禅宗把“心造万物”“顿悟”“心境”作为其精髓思想,其中“心”是核心,而“心”的实质便是“自由”。这样,禅宗的美学思想便是极为强调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对本心的发现与宣泄,正如明末清初石涛在其“一画论”中所指出的“直指本心,见性成佛”那样,这种直面本心的行为促使创作主体更加注重“心颖”“顿悟”,更注重凝神静心地领悟山水画创作的真实内涵。尤其是在体悟之后,给人一种如人饮水寒暖自知的宁静,一种醍醐灌顶的智慧。
中国山水画除了在儒释道思想影响下形成共性特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本身所涵化的创作主体自我精神的表达。
任何时代、任何优秀的创作作品,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创作题材的新颖、内容的丰富和绘画技法的娴熟,而更多所要体现的是创作者自我精神的宣泄。明朝的倪瓒对此就有“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思想就是不求客观臆想的形似,而是重视创作中主体对客观物象的自我真实感受。这里的“逸”就是创作中主体的自我精神。
认真检视、体味千年来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不难体会到,几乎每一幅作品都寄有创作者对其所处时代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体验和自我情感表达。如果说一幅创作作品就是一位创作者对其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而这种被表达的对象——精神世界,是创作主体对自身所处时代和生活体察后的情感的话,那么,创作其实就是创作者的生活体验与自我情感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之后的产物,而这也恰恰是中国山水画的个性来源。
儒家的仁德,道家的自然,禅宗的禅悟,与画家的理想和人格修养一同熠熠生辉跃然纸上。这样深受儒道禅思想的中国山水画家,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知形、知神而且知妙、知悟,进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共性特质。
山水画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我精神的表达其实质就是创作者寻求自我艺术热土过程中真实情感的流露,也就是说,创作者深入生活所触发的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并将其作为自己创作世界的主导。因此,自我精神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也是不同作品得以表现不同个性的原因所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画者不单在描绘自然景象,而在师心,是造化,是在抒发胸中意气所以,中国山水画作品,所呈现的不是题材的复制,也不是娴熟技法的炫耀,更多的是创作者自我精神的表达和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内涵宣泄,这样综合形成了每幅作品别样的艺术气质。
总而言之,宣扬“文质彬彬”“上善若水”“得意忘形”等精神的儒道禅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而深受儒道禅美学思想影响的中国山水画,也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中国山水画围绕“人与自然”这一关系领域的精神核心,对中国艺术独特的传统范式的形成发挥了直接作用,并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发展的思想源流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冯晓林.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上、下)[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2.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
[5]刘亚谏.中国画道论[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6]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锦东,西北民族大学艺术学硕士,油画专业,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