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16-01-28 16:00谢宇光王会京王红霞邢台学院054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环境保护

谢宇光 王会京 王红霞 (邢台学院 054000)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谢宇光 王会京 王红霞 (邢台学院 05400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逐渐趋向城镇化,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也正在逐年提升,使城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革。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还用环境质量下降、用地严重失控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所以城镇化发展也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此来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分析了提出了我国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对策

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课题批准号:XTSKFZ201401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北方雾霾城市的生态型景观优化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YS01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生态水资源保护与景观效益研究——以邢台为例》,项目批准号:HB15YS014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改变传统的建设发展模式,秉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在发展城镇化建设时,不仅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保证能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构建文明生态环境。

一、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1.空气污染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其中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空气污染。由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天空气体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导致全国多个地区出现阴霾、雾霾的现象,并且雾霾天数也不断的在增长,各地区的PM2.5指数也越来越高。城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生活排放出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了各种光化污染。

2.噪音污染

由于城镇道路容易出现拥堵的现象,高峰期间的交通比较繁忙,极其容易产生交通噪音;还有各类城镇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和机器高速运转而产生的工业噪音;在城镇中还有各种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建筑噪音;还有城镇中的各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地点,例如娱乐场所、商业交易等地点,都会产生较大的生活噪音。据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都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不但对人们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会使人们出现失眠、心律不齐、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缺乏绿地

在城市高度人工化系统当中,生态价值最高的就是园林绿地。目前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功能也逐渐增多,人们也充分认识到了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的重要性。它不但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还是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部分。在我国的城镇当中有一定的绿地,不仅能够美化市容市貌和城市景观,还能有效的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不但可以平衡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过滤有毒有害的气体,吸引粉尘,还可以使气候得到有效的改善,最大程度的美化城市环境。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比较注重经济行为,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地方政府也只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满足,城镇中的绿地面积少之又少。

二、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1.资金不足

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地方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足,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阻碍了城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而地方政府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当地财政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由于财政分权制度,城镇来的资金很难投入到小城镇当中。相比城市来说,城镇的科技、资金和人员都比较落后,但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镇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秉持着传统老旧的意识,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文件要求来进行改革,缺乏对于改革创新的主动性,所需资金也只能依靠国家拨款或向上级申请,无法作为纽带连接城市和城镇,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由于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足,在城镇化建设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地方政府也没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农民和开发商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增加自身收入而牺牲环境和资源。

2.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1989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近几年来环境保护法体系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建国初期,立法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经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环境保护,导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全面。并且建国初期我国比较注重经济发展,一直秉持“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导致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虽然在出现了环境问题时,我国政府会及时制定应急方案以供使用,但应急方案缺乏长远性,无法长期发挥作用。

3.缺乏科学技术

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要力量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拥有的巨大财富。但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为落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作用也较小。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各种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成果较少,重大创新成果也较少,农业机械装备和园艺产品的主要来源还是进口。我国的科学技术缺乏长期的科技投入机制,农业科学的研究投入不够平衡,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因此无法得到解决,逐渐越来越严重。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相比发达国家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式接轨,还要对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考虑,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将政府的管理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要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创新,转换传统产业的产业机构,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加强强现代化产业建设。加大对现代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改变。要对城镇的消费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拉动内需,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国民素质,做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2.健全生态环境制度

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前提。只有完善的

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制约企业的生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制度政策,不仅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建设,还能加大地方政府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对于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定期公布相关的环境质量,同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也要加大力度,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应用环境监测,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要健全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对污染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提高对企业生产的要求,这样才能在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真正保护生态环境。

3.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城镇化建设当中,有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都是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引起的。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帮助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采用报纸、电影、互联网等数字媒体来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并带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必须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秉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4.走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人们应该认识到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要打破“人为造城”的传统观念,充分尊重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基础来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到产城互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特别是要对小城镇、小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进行协调,在建设城镇化的道路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要对新型城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线,建设循环节约型社会。

四、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找出这些问题,仔细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制度体系的构建,帮助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真正保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1]黄皓宁,徐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法律变革和创新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2]黄端.中国城镇化水平被严重低估应引起高度重视[J].发展研究,2013(10).

[3]周其仁.“政府主导的中国城镇化”呼之欲出[J].农村工作通讯,2013(02).

[4]刘培林.智慧城市有助城市结构优化[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02).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文化边城镇远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