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雨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艺术本质之我见
唐思雨(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摘要:对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艺术家们的看法都是截然不同的,有些艺术家认为艺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再现,于是将艺术的范围局限在了写实的范围内。本文从艺术的情感确认和审美感受等方面进行论证,从而探究出艺术的本质即是艺术家对一些美好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释放,并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与大众获得一种共鸣的审美关系。
关键词:艺术定义;艺术本质;情感表现;审美认知;艺术家
为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艺术的本质,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艺术,艺术是如何定义的。对于艺术的定义,一直以来就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认识。对于艺术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应该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想象的情感表现,也是一种人性的审美表现。它具有可感性、创造性、与美感性。虽然对于大家对艺术的定义上还没有达到共识,但是至少有两点我们是需要肯定的。那便是艺术必须是感性的,而且艺术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于艺术的本质,在文艺发展史具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即“模仿说”“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西方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模仿,与生活是具有同一性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并且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真实,应该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如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在中国,西周时代的天命观是具有初步理论色彩的客观精神说。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是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最早的客观精神说,近代最大的客观精神说代表是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都是“绝对精神”在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表现。
我比较认同一种观点,那就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表现的目的是让别人体验到同样的,艺术的来源其实是人们自己。艺术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艺术是人类的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反映。艺术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一些美好事物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实情感反映。所有的艺术其实都是自我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在中国与西方的艺术理论史中提到,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是被许多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所支持的。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尧点》就有“诗言志”的主张,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志的解释是:“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为一也”。黑格尔则认为艺术的不同形式其实只是因为理念的不同,理念不同则对在对艺术内容的掌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艺术品的存在就是必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必须要表达出人们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再以一种形象思维的手法被创造出,最后引起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共鸣。
除了情感表现的本质以外,我认为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本质就是审美,对于美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美基本分为三类,分别是不以任何有关对象应该是什么的概念为前提,只是单纯的没有任何目的与利害关系的自由美;以某个概念或者按照以完善这个对象为前提,即是人们先通过理性体验过的,时间检验过的依附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组成的的宽泛美。其实美不美,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审美”本身的理解。
艺术的审美性性主要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上面,获得自己的一个精神需求,得到愉悦感,并且能够从艺术作品中体会到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意义。具体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艺术家们的情感表达上,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使得鉴赏者能够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获取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艺术对于社会、人生都具有审美功能,艺术往往能通过审美功能反映生活的深度。艺术对于自然现象也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的功能。因为艺术的审美性的实现是以人们的认知功能为基础,所以在反映事物的特征时,有艺术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认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也表现了人的情感认识。所以艺术相对于其他任何的学科上具有独特的审美认知功能。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是将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创造升华为艺术真实,透过客观来表现主观。例如在《清明上河图》上,张择端就发挥了他的艺术审美认知功能,虽说图描写的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画来了解当时处于宋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各个阶层人民的精神面貌。这幅画的高度艺术概括使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具有很高的审美认知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对于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艺术认知能力,所以对于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是不同的。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能否发现艺术美在于他是否有对美的发现以及对美的认知。
以文学作品为例,浅谈艺术的审美性。文学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体现,其中包括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并通过文字符号进行艺术创造使之具象化艺术化。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就体现了审美性。他的作品都包含了他对生活、现实的一些思考。从他的语言叙事上的特点看,他习惯用两个不一样的场景,把不同的故事连城一条暗线,然后相互纠结。看似没有关联的故事却能在中擦除火花。在作品《海边的卡夫卡》体现明显。故事讲的是所有的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出口,那里有自己的美好记忆,但是这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大家所遗忘的。这种冲突所碰触出的反差使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统一。村上春树通过独具美感的文字语言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通过读他的书,读者会发挥艺术的审美性,对其中的主人公进行联想,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我认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是和艺术家自己本身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相关联的的,艺术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内涵其实都是人们对于美的不同感受。
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本质,所以了解艺术的本质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一门学问。在我看来,艺术其实就是人处于其自由意志的一种精神活动,艺术本质是有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美则是艺术家情感的一种象征。及时实践先于意识,但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仍然是需要艺术家的主动意识的参与。一件艺术品之所以能够称之为艺术品,其实是客观世界同艺术家的情感结合而成。如果作品没有融入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性、情感性、审美性、那么艺术作品就会失去它的魅力。所以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物体的形象性和艺术家的情感性必须要相辅相成,完美结合,才能共同支撑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毅.《如何理解艺术的本质》.学术论坛,2010.
[2]姚一苇.《艺术的奥秘》.漓江出版社,2010.
[3]寇鹏程.《文艺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4]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唐思雨,学历:硕士,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4级环境艺术专业。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