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10)
民族舞剧《森吉德玛》艺术特色
李艳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010010)
摘要:舞剧《森吉德玛》以本地流传已久的民间爱情传说为蓝本,以婀娜多姿的蒙古族各类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如顶碗舞、查玛舞、牛角舞、马舞等,汇集了鄂尔多斯地区民歌中的精华,如短调民歌《森吉德玛》、祝酒歌、送亲歌等,融合了现代科技舞美的艺术效果,来表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舞蹈;民歌;主题思想
究其源头,在鄂尔多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就卓有成效地对这些宝贵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1988年1月由鄂尔多斯歌舞团编排的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在首都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后一炮而红,广受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多项大奖实至而归。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作为90后的艺术爱好者有幸在我们家乡的剧院看到这部复排之后的《森吉德玛》,不禁热泪盈眶。被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被真善美的森吉德玛追求美好生活所传达出的正能量所震撼,为家乡有如此宝贵的文化资源并得到继续传承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那么,舞剧《森吉德玛》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观众呢?我想是其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完美结合,牢牢的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舞剧《森吉德玛》以本地流传已久的民间爱情传说为蓝本,以婀娜多姿的蒙古族各类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如顶碗舞、查玛舞、牛角舞、马舞等,汇集了鄂尔多斯地区民歌中的精华,如短调民歌《森吉德玛》、祝酒歌、送亲歌等,融合了现代科技舞美的艺术效果,来表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典籍《毛诗序》中就说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告诉我们舞蹈是表现内心情感的最高艺术形式。舞蹈是内心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的有形抒发,所以其具有很强的虚拟性、象征性及时空的综合性。在舞剧《森吉德玛》的序幕部分其意象化的表达主要通过演员的舞台造型而呈现。舞台色彩是视觉审美的核心,给人以深远感觉的蓝色是纯净、永恒、忠诚的象征,序幕就以青蓝为主要色调,舞台上男主角布日固德背对着观众跪在一米多高的铁架上,张开的双臂被十根白色布条所束缚,两边是阻碍他追求美好爱情的封建势力,前面跪着的是其心爱的姑娘森吉德玛,整个场景的意象呈现将观众带入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中并给人以情、意、境相融的审美体验。
全剧共五幕:“庙会倾心”“牧场定情”“大漠私奔”“血色婚礼”“生死绝恋”,以森吉德玛与恋人布日固德的情感流动为叙事线索,第一、二、三、五幕都是以二人的情感关系命名,剧中二人的爱情故事被凝练成几段标志两人关系变化的舞蹈——“相识双人舞”“相爱双人舞”“争夺三人舞”“绝恋双人舞”。这几段形象生动、富有激情的双人舞在故事中的巧妙呈现,实现了二人爱情的时空转换。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创造着刻骨铭心,凄惨委婉相爱氛围,为悲剧的结局达到以情顺理的悲剧效果作铺垫。当结尾悲愤的音乐响彻整个剧场时,也揭起了全剧的高潮,观众热泪盈眶不忍离席,沉浸在震憾心灵的悲剧美中。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剧中因对小人物森吉德玛爱情的践踏而发展出封建社会制度与个人幸福尖锐矛盾后的悲剧震撼力,而爱情悲剧的祸根就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指控封建性质的族权、父权。森吉德玛悲剧的根源反映了爱情心理不能逾越的永久性矛盾: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冲突。悲剧美不是让观众在痛苦中沉沦,而是在泪水和愤怒中觉醒,在悲痛中产生力量。从《森吉德玛》所表达的心理倾向看,既是对完美爱情观的诠释,也是对理想化爱情境界的描绘,我们看到的是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真爱而甘愿抛弃荣华富贵生活的高贵品质和敢于对抗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
这世上无论何时,只要有爱情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就会存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婚恋中的“含金量”变得越来越高,希望年轻的我们在看完这部剧后,在择偶时别因车子、房子、票子和位子等这些情感之外的东西左右了我们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我想这便是这部爱情舞剧对我们年轻人的现实意义吧。
散场已久,心依旧随那首民歌、那个姑娘、那场舞剧、那段恋情舞动着,久久不能平息,从此那座城在我心中又平添了几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哈斯巴特尔.传统与表演——《森吉德玛》两种版本的表演阐释[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4(6).
[2]鄂小雅.内蒙古民族舞剧发展历程及审美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4.
李艳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