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自然”与文人的心灵自由

2016-01-28 07:43孙光云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15123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然

孙光云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15123)



空间中的“自然”与文人的心灵自由

孙光云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15123)

摘要:空间形式是人的情感抒发的方式之一,人构筑了空间,空间是人交流情感的场所。空间形式的形成不是一个人脱离生活基础凭空臆想的结果,事实上其形成是因人们不断的学习、吸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在总结思想的基础上,作为其情感形式的表现而造就出来的。是源于对外界的反应自然交流的结果。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他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袭,需要有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洞穴,这是最早的空间,一个构筑在大自然中的安身空间,而这个时期的所产生的洞壁内的岩画是最早的情感表达,也是最初的情感空间雏形。老子在《道德经》中记载:“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用意就在于强调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关键词:隐逸;无相亦有象

一、隐逸——情感构造的意境空间

人文在空间设计这一环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人文思想又是设计生活的条件之一。最早形式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人产生共鸣的隐士哲学至今对当今的人文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隐者的田园生活自陶潜开先河以来,可谓形成了一个流派。它不仅影响了代代诗风,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实际生活。隐之大道又是怎样获得,又是怎样为自己的精神构造场所服务。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其引申之意不是生活的具体形态而是构筑了自己精神的山水,即个人的情感场所。又如,丘为作《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并没有真正拜访到自己欣赏的隐者,一路辛苦上山而不得相见,似乎只有空敬仰一番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丘为别开了另一个境界。他开始独自留连起周遭的幽景,雨后青青的草木,松涛声在黄昏的窗边响起,诗人在这幽静的晚景里感到自足而神怡,即便没有与隐者把酒闲话。诗人这一日也开悟了清静的道理,最后诗人乘兴而来,又尽兴而归,的确得到了“隐之大道”,他也完成了构筑自己内心的情感场所,可见情感空间是有人文基础的。此诗字字寓禅,细读下来也参悟到一点禅机。这就和我们参观安藤的作品,不用他本人叙述,通过他构筑的空间,你已经得到了他要表达的某种信息。

中国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在体现隐士哲学方面是情感营造的典型,自得其乐式文人自己的情感抒发空间。这些园林无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不是凭主观的臆想,而是对地段特点及周围环境深入考察顺自然之势,经过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高度提炼和艺术概括的“再创造”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其实最重要的是造园无不是园主自己的人生态度,精神的升华,形成的寄情于山水,即精神的建筑自己心中的禅宗哲学,来达到“位在俗,却能隐于林”的效果。可见隐文化也是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郑板桥:“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来一个精神需求空间,这个空间是有人情味的不是空洞的。例如,扬州个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大盐商的私人园林,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由于竹叶形象“个”字,故取名“个园”。竹是古代文人喜爱的植物,是清高有节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语。园内有四季假山,春景——竹丛中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荷花池畔叠以湖石,“夏山苍翠如雨滴”;秋景——为坐西朝东的黄石,登山四望,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似历一年,符合中国传统画理。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个园以山胜引人入胜,整座园林体现了园主的独具匠心,这和园主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寄情于山水,寓理于世间。充分表达了“以小空间看大空间才知道空间大”,这一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以及中国古老的哲学的精髓。

贝多芬说过,大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他爱一棵树甚至于爱一个人。现代设计师也喜爱“雨淋墙头月移壁”的自然景观在设计中运用。对现实空间保持距离又有对生活的渴望,这也是隐文化的矛盾之处。正是这一矛盾思想,使这些园主造出了流芳后世的不朽之作。为情而造景,情能升文,亦能升景。而现代版的日本人安藤,常以石板、水泥、木头、钢材、玻璃为材料,妙不可言地把雾雨风和阳光设计要素运用其中,从安藤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日本农舍与大自然的和谐性和日本数寄屋的禅宗美学意识。也正是以其抽象的素然的静寂的几何学空间创造,以及对光的捕捉,寻求空灵与神秘,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在现存符号化设计横行的今天,这种情感流露更难的可贵,在每个不同时期流派盛起,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观念,但每个流派的背后,其实是脱离不了整个生活大环境的依托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存在,每个时期的流行有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如果你现在盖一座个园或拙政园,我想这种情感还是不要得了,因为他没有情感流露的基础,这也是时代随着进步,我们也要有新的情感寄托,受其影响但不受其支配,这一条是不变的流行。不管在陶渊明隐士哲学流行的年代,还是黑格尔哲学流行的今天,不同时代的思想造就不同的情感空间。

二、无相亦有象——情感构造的写意空间

地域主义认为空间构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物质表象和功利性工具,而是强调其文化意义,试图创造给人以归属感的环境,应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和地区文化的关系,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情感产生的源泉。把抽象的“情”转变为具象的“物”,把抽象的图式转变为具象的空间形式。由空间形象而触发感情,这是情感的物化过程。将情感凝聚于建筑实体之上。通过空间与实体的塑造,可以达到空间构筑是以物质结构构成的使用空间。建筑本体是以材料通过结构的围护空间达到功能的需要。然而建筑在成为人的情感的载体时,就渗入艺术领域,即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本质体现在建筑的移情作用,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资结构,它包含着人的思维的表达需求,而需求本身的演变又是靠物质为媒体传达着人的不同感情,人的情感是空间构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空间的情感认知被人近距离的活动所接受,对空间的认知不只是通过眼睛,盲人步行者对空间的感受是在时间的展现中认知的,因此情感空间的认知,表现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时间过程是时空形成的概念。事物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在瞬间同时表现各个特征,而是在过程中一一展现出来,只有过程才能把握认知的本质与规律。人对空间的认知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思维本身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

设计情感空间要有情感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有情绪,情调,移情效应,情绪的情景性强持续时间短,容易因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例如在进入中国的庙宇之前,应有一种超脱之意,使人的情绪为之一变。情调效应提供与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例如上海外滩的建筑及景观有异国的欧陆情调,明孝陵之破败有艺术情调,罗马的广场有历史情调等。移情效应虽然有片面性与主观性,但可解释某些微妙的情景交融现象。人的情感、情绪、心境可以使环境“染色”,环境又可以改变影响人的情绪,情感心境。设计师把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才能创造富有情感和表情的空间。才能感染别人影响他人,情感的交流是跨越时代与国界的。

设计家要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同时建筑处理必然要对自然做必要的选择和加工。建筑对自然要忠实,不能背离自然,也不可能改变大自然的整体把空间与自然完全沟通起来,建筑设计要充满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与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都是人们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建筑大师赖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全心的扑进大自然之中。“有机建筑”即要求在自然环境中探索情感空间的妙缔,从古典主义的以建筑主宰环境,发展到现代主义把建筑寓于大自然之中,或把建筑从属于大自然环境,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进步,自然是建筑环境的文脉,建筑的情感在自然环境中的充分表达是建筑的内在属性,因此自然是情感也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基础。例如,赖特善于用材料的自然特点来创造出感人的气氛,坐落在水边乡野的流水别墅靠各种材料的充分表现,将建筑物的生机融入了丛林流水瀑布之中,这栋住宅是为彼兹堡百货公司经理建筑的,是赖特最有诗意的作品,也是表现罗曼蒂克之作,他崇尚大自然和古老的返祖意念。而郎香教堂是柯布席耶艺术设计当中的一颗明珠。粗旷的朗香教堂把人们带进了可塑性的艺术般的形式和雄伟的材料质感的情感世界之中,柯布说“这种取悦于人眼的光的变化是与数学物理控制所不能相容的形式美,和谐,重复,相互依存,创造一种柔和与稀薄之感的精神再现,并和室内的声学效果融合在一起,“郎香”教堂的艺术特征是一座雕塑艺术品的表现力,他完成的建在山顶上波浪般的混凝土郎香教堂,是创造了“有角的空间诗歌”。而丹尼尔·李别斯金(Daniel Libskind)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充分运用黑暗空间及灰空间和坡地走道的隐像诱导式的平面曲折布局,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凡尔赛宫、卢浮宫以及故宫也都是一种情感的空间。萧何为汉高主刘邦营建未央宫时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外历代的统治者都懂的怎样利用建筑艺术来巩固他们的政治统治。但问题是公众需要的是亲切的释然的有人情味的平民化的空间,自得其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阿房宫会被项羽烧掉,因为那代表统治者的情感空间是压迫民众的场所。它不能承载大多数人的最求和梦想,只是特权阶层情感宣泄,所以情感空间应该是博爱的,他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内心深处的愉悦,不要符号化的生活,不要没有生活基础的空间。

空间中的光是丰富情感空间的使者,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席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到:“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做精炼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我们的眼睛天生就是观看关照中光与影烘托构成的形象,立方体、园锥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都是光所突出表现的主要形体。”例如,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唯尔无疑是此中高手,他对光的运用和理解让他自己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对此他解释说,传统建筑是建立在坚固的实体和静态的空间之上的。他们忽略了在我看来是最为重要的建筑要素之一——光的作用。忽略了光影的表现性及其各种可能性。对于我来说光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事件、一种材料、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如果你理解和洞察了光的各种变法,那么你的建筑词汇就会得到极大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光和使用光来达到多变表情的可能性,同时也不仅仅是通过日光的种种变化而且还通过室内空间的光线变化,通过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有效控制来达到这种变化。有效的使用光是我的作品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且我会考虑五种、六种,甚至是七种不同使用光的方法。这同那些仅仅是引入日光的建筑是很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努唯尔对光的理解已并不是简单的柯布西埃式的“阳光下的精确的表现”努唯尔用光的层次可能更为丰富和多样,他的光已不是简单的日光,更多的是通过人工光源及色彩的控制,对透明不透明之间的把握来构成空间各种绮丽的视幻效果,努唯尔的建筑通过对透明与非透明性的把握对构件元素传媒信息化的研究,竭力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各种变幻不定的影象世界和幻化的感觉,他打破那种固定的,静态的,传统的透视建筑造型效果,为我们创造了某种非物质化的注重建筑物内在品质的电影般的变化和漂移不定的景象,并将“虚无”表现到极至。

三、结语

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人们将自身投入信息的海洋,电脑和网络成了诸多媒体中的主角,在制造虚拟情感空间方面功不可没,在虚拟的空间中有邮局、商店、书亭、茶馆、酒吧、聊天室等,喜欢逛街购物的,喜欢看新闻的,喜欢看书的等等,各种爱好的人都可以乐在其中,虚拟情感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或真或假,或虚或室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一课题是时代发展所给与情感空间的新的内容,空间就是为情感交流提供的场所。它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拟的空间,因为情感本身就是人要表达的精神需求,无论是精神的物化,还是物化的精神都是一种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情感的境界是独立于一切物质之外,它是一个设在人类心灵深处永不更易的美地。

指导老师:王琼

参考文献:

[1]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彭一钢.《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授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丛书)新世纪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自然
吟唱自然的歌者——米勒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电影创作特征浅析
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从环境批评视角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