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中荣 (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乡文化站 636600)
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熊中荣 (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乡文化站 636600)
摘要: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国扶贫攻坚的前提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认真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并让人们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人们通过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互动,受到不同文化艺术的洗礼,进而使得其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脱贫。
关键词:新常态;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文化艺术活动最早在我国兴起的基本形态。加上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群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无论是参与对象的数量还是文化艺术的覆盖程度,都是我国其他文化艺术难以比肩的。为了更好地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助力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时尚的流行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笔者认为,我国众多名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时一定能看见胜利的曙光。”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道出了当今国人的心声,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未来,为民族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文化,是民族、国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要使得一国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必须以一国之文化为发展的根本。实现“中国梦”,既需要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硬实力”作为依托,也需要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与哲学社会科学等“软实力”作为基础。中国要实现在21世纪的复兴,就不能没有在文化实力上的崛起。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一流世界大国,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有过硬的实力,还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文化。
新常态下群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要使得群众文化在我国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困难无疑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目前群众文化在新常态下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是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形式日新月异,各种文化逐渐以商品的形式展现于人前,比如:舞厅、音乐餐厅、网吧、桌球室等。因其形式多样,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消费,博得了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呆板、枯燥的传统群众文化已经无法满足的文化需求,久而久之,被人们渐渐的遗忘,这对于传统群众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一记重击。
其次,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为群众文化的传播赵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如今,电脑、多媒体、电视、收音机等传播媒介在我国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兴起,人们对信息的搜寻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迅速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为传统的群众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主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在文化活动的参与上更为注重的是参与者的自我欣赏,不仅如此,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着人们的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群众文化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必须重视人们对文化的审美需求以及文化消费的特点,根据人们的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此来赢得人们的群众文化的关注。
(一)与时俱进,聚焦“三农”打造精品
当前,我们国家处于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开展以“聚焦新农村建设、群众文化服务群众”为主题的采风、慰问和演出活动,引导群众文化工作者努力创造一批以“三农”问题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切实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扶贫”问题,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的群众文化作品只有灵感真真切切从群众中来,作品实实在在宣传到群众中去,一切努力只为服务群众,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这样才能算作真正的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的让作品“接地气”,深深地在群众心里扎根。
(二)脚踏实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易于群众接受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社区文化、村社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易于当地的人们融入其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业余爱好者的培训及辅导,鼓励人们积极创造,并重视人们的创作,让人们体验到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独有的愉悦感受。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人民为主体,才能使群众文化真正的深入人心。
(三)发展乡村“坝坝”文化
乡村“坝坝”文化虽然是城市广场文化的延伸,但其与城市广场文化仍有着诸多的差异。加上乡村“坝坝”文化的参与对象都是生长在农村的人们,人们的知识机构及审美需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在乡村坝坝文化建立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目的应是能帮助人们缓解生活的压力及日常劳作的疲劳,鼓励人们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少许欢乐。因此,乡村坝坝文化的建立不应参与过多的政治色彩及经济色彩,还要综合考虑地方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此外,这一类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参与的人们还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及激励性,鼓励农村的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彻底远离腐朽、落后的精神垃圾。
(四)多种形式开展文艺“进村社”活动
一是密切结合“走基层”行动,落实文艺结对帮扶措施,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从物质、精神两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帮助。二是利用“3·8”妇女节、“5·4”青年节、“7·1”建党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进村社”活动,及时了解群众的基本动态与文艺需求。三是结合“六五”普法宣讲活动,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到乡村,帮助留守群体提高法律意识,力所能及提供民事纠纷等基本法律援助,解除留守群体生活的后顾之忧,提高参与群众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令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群众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为支撑,还需要参与者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为群众文化寻找到有利于其发展的空间,只能从我们基层群众身边发现艺术、挖掘灵感。只有在文化上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质与文化同步,实现中国人民物质与精神同步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熊中荣,工作单位: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乡综合文化站;研究方向:农村群众非物质文化的整理开发与推广;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方向及文化大院的立体使用与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