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旺(余国旺陶瓷艺术工作室333000)
论浅绛彩瓷人物画的特征
余国旺(余国旺陶瓷艺术工作室333000)
浅绛彩瓷给陶瓷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陶瓷绘画逐渐开始从陶瓷装饰中独立出来。浅绛彩瓷在陶瓷的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在短短的七十年里,它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在粉彩的发展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工艺美术与艺术审美结合起来,使得瓷器从美术迈向了艺术品的行列。
浅绛彩瓷;人物画;陶瓷艺术;程门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海派艺术家们和他们的艺术理论对陶瓷画家影响很大,当时的上海是中心城市,其艺术影响全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王琦、王大凡从上海观赏和学习海派画家画展后,开始在陶瓷人物画上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王琦的人物把中国画的线条艺术美发挥的淋漓精致,正是受海派画风的极大影响。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浅绛彩瓷在进入民国以后,浅绛彩瓷人物画超过了浅绛彩山水画,浅绛彩瓷人物画销售更好,价值更高。文人画家开始逐渐走向市场,文人画家从孤芳自赏的环境逐渐走出来,徽州的文人画家来到景德镇,把文人画与陶瓷工艺结合。文人画家直接参与浅绛彩人物画的绘制,是中国画对陶瓷绘画艺术的渗入。在陶瓷画家们的齐心协力下,浅绛彩瓷人物画迅速发展。在当时,浅绛彩瓷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风靡一时。浅绛彩瓷王大凡熟读历史典故,《岳母刺字》《木兰从军》《风尘三侠》等题材画于瓷器之上,通过观赏艺术绘画作品,激发战争时代的人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由于浅绛彩瓷中的山水与中国浅绛山水颇有几分相似,因此,把这一门类的陶瓷绘画作品称为浅绛彩瓷。但是,浅绛彩瓷的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等。浅绛彩瓷汲取了很多中国画的文化因素,但从制作工艺来说,还是没有脱离陶瓷装饰的范畴。陶瓷绘画属于陶瓷装饰范畴之内,浅绛彩瓷人物画是以陶瓷为载体的绘画形式,最终以美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为目的。浅绛彩瓷起源于晚清时期,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釉上黑色彩料在瓷器白胎上绘画纹样,然后再染上赭石、水绿、草绿等颜色的陶瓷彩绘水料,再进入烤花炉低温烧制完成,瓷器上的彩料甚薄,色调柔和淡雅,清新脱俗。
清政府的没落,使得浅绛彩瓷画在晚清时期逐渐摆脱了传统粉彩瓷细致繁琐的“匠气”,而是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画的审美思想,这对于瓷器装饰是有重要的革新意义。浅绛彩瓷人物画在弘扬传统儒家文化方面作了不少的艺术作品,形成了以儒家文化及审美思想为核心的表现内容。浅绛彩瓷人物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出现是在山水画中以人物作点缀作用,而后发展成以人物为专门题材的门类。浅绛彩瓷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大量的人物题材都属于中国画人物题材内容,这些人物包括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宗教神仙等,而它又将人物题材进一步世俗化,又使得浅绛彩瓷人物画富有民俗文化的思想。明朝董其昌将绘画的时代精神标明:“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中国绘画的精神更在于它的教育文化功能。《李纨教子》也是浅绛彩人物画的题材之一,人物画的主要文化功能是教化,它将陶瓷的审美从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层面。浅绛彩瓷人物画完全颠覆了传统粉彩装饰画,它从外在的表现形式到内在的精神含义都不用于以外的陶瓷装饰,常见的高士图,携琴访友等,内容大体都是厌倦了世俗的生活向往田园生活,通过高山流水来烘托人物的思想,通过人物的面目表情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是浅绛彩瓷中的人物画表现又区别于中国文人画,也注重商品经济文化需求,来满足民俗文化生活。浅绛彩人物瓷画在表现手法上吸收中国画的绘画表现语言,如山水画的皴法,花鸟的晕染法,人物的白描法等,都在浅绛彩瓷中能够找到影子。清代光绪时期的浅绛彩人物笔筒,线条如行云流水,色彩浓淡相宜,整个画面的质感如同在纸绢一般,人物面部表情丰富,极为传神。浅绛彩瓷人物画最先在日用器皿中,而后发展于陈设瓷器上,再次高峰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出现了大量的瓷板。瓷板的出现,完成从装饰器物的附属品走向了纯粹的审美文化内涵。瓷板人物画完成之后需要再一次装裱,如同中国画装裱一样,这对当代瓷板画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绛彩瓷由于陶瓷工艺的不足与新粉彩的替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浅绛彩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其颜色或磕碰或水洗都容易脱落,使得画面残缺不全,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光辉,这是由于浅绛彩瓷的在工艺上缺少一层透明的保护膜。浅绛彩瓷与粉彩瓷相比较,其层次不够丰富,浅绛彩瓷画家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不够了解,更多的是追求画面的意趣和自身的审美思想,忽略了陶瓷绘画本身就是艺术与工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浅绛彩瓷由于工艺的简单,掌握其要领并不难,因此有署名的浅绛彩瓷画家就有上千人数,其中以程门、王少卿的画作最为杰出。新粉彩的出现却而代之了浅绛彩瓷,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浅绛彩瓷人物画随著浅绛彩瓷的出现而形成,它改变了陶瓷装饰的发展,浅绛彩瓷人物画的出现尽管很短暂,但是浅绛彩瓷人物画的整个画面如同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诗、书、画、印都应有尽有,落款,创作年月,创作地点等这些都与传统陶瓷装饰有明显的区别。不可否认是浅绛彩瓷开启了陶瓷绘画艺术的新篇章。它对景德镇陶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张学文.“珠山八友”的形成及其结社性质.珠山八友(上下卷) [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 9.
[2]熊寥.中国近代名家陶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