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珂(南京师范大学210097)
吉语类花钱中“五福”的民俗学解读
赵秀珂(南京师范大学210097)
吉语类花钱是众多花钱种类中最大的一类。在众多的吉语表述中,对“五福”的祈求是民众传统民俗心理的表现。本文试图以不同历史时期“五福”吉语花钱为具体实例,解读其中所蕴含的诸如民间信仰、“厌胜”习俗等民俗学元素。
吉语花钱;五福;民俗元素
起源于西汉时期的民俗花钱,也被称之为“厌胜钱”、福钱、玩钱。自西汉起,花钱的种类被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特点。顾名思义,吉语类花钱其主要目的就是趋吉避凶,期望通过钱币上吉祥话语祈求到相应的美好,比如常见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显然是祈愿福缘无限,寿命长延。这是最为典型的民众传统民俗心理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福”的美好内涵,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民众以具体的神祇对称相应的祈愿,在不断地膜拜祈求中,五福神祇更为丰满,相关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也随之产生。由此既满足了民众的信仰需求,也促进了五福文化的不断发展。花钱本身的压胜作用中,借助神祇的力量显得尤为必要,五福神祇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嵌入到花钱中,随着历史地发展,花钱中的五福形象及其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一)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
最为常见的“五福”花钱是将所要祈求的“五福”直接写在钱币正面,背面没有任何修饰的称之为“素背”,有的是以相应的图画为背面。吉语一般包含单层面的祈愿,如求寿的“龟鹤齐寿”“长生不老”,求禄的“加官进爵”“连升三级”,求财的“一本万利”“财源广进”等。另外,还有“长命富贵”“福延寿长”等“一币多福”的祈求。看似简单的文字呈现却不失钱币的整体美观,这是花钱类型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以图为喻的象征表现
“华夏民族是善于以象征、影射、暗示、谐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并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除了用美好的东西象征某些人、事外,也用丑恶、凶残的事物或形象去象征一些人和事。例如:以‘龙’象征帝王;以‘凤’象征皇后;以鸡、蝠等形象谐‘吉’‘福’等音。” 花钱中的象征手法更是明显,“葫芦”“福禄”谐音,“鹿”“禄”谐音,正是由于这些谐音物的存在,才使得以图画作为象征的动物、植物形象成为钱币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一些物品,因自身的特点而成为吉祥图案,经常出现在花钱上,如石榴多子而成为求子祈愿中的典型,寿桃、寿石的象征更是不言而喻。
(三)图文的完美契合
花钱的表现形式除了上述两种形式外,也会出现图文配合的形式,图画也往往是以谐音、象征的形式出现。如“福禄”之喻意的花钱呈现出,上为“福”字,下为“鹿”图的形式。就钱币的表现形式而言,图文的契合既协调又完美地展现出其中的喻意,不可不谓巧夺天工。
(一)“厌胜”习俗的具体体现
“‘厌’即压的意思。‘厌’‘压’古声同韵亦相近,常可互假,至迟也在战国初年两字即可互借。所称‘厌胜’,又可以叫‘压胜’。‘厌胜钱’又可以叫‘压胜钱’”。厌胜习俗源自民间信仰,与民间禁忌不无关系。厌胜属于巫术行为,巫术有“白巫术”与“黑巫术”之分。简而言之,“白巫术”就是用来祈求好运,或为避免惩罚,禳除触犯某种禁忌之后补救措施;“黑巫术”则主要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以谋害他人为手段的恶毒行径。吉语花钱中“五福”钱币的作用,正是祈求好运的“厌胜”之法,即希望以此类吉语花钱,镇压四方邪祟,祈求神祇降福。吉语花钱的厌胜方式,正是传统民俗厌胜习俗的具体体现。
(二)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体现
中华民族似乎是世界上最在意“吉凶”的,无论是民间信仰,还是宗教信仰中都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无数的民间禁忌都是为了趋吉避凶,以求自己的行为符合传统道德的要求,祈求得到诸神的护佑。“大吉大利”“上上大吉”等,诸如此类的成语也全面展现了民众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吉语类花钱中:状元及第,加官进爵的禄位永享;出门见喜、双喜临门的吉庆欢欣;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福寿绵长,“五福”的具体所指更加彰显了传统民俗心理中趋吉避凶的一面。
(三)民间信仰的体现
中国民间信仰的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趋吉避凶”的普遍民俗心理,而且更加具体地表现出中国民间信仰的多面性。“万物有灵”的理念是民间信仰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存在,也使得钱币本身的信仰成为一种可能。随着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钱币所发挥的作用在民众的诸多俚语中即可见一斑,“有钱能使鬼推磨”,似乎钱的能力超越了鬼灵的能力。另外,钱币作为陪葬品陪伴逝者,也使得钱币的灵性更加神秘。因此,钱币本身便成为民众崇拜的对象,铸造吉语类花钱也成了民众生活中的必需。吉语类花钱的民间信仰主要体现在钱币上铸造的诸多不同的神仙、灵物。福、禄、寿、喜、财“五神”的形象是掌管“五福”的主神,民众对他们崇敬有加,他们经常成为“五福”花钱上的主角。“鹿”“蝠”“龟”“鹤”等动物形象也被视为禄、福、寿的象征为民众所崇奉。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图示出现在花钱中,如剑、北斗星、日、月等。这些图示不仅作为陪衬的饰纹,装点着花钱,还起到镇邪、避凶的作用。
(四)传统儒家思想的体现
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主导地位,传袭了两千多年的思想意识成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尤其在传统中国,民众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儒家自一开始,就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了人生的最佳道路。”“儒家的智慧在于以‘家庭’作为植根‘仁’的土壤,” 逐渐形成一套“孝”的观念。孝悌观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光宗耀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因此,无子之人求子,有子之人望子成龙,体现在吉语花钱中就有了“五子登科”这种“两全其美”的祈愿。赡养父母的,祈求父母长命百岁,吉语花钱中这种关于“寿”的祈求,不仅反映了民众传统心理希冀,也是儒家孝悌思想的体现。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及发展,学子们依靠读书从政的机率大大增加。吉语花钱中的求禄之言也变得更加丰富,“独占鳌头”“状元及第”“平步青云”等此类吉语不仅反映出学子们追求禄位的殷切,也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的发展,更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对“禄”的态度。
;
[1]高晚欣,郑淑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何林.民俗钱图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骆自强.传统文化导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方称宇,中国花钱与传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
[5]殷伟,程建强.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