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群众文化传播媒介转型
——论当代文化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2016-01-28 11:50:27马绍闯无锡市文化馆214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文化馆群文

马绍闯 周 宇(无锡市文化馆214000)

数字时代的群众文化传播媒介转型
——论当代文化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马绍闯 周 宇(无锡市文化馆214000)

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求,以文化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文从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存在于现阶段文化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并力图探索对策。

群众文化;传播媒介;文化馆建设

所谓数字时代,是与数字化革命的概念密不可分的。数字化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数字化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使得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与迅捷。数字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介,原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互联网的应用、新媒体的诞生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许多原本只能在线下进行的服务,变得可以在线上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当代文化馆服务方式的主流。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当代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服务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公益文化服务单位的职责,当代文化馆的群文信息传播媒介也面临着必须转型的境地。

一、传播媒介的定义和分类

所谓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本文所说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指第一种含义。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的传播媒介,也可以再继续细分。传统的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而当代的传播媒介则可以根据媒体的性质分为纸媒(包括杂志、报纸、书籍等)、电子媒体(电视、广播、电话等)和第五媒体(即新媒体,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传统的群文工作,以传统媒介为传播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纸媒的方式,通过编辑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来进行群文工作的宣传和辅导工作,扩大其影响。在新媒体尚未兴起的时代,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手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渐渐为时代所淘汰,代之而起的是新媒体的发展。

二、纸媒的衰落和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信息获得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纸媒的衰落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先是实体书和杂志的销售大幅下滑,许多老牌的杂志纷纷停刊,而后连报纸这种纸媒中销量最大的媒介也受到了波及,2014年1月1日,在上海创办了14年的《新闻晚报》宣布停刊。其余的传统媒体在冲击之下纷纷转型,力图谋求与新媒体的合作,在数字时代继续生存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新媒体正以其强劲的势头席卷整个媒体业。所谓的新媒体泛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传播的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均产生了质变,一般来讲,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超文本、虚拟性、网络化、模拟性的特点。

截止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68亿,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5.95亿。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的长足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方便,这些迅捷的通讯工具的使用,使得舆论不再为传统的媒体所垄断,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日益扩展,影响日益扩大。可以说,在数字时代,网络和以网络为基础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同于传统的“发布——接收”、只有一个权威的信息传递模式,在新媒体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形成多中心的信息传递格局。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权威,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所存在的“一言堂”的情况。对于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来说,原本单向的发布信息变为了双向的互动,所有的服务(不论线上线下)都能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反馈及评价,而这评价又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市民之中进行传播。可以说,新媒体的介入对文化馆的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三、数字时代文化馆群文工作面临的挑战

1.群文讯息传播方式的滞后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以杂志、报纸等纸媒为主要媒介传播的群文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虽然许多文化馆也在不断探索前进,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等作为与群众进行交流和传播群文信息的平台,但是其内容往往设计的极为简单,更新也较为滞后,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如何通过更好、更方便的形式传播群文资讯,群文信息,扩大文化馆等群文文化单位的影响,使得文化馆的服务对象不再集中于一老一小,而是将更多的年轻人纳入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中,是建设高水平文化馆需要解决的难题。

2.群文服务内容、形式的革新

文化馆的职责涉及到多方面,就性质而言,“群众艺术馆是组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业余文艺骨干及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的文化事业单位,也是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文化馆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文化馆的传统文化服务,包含书法、摄影、乐器、声乐等艺术门类的培训与辅导工作及展览、演出,而传统上,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学习、交流而进行的。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当然必不可少,但只有这种传播方式则显得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群众文化服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于文化馆来说,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所接受,使得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的大众,这是当代文化馆转型摆在面前的难题。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今天,不仅仅意味着多样的、富于个性与适应性的学习内容,也意味着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托网络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悄然兴起,成为了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网络似乎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方式。而如何利用现有科技的力量,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使得群文工作的步伐跟上时代,这是在群文工作改革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3.文化馆文化资源的更新

文化馆是省、市一级重要的文化服务单位,从立馆至今,积累下不少的文化资源,这既包括书籍、文献、视频等资料,也包括一些硬件的配套设施。但是,数字时代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不少文化馆的硬件配套设施和文化资料资源并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而是显得比较陈旧,这造成了不少文化馆的服务与时代脱节,难以满足人民现阶段的需要。

就艺术门类而言,一般的市级文化馆都设有美术、摄影、声乐、器乐、戏剧、文学等门类,但对于一些新兴而普及度极高的艺术门类,如微电影等,却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四、变革与对策:建设当代服务转型的高水平文化馆

1.建设高水平群文交流平台,推进线上活动与线下的结合

鉴于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积极引入计算机人才,搭建高水平群文交流平台已经迫在眉睫。高水平群文交流平台的建设能够使得群文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群众文化的需求,扩大文化馆公益文化服务的受众,使得更多的民众能够接触到群文的服务,了解群文的资讯,极大地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就目前文化馆的情况来说,虽说文化馆内业务干部占据主流,但是配备有专业计算机人才的却很少。良好的网上平台能够集成多种服务形式,比如培训班及日常活动的预定、退订、评价、个性化定制,信息的采集与反馈,甚至许多大型活动的报名、初赛、复赛与征集。互联网的普及与便捷使得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地配置资源,让原有的有限文化资源获得最大的效能。

2.资源数字化,拓宽传播途径

馆藏的线下资源如果只能够通过线下传播,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够服务于极少数人。因此,从扩大资源的角度来说,对于馆藏的一些资料和文献、视频,能够进行数字化的尽可能数字化,同时,对于一些基础的普及性的培训内容,可以组织人员摄制成视频教程上传网站资源,方便大众学习和查阅,不失为一个提高文化馆服务水平的好方法。

3.加强馆际交流,共享文化资源

各地的文化馆经过数年的积累,都有着较为深厚的资源,而不同的文化馆依据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又有着极大的互补性。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也极不均衡,优势地区与弱势地区的差异也十分巨大。一地文化馆的资源固然是有限的,很可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但如果能够加强文化馆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分享文化资源,就能够极大地拓展一时一地的文化馆资源,从而提高公益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服务的档次。如果能够依托现有的各地区的文化馆资源,集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那对于后期文化馆、站的建设,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4.投入资金,加强硬件、软件配套设施建设

文化馆的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文化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投入资金,进行文化馆旧有设施的更新与淘汰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知识和资料及时更新,引入最新的专业和教学知识, 也是提升文化馆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走在人民的前面,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馆在当代社会文化领域中的指引作用。

5.专业人才的进出与提升

新时代对于群文的业务骨干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一进一出,是把握人才管理的两个关键。

就人才的培养而论,组织业务骨干参与培训,观摩学习,能够很好地加强业务骨干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使得他们不断学习并拓展原来的业务领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五、结语

本文从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转变入手,提出现阶段文化馆建设在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时代要求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高水平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略尽绵薄之力。文化馆的服务转型不是一时一地之功,而是需要大量的政策、资金、人才投入,以及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的。但是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媒介,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当代文化馆建设将是惠及民众的大工程。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7.

[2]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文化部,1992.2.

马绍闯,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作曲。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文化馆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12-01 23:23:32
章堰文化馆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7:28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大爱有光
大众文艺(2020年8期)2020-04-21 11:22:06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58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大众文艺(2018年16期)2018-09-05 11:48:40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