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异同新探

2016-01-28 18:13:11张艳丽华北科技学院北京101601
名作欣赏 2016年20期
关键词:金粉张恨水世家

⊙张艳丽[华北科技学院, 北京 101601]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异同新探

⊙张艳丽[华北科技学院, 北京101601]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已有专家做过研究,但鲜有人对二者人物形象的相似性作系统考察与比较分析。这篇论文把两部作品中具有相似性的人物形象分为封建家长、纨绔子弟及女性形象三类。通过对此三类人物形象异同的比较研究,探析《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模仿及二者的区别,并挖掘其区别产生的根源,进而客观评估《金粉世家》的思想特色及局限性。

《金粉世家》《红楼梦》 人物形象

《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模仿已被大家熟知,张伍在《我的父亲张恨水》中写道:“如果说《春明外史》让父亲在文学殿堂初露头角,《金粉世家》则让他牢牢坐在了殿堂里的金交椅上。《金粉世家》从1927年2月开始在《世界日报》连载,持续五年之久。这部小说再次引起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出现了许多《金粉世家》迷。有人评价这部小说是‘民国《红楼梦》’。”①不仅时人如此评论,就连张恨水本人也承认。张恨水在《金粉世家》序言中说:“有人曰:此颇似取经《红楼梦》,可曰《新红楼梦》。吾曰:唯唯。”②八十多年过去了,其间已有很多文学研究者探究过《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其中不乏溢美之词,也有很多客观中肯的评价。究竟《金粉世家》在哪些层面上模仿了《红楼梦》,如何客观评价这一模仿呢?本论文从人物形象入手,考察《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模仿痕迹,并对两部作品中相似的几类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异同点。

一、封建家长形象——单薄与丰满

《红楼梦》首要的一个封建家长是贾母。不同于《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等传统文学作品中封建家长的专横与冷酷,贾母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她虽拥有贾府最高的权位,但对孙子、孙女们却疼爱有加,对下人也比较宽厚,即使对穷亲戚刘姥姥也是异常和蔼;虽精明干练,心如明镜,但整日逗笑取乐,颐养天年,奉行贵族阶级的享乐主义。在儿孙婚配方面,贾母不乏开明的思想,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时,她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③在当时门第观念相当严重的社会,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老太太,贾母能有这种主张实属不易。表面上看起来,贾家子弟的婚姻除了王夫人、王熙凤娘家比较显赫,李纨娘家也还说得过去,贾赦、贾珍等人的正室夫人(续弦)均是寻常甚至落魄人家:邢夫人的弟弟一家生活不下去了来投奔她,侄女邢岫烟连个冬天穿的皮袄都没有;尤氏的娘家更是不堪,自己父亲续弦还带了两个“拖油瓶”。莫说在当时正统社会,即便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一般家庭的人也不屑找这样的老婆。由此可见,贾母对门第的要求也并不甚严格。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在对儿孙的情感关怀上,贾母却表现出异常的冷漠。为谋求靠山,让大孙女入宫,元春曾埋怨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④可见元春虽贵为皇妃,却难与家人相见,普通百姓的幸福对她来讲也是可望而不可即。黛玉与宝玉的感情,贾母自是心知肚明,却依然为家族利益考虑,使用调包计棒打鸳鸯,以致黛玉含恨而终。迎春被嫁给中山狼,探春被远嫁,虽都是其父择婿,但贾母也并无反对。由此看来,贾母只是表面上的开明,其后却深藏着功利心。她虽不在乎婚姻门第,却并非因此而关注儿孙情感需要,其眼目所及,不过是家族利益与自身地位;为此考虑,儿女私情在贾母眼中就算不得什么了。由此,曹雪芹在不动声色中写出了贾母作为一个封建家长的卫道与自私,而这一切却又显得非常合情合理。于无情处似有情,于虚伪处似真诚,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

与贾母相似的人物便是《金粉世家》中的金太太,作为一国总理之夫人,她和贾母一样也没什么架子,对儿女宽容到纵容,对穷亲戚清秋的母亲也很和气。她在对待子女婚姻的态度上与贾母也很相似,凤举和佩芳虽是门当户对,但也是自由恋爱;燕西和冷清秋奉子成婚,尽管清秋是平民女子,和金太太一说就通了。小说第四十五回中,她发出过和贾母相似的议论,“我就不主张儿女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饭吃呢,那也没有关系。我们是娶人家孩子,不是娶人门第。”⑤看起来,她的开明思想较贾母表现得更彻底,她认同男女恋爱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民主思想。贾母虽表面上不在乎门第,实则很看重门第,对于出身平民的邢夫人、尤氏也很瞧不起;而金太太不仅没有瞧不起清秋的娘家,反而对清秋比对其他儿媳妇更好一点,对冷太太也更热情。然而,实质上她骨子里还是封建正统的,她的三个儿媳娘家却都是与金家门第相当的官宦之家;即便清秋后期遭遇那么悲惨,她依然对其苛刻指责,俨然一个“恶婆婆”,显示出其骨子里对平民出身的冷清秋的不屑。从这个角度上说,作为封建家长,金太太与贾母是很相似的。只是贾母的“恶”比较隐藏,而金太太的“恶”比较外露而已。在对金太太的塑造上,张恨水刻画得过于直露,使人物形象稍显单薄,不如贾母这个人物形象丰满。

贾政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化身,他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甚至有些迂腐,是个正统思想中标准的“君子”。他孝顺贾母,也想严厉管教子女,却难讨贾母喜欢,也难教育好“逆子”宝玉;他想做个好官,却又不谙世情,受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总之,他是一个刚正却又悲剧性的人物,是正统思想的捍卫者也是受害者。《金粉世家》中的金铨与贾政一样,也素有谦谦君子之风,只是他出过国,接受过新思想,所以有很多开明的思想。他在家宴上主张解放奴仆;看到儿子和平民女子恋爱,不仅不嫌弃门第,还担心自己儿子配不上人家的女子;这些都是民主思想的体现。然而,他也纳妾,虽然已有两个小妾,且翠姨年轻又漂亮,他还想接受别人送给他的一个小妾。他和贾政一样,也想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终因太太的溺爱而失败。与贾政不同的是,他的官做得很稳,且关系网四通八达,不需要攀姻亲做“靠山”,他足以养活整个大家族。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贾政的悲剧性,除了最后脑溢血去世之外,他的一生算是平顺而辉煌的。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作者更多的是褒扬其中西合璧的思想,赞叹其功业卓著,即使有纳妾之类的风流韵事,也只是点缀而已,虽然也反映了他的腐败及虚伪性,但较之曹雪芹在贾政身上流露的批判性太显薄弱。

二、纨绔子弟形象——世俗与叛逆

金燕西有一些贾宝玉的影子,他和宝玉一样主张自由平等,对待下人也和宝玉一样和蔼可亲。小怜把佩芳的外国香水打破了,他主动拿出自己的替她补上;丫鬟们在他面前自由得很,不仅可以随意说笑,甚至阿囡给情人写信也找他代笔;丫鬟们偷偷在他那里打牌、吃饭,颇有宝玉当年邀众人在他房中喝酒行令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他和宝玉一样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婚姻自由,他们是不能过问的。只要你不嫌弃我……爱情的结合,只要纯正,就是有压力来干涉,也要冒万死去反抗……”⑥这和宝玉向黛玉诉衷肠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迷糊中道:“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⑦金燕西说的都是大白话,宝玉的诉说更富有诗意,但二人对恋爱追求的心情很相似。然而,这并不表明金燕西就是贾宝玉一样的人物形象。曹雪芹用“意淫”两字来概括宝玉的性格特点,“意淫”是与“滥淫”相对立的概念,二者实质就是情与欲的对立。“情”的前提是将女子看作与男子平等的人,必须充分尊重女性的人格,而“欲”则仅将女子当作寻欢作乐和传宗接代的工具。“意淫”说要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充溢着争取个性解放的人道观念和人权思想。宝玉在心底里深深敬重黛玉,两人相爱是发自心底的真心爱慕,从黛玉初进贾府的一见如故到长期青梅竹马的生活,从意气相投到心心相印,根本没有带上任何世俗的偏见,什么门当户对、政治前途,全然不顾,没有任何世俗社会的功利主义的东西。因此,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深厚而长久的,虽然有“一见钟情”的因素,但二人主要还是从小耳鬓厮磨培养起来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二人思想是共同的,是知己般的相通,它开创了以往小说中所没有的以相知为基础的婚恋观。宝玉也喜欢史湘云、薛宝钗,甚至还曾和袭人偷试过“云雨情”,但是,黛玉对他而言是无人可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这就使宝黛的爱情具有了现代意识。金燕西则不然。他对清秋仅仅是一见钟情,并没有太深的了解,把她娶回家只是觉得她比较适合做妻子而已。“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很温和的,决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就以姿色论,那种的自然美,比交际场中脂粉堆里跳出来的人,还要好些呢。”⑧如果说对清秋追求时说出的话还和宝玉有点相似的话,这段心理描写和宝玉的感情可就大相径庭了。从本质上看,燕西对清秋的感情算不上爱情,清秋之于他,只是一种理想中择偶标准的符合而已,及至两个人真的在一起生活了,才发现矛盾百出。燕西婚后旧习不改,捧戏子、交女友、打牌,花钱如流水,直至败家。他对清秋的感情更是日趋冷淡,甚至在清秋出走后,有人传言说她回来了,凤举主张少对清秋说找她的事情,以免她难为情。燕西道:“为什么少说?这种人给她一点教训也好!”梅丽说:“你这人说话,也太心肠硬着一点吧?我们为着寻她的下落,才到城外来的。我们原来的目的,不过是要知道人家的死信,如今不但人没有死,而且还是活跳新鲜地回来着……怎么你倒反是不高兴?难道你不乐意她回来吗?”⑨凤举作为一个婆家的大哥都能为清秋着想,金燕西却对清秋绝情到连梅丽那样的小孩子都看不下去了,想当初金燕西对清秋的“爱”又是多么浅薄、多么脆弱!由此看来,金冷的婚恋实在是一场大误会,这和宝黛之间相知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实在有着天渊之别。在金燕西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张恨水笔下金钱世界的肮脏与罪恶,也看到了贵族子弟是怎样一步步堕落的。金燕西不仅与宝玉的婚恋观大相径庭,其败家的原因及意义更有本质的不同。宝玉是一个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者,对于贾家的败落,宝玉是冷漠的。因他知道这个社会已腐朽到不可救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⑩于是遁入空门,完成其思想上的超越。金燕西则始终是一个绣花枕头,失去家庭支柱转而依傍白秀珠,失败后又和邱惜珍结婚;可以推测,他成为电影演员也是依傍邱惜珍的结果。总之,金燕西是一个十足的寄生虫,在金家大厦倾倒之后,便又去寻求女子作为依傍了。因此,金燕西在表面上虽和贾宝玉有很多相似之处,其骨子里二人全然不同。金燕西这个人物形象较之宝玉实在是有天壤之别,金燕西不过是一个世俗的纨绔子弟,他不仅没有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对现世名利的超脱,更没有宝玉对人生哲学的深刻体验,于是作品也就难有深刻的批判性,金燕西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宝玉那样划时代的文学典型意义了。

除了金燕西外,金家其他三兄弟均是贾珍、贾琏、贾环、贾蓉之流,都是不务正业的寄生虫,在展现贵族子弟的堕落、大家族的衰败过程时,张恨水承传了《红楼梦》的“好了”哲学观,但是,这种哲学观却很不彻底。《金粉世家》中,最后除了金燕西因大火烧掉财产而落魄之外(只是相对以前优越的生活而显得落魄而已),其他弟兄姊妹都有着丰厚的家产,足以另立门户。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话在张恨水那里得到了证实。就是这种对市民读者“民意”的迎合,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也降低了思想深度。

三、女性形象——现实与梦幻

作为小说女主人公,冷清秋有着黛玉的才情与智慧,只是她的性格不太像黛玉,倒有些像宝钗。尽管她有着黛玉的孤芳自赏,但因性情平和温存,深得金家上下欢喜(除了有私人恩怨的玉芬之外)。即便最后离家出走,却始终没有再嫁,也是对封建正统思想中一女不事二夫的遵从。清秋对燕西的爱也是盲目的,她曾自我反思道:“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地嫁了燕西……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⑪可见她当初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受了物质与虚荣的蒙蔽而屈服在金钱诱惑之下,与黛玉的目无下尘、清高脱俗大相径庭。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黛玉的叛逆性,即使有一点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不够热烈,缺乏力度。因此,清秋的反抗非常有限,她的郁郁寡欢孤独一生的结局,较之黛玉的香消玉殒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只能落入《莺莺传》的俗套,成为一个始乱终被弃的怨妇,使得这个女主人公形象缺少批判性及时代典型性。

《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比较特别,她既有林薛二人的特点,又不同于二人:她的身份地位均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相当,但宝钗的温和、才气、大度等优点白秀珠均没有,黛玉那样的使性子倒是在她身上有所体现。她是个富家小姐,也是个聪明女子,对金燕西的本质看得很清,她之所以“夺”回燕西,也只是争一口气而已,所以并不珍惜燕西的旧情复燃。她对玉芬说过:“像金燕西这种人才,没有什么出息,很容易找得着。不过人家既在我手上夺了去,我一定要现现本领,还要在人家手上夺回来。”⑫如果说清秋是趋向于“旧”的半新半旧女性,白秀珠则是趋向于“新”的半新半旧女性。她美丽而高傲,精明而多疑,现代而传统,崇尚自由恋爱而又十分清楚恋爱对象的本质。她不同于邱惜珍之类的“摩登女郎”,也不同于清秋之类的贤妻良母,她喜欢浪漫生活却怀疑一切男子,大胆追求金燕西而又恪守贞操,渴求得到真爱却又不相信爱情,她是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女性,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对古代传统大家闺秀形象的创新与补充,有着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只是由于作者笔力不足,人物勾勒还是有些粗线条,人物形象尚且不够丰满。

此外,《金粉世家》中还有其他一些女性和《红楼梦》中人物有可比较之处:金道之与贾探春同是女儿身,却丝毫不让须眉。从道之跟玉芬的争吵、对金冷二人婚事的大包大揽可以看出探春般的魄力,但她也难逃女子的悲剧命运,身为国务总理的女儿,对丈夫纳妾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金家衰败后,她也只能时常来安慰一下母亲罢了;和探春一样,由于是女儿身,对家庭的兴衰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对金冷二人的婚恋悲剧也只能听之任之。玉芬和王熙凤都精明强干,喜欢钩心斗角,工于心计且很会理财:熙凤用小姐丫鬟们的月钱放高利贷,玉芬用私房钱投资;只是玉芬比熙凤的才能要差很多,其冷酷与狠心的程度也逊色于王熙凤。吴佩芳与尤氏在性格上也有相似之处:发现丈夫不轨之后,不敢正面反抗,只能背地里使坏。尤氏发现丈夫与儿媳通奸后,更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儿媳的葬礼上装病;佩芳知道丈夫在外纳妾,且把很多贵重东西都放在小公馆,虽是口口声声喊着要去闹,也始终没有付诸行动,且在晚香出逃后说自己原本主张把她接进家来的,以掩饰她反对丈夫纳妾的“不贤”。翠姨与赵姨娘,同样是妾,同样有反抗意识,因为压迫更深,赵姨娘的反抗比翠姨更决绝,赵姨娘花私房钱请马道婆害熙凤与宝玉,差点将其置于死地,她自己的下场也更是不堪,这样的悲剧人物更能引人深思;翠姨却对金家上下都客气周到,与老大媳妇佩芳关系最密切,自己的私房钱大都交与佩芳放贷;她最后的卷包私逃虽是不雅,却也是现代意识的体现;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的着力点不是像赵姨娘能引人深思,而是乐在讲述一个无情之妾卷逃的故事。同样是妾,二姨太比三姨太要好很多,二姨太老实稳重,真诚善良,温柔体贴,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有些相似;不同的是,金太太比王熙凤要好很多,这使二姨太不仅可以舒坦过日子,晚年境况也不坏;较之尤二姐之死,《金粉世家》中二姨太的处境对一夫多妻制的抨击力要小很多。小怜与鸳鸯同样是丫鬟,都不愿做主人的妾,也不愿任主人随意配小厮,小怜反抗成功,当上了富家太太;可惜鸳鸯没有小怜的外交机会,无缘也无心遇到意中人,最后对贾赦的以死抵抗让人触目惊心,却也让人扼腕叹息!阿囡和司棋都是自由恋爱,但阿囡比司棋的环境更民主,她可以找燕西代为写信,司棋则只能撞墙自杀以示自己的决绝反抗,其悲剧性结局的震撼力是自不待言的。

就女性形象而言,曹雪芹乃是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刻画自己理想中的女性,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写出石破天惊之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⑬可以说,《红楼梦》中人只有在作者心中、梦中才会存在,那清澈、透明、水做的丝毫不染人间世俗尘埃的女子是具有梦幻色彩的;不同于《红楼梦》对作家梦想的表达,《金粉世家》则是用一种写实的笔法刻画现实版的女性。诚如张恨水说,“在《金粉世家》时代(假如有的话),那些男女,除了吃喝穿逛之外,你说他会具有现在青年的意思,那是不可想象的。”⑭这种写实性决定了《金粉世家》中的女性形象是现实的,而非梦幻的。一个现实,一个梦幻,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为何《金粉世家》远远没有《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除作家才力、社会时代背景制约之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创作观的不同。曹雪芹以不寻常之十年辛苦创作《红楼梦》,从未想过要拿小说来赚钱,也未曾考虑读者是否欢迎。曹雪芹说《红楼梦》及其中的女子们“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⑮这种文人自娱的心态使《红楼梦》的创作能够直面作家内心,抒发作家理想中的情怀,塑造其心目中的人物形象以“言志”。而张恨水写小说是要以此养家糊口的。写完《春明外史》之后,他曾坦言:“我的全家,那时都到了北京,我的生活负担很重;老实说,写稿子完全为的是图利。”⑯《金粉世家》正创作于这一时期。既然著书乃为稻粱谋,那就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了。《金粉世家》都是一批怎样的读者呢?张恨水回忆说:“当时小说在报上发表的时候,许多富贵之家的人,尤其妇女,都拿去看看……书里的故事轻松,热闹,伤感,使社会上的小市民层看了之后,颇感到亲近有味……它始终在那生活稳定的人家,为男女老少所传看。有少年人看,也有老年人看。”⑰张恨水的好友张友鸾在回忆《金粉世家》的影响时也说道:“对于故事情节更为浓厚的,却是那些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妇女们,包括老太太群在内。”⑱由此可见,《金粉世家》的读者群主要是一批有钱有闲的小姐、夫人、太太们,她们阅读小说的首要目的是消磨时间,并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快感。有论者指出,“就社会一般情形而言,人们将目光投向文学,往往为了休息,为了娱乐,为了宣泄,甚至为了再现虚幻的梦想,所以有更多的金庸迷、琼瑶迷,而置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不闻不问。”⑲尤其在消解崇高的市民文化中,“消遣”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曾有学者归纳通俗小说的读者心理为:“好奇心、窥隐癖、破坏欲、匮乏感。”(20)其中“好奇心、窥隐癖及匮乏感”均符合这类读者。这类读者们大都生活在小康之家,不需为谋生费心思,但“小资”的浪漫理想与枯燥现实的不合拍又造成其精神的极度匮乏。夏征农先生说:“在大动乱的时代内,在从某一社会到另一社会的过渡期内,小有产市民层常是一方面追寻那纸醉金迷的高级生活,另一方面却在妒恨当前万恶社会。在《啼笑因缘》内,对于这种群众心理,却恰巧投射了一副兴奋剂。”(21)这类读者比较喜欢关注奇闻逸事,也喜欢听惩恶扬善的故事,主要带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及消遣心理读小说,注重小说的新奇性、娱乐性。这就使《金粉世家》注重故事情节的轻松、热闹,而忽略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张恨水自己也曾说过:“有人说,《金粉世家》是当时的《红楼梦》,这自是估价太高。我也没有那样狂妄,去拟这不朽之作。而取径也各有不同,《红楼梦》虽和许多人作传,而作者的重点,却是在几个主角。而我写《金粉世家》,却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主角只是作个全文贯穿的人物而已。”(22)这也许是《金粉世家》远不及《红楼梦》人物形象之丰满深刻的主要原因吧。

通过以上对两部作品相似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粉世家》在着力模仿《红楼梦》,但其手笔远远比不上《红楼梦》的深邃与独到。诚然,无论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还是人物形象内涵所承载的社会历史的深广度,《红楼梦》都远非

《金粉世家》所能比。但是,《金粉世家》毕竟比一般的“红楼续”书们要好很多。诚如吴家荣所言,“《金粉世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也是较好的一部具有《红楼梦》创作意识的家族历史小说”这一评价是中肯的。(23)张恨水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也是力图再现当时黑暗的社会,只是知识阅历及笔力的不足,再加上读者需求的限制,使他难以和曹公媲美,但能有这样的“红楼意识”已是难能可贵。更何况,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在白秀珠、邱惜珍等人物的塑造上,也为我们描摹了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形象,传达了五四时代气息,这使其与《红楼梦》具有了不同的思想特色。

①张伍、李菁:《情到深处人孤独——我的父亲张恨水》,《文史博览》2009年第6期。

②⑥⑧⑨⑪⑫张恨水:《金粉世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第80页,第19页,第677页,第579页,第540页。

③④⑤⑦⑩⑬⑮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16页,第185页,第283页,第387页,第58页,第12页,第2页。

⑭⑯⑰(21)(22)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第28页,第32页,第258页,第31页。

⑱张友鸾:《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1期。

⑲栾梅健、马亚中、王尧:《纯与雅:文学厮杀中的对立与沟通》,《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3期。

(20)林耀德、孟樊编:《流行天下——当代台湾通俗文学论》,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48—50页。

(23)吴家荣:《论〈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影响》,《〈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2期。

作者:张艳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铁凝研究(二)

本论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研究初步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314201 5014

猜你喜欢
金粉张恨水世家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钟表(2021年5期)2021-11-10 09:11:30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金桥(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46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北广人物(2018年31期)2018-09-05 03:42:34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玩具世界(2017年7期)2017-10-16 01:31:09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从二次金粉中提取金、碲、铂、钯、硒工艺研究
金粉硝浸提纯液回收利用研究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中学生(2015年36期)2015-03-01 0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