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号的情感表达

2016-01-28 21:33徐天云
东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

徐天云

[摘要] 传统名号在情感上除了表达亲近外,还表达敬重和鄙薄、谦卑和戏谑的态度。在名号结构中,敬称和蔑称呈对立关系,敬重、亲近成分呈互补关系。影响感情表达的因素既有时代方面,也在社会和语言方面。

[关键词] 传统名号;情感表达;敬重;亲近

[中图分类号] H1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42-08

一、传统名号情感表达的类别

齐沪扬等(2001)认为人际称谓语(我们称之为名号)的主要功能是社交指示功能,而社交指示功能又可以分为角色认同功能、礼貌功能、引出话题的功能和情感指示功能。所谓情感指示功能是“表示人与人的亲疏关系,表明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的功能。

“表示人与人的亲疏关系”这种说法不严密。情感是单向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应该说情感指示功能是指情感中包含的亲近态度。例如:

(1)命旧相广平公宋镇兹裔壤,式是南州。……公曩时执白简,登琐闼。……宋氏世名,公其济美。……鸿飞遵渚,於汝信处,龙章衮衣,以我公归。((《广东通志·金石略三》引张说《燕公集·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

(2)是故自吾巾石学士纵而上之,则考封君贤也。(《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一·序·新丰吕氏宗谱序》)

亲近是指由于拉近情感距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例(1)在最初提到宋璟时称之为“旧相广平公宋”,然后二度称“公”,最后称“我公”。“我公”的表达目的是拉近同被称呼者的距离,表明对被称呼者亲近的态度。吕怀(号巾石)是湛若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弟子,例(2)中湛若水用“吾巾石学士”表明与之亲近的态度。

除了“我”、“吾”这种表示亲近态度的专门用语,也可以用某些名号的特殊用法表示亲近态度。例如:

(3)太原春谷子潘子子抑既致少参政,得专旧学,振起斯文,体认天理于勿忘勿助之间,甘泉子之所讲闻者。(《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五·记·太原甘泉书院记》)

(4)青萝诗云:“同德之磋,如气之和。同心之涵,如露之甘。”(《广东新语·卷一·天语》)

潘高,字子抑,号春谷,是湛若水的私淑弟子。字原本是同辈人之间的称呼。例(3)中湛若水称呼后辈的字“子抑”拉近了同潘高的情感距离,表达了亲近的态度。按照古礼,别号一般用于自称。例(4)中屈大均用王渐逵的别号“青萝”称呼之,以拉近彼此间的情感距离,也表达了亲近的情感色彩。

然而,名号除了表达通常研究者说到的亲近之外,还可以表达人们敬重和鄙薄、谦卑和戏谑的态度。

表示敬重时,可以使用表示敬重的字眼,也可以用表示敬重的名号。例如:

(5)维兹癸卯,维仲之秋,我郡尊大夫西村胡公三载考绩,讫试即行矣。(《甘泉先生续编大全·卷之一·序·送太守胡西村考绩之京序》)

(6)太史郑珠江先生尝言:少时读书乏纸笔,时拾人门首丧贴,抄草时艺。(罗天尺《五山志林·卷二·识今》)

例(5)湛若水尊称帮助过自己的父母官——广州知府胡凤为“我郡尊大夫西村胡公”。其中出现的“尊”字,表达了对胡风的尊敬。在例(6)中,罗天尺为郑际泰的晚辈,其师为郑际泰的友人。在称呼郑际泰时,罗天尺因其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而称其为“太史”,最后又不忘称其为“先生”。“先生”是后学对前辈的称呼,罗天尺用这样的名号称呼郑际泰,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崇敬之情。

表示鄙薄的名号,例如:

(7)会城中故有二湖,其一日西湖,亦日仙湖,在古瓮城西,伪南汉刘龑之所凿也。(《广东新语·卷四·水语》)

(8)四年,刘思源等既死,陈道祥内不自安。特进邓伸遗之《汉纪》,道祥问其故,伸日:“憨獠,此书有诛韩信、醢彭越事,宜审读之。”(吴兰修《南汉纪·卷四·中宗纪》)

屈大均对地方分裂政权持否定态度,对于南汉首脑刘奠,例(7)在名号中用“伪”表示鄙薄,以斥其非。例(8)邓伸称呼陈道祥为“憨獠”,同样表明了鄙薄的态度。

表示谦卑的,例如:

(9)回觐雪关,关问曰:“子曾见什么人来?”师曰:“某甲不见一人。”关曰:“眼何太高?”师曰:“和尚莫污人好。”关曰:“还见老僧么?”师曰:“若见和尚,何异诸方?”关日:“老僧今日欺汝不得也。”师曰:“争敢冤屈和尚?”关曰:“三十棒自领出去。”(《鼎湖山志·卷三·第二代在掺和尚传》)

雪关和尚在同在犙和尚谈话时,一再谦称自己为“老僧”。

《杨氏宗谱·诰封武德骑尉松峰府君墓志铭》的落款为“邑廪生姻愚再晚吴鐄撰、邑廪生愚再晚郭铭鼎书”,包含谦称“愚再晚”,属晚两辈之人的谦称。

表示戏谑的,例如:

(10)碑藓犹涵周子泽,涧松仍有老包风。岁寒共约吾三友,要把清规踵二翁。(《肇庆府志·卷二十一·金石》“苏良诗”条)

(11)淳熙中,有逍遥子为荼庵诗:“活水仍将活火煎,茶经妙处莫虚传。陆颠所在闲题品,未试罗浮第一泉”。(《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

苏良在诗中,敬称朱敦儒为“周子”,谑称包拯为“老包”。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别号逍遥子。他盛赞陆羽的茶艺,又不忘谑称其为“陆颠”。

相对于亲近、敬重,谦称、谑称和表示戏谑、鄙薄的词语只是零星使用,还不具有体系性,所以下文只谈“敬称”和“蔑称”、敬重和亲近这几种感情色彩的名号,尤其要谈谈名号中敬重态度的表达。《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的要求,表现在称谓名号上,就是表达敬重的感情色彩,从古至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很值得探讨。

二、传统名号感情态度的对应关系

传统名号中的“敬称”和“蔑称”、各种传统名号传达的感情色彩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彼此的对应关系也不一样。

(一)敬称、蔑称的对立

传统上根据表示情感的态度,把称谓分成“敬称”和“谦称”。这种分类的方法有误,因为敬称是称别人,谦称是称自己,针对的对象完全不同。所以吉常宏( 2001)在把“敬称”和“谦称”作为一大类相对提出后,也注意到其间的区别,“谦称是对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者的一种谦卑的称呼。敬称是对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者的一种表示尊敬的称呼。”

对于这一点,李明洁(1997)说得更清楚。她认为:“依据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可以将称呼语分为:表敬意的尊称,如‘老先生;表轻蔑的蔑称,如‘猪佬;表亲呢的呢称,如‘亲爱的;表一般性感情的平称,如称对方姓名等等。”把“尊称”和“蔑称”对应起来,所针对的对象一致,是妥当的做法。

所以在给称谓分类时,首先要确定称呼的对象是称呼叙述者自己,还是称呼别人。我们认为,在同是称呼别人的情况下,根据表示敬重的态度,可以把称谓分成“敬称”和“蔑称”。“敬称”又叫“尊称”,是用来表示对别人敬重态度的称谓。“蔑称”又叫“鄙称”,是用来表示对别人鄙薄态度的称谓。

在传统名号的结构中,既可能出现敬称或表示敬重的词语(下文简化为“敬称”),又可能出现蔑称或表示鄙薄的词语(下文简化为“蔑称”)。但一个名号中出现敬称,就不会再出现蔑称,反之亦然,所以“敬称”和“蔑称”在名号中呈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出现敬称的用例:

(1)陈岩野先生邦彦应童子试,题为《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颜嵩年《粤台杂记·卷二》)

(2)乙丑乃商诸太守珠君秋山。(《肇庆府志·卷首·夏修恕序》)

上面几例中,作为后辈的颜嵩年、作为后任的夏修恕分别用敬称“先生”、“君”来称呼陈邦彦和珠尔杭阿。

出现蔑称的用例:

(3)黄盗名萧养,初为盗下狱,卧榻枯竹生花,诸囚以为祥也。(《广东新语·卷七·人语》)

(4)(皇祜)六年四月诏岭南官,死于侬贼而起家流落未能自归者所在给食护送还乡。(《广东通志·卷一百八十五·前事略五》引《宋史·仁宗纪》)

例(3)称黄萧养为“盗”,例(4)称农智高为“贼”,都表明了著作者对他们的鄙薄态度。

在例(1)到例(4)中,名号中出现敬称的,就不会出现蔑称,反之亦然。道理很简单,敬称、蔑称在语义上相互矛盾,互不相容。

(二)敬重、亲近成分的互补

在名号结构中,既有表示敬重的成分,又有表示亲近的成分。称呼谥号、官名、敬称、地望等表示敬重,称表字、别号表示亲近。不同于敬称、蔑称的互不相容,在一个名号结构中,可以同时出现表示敬重和表示亲近的成分。然而二者又是互相抵消的,敬重值增加,亲近值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所以敬重和亲近是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

(5)翟一东先生宗鲁,初为诸生,以博罗延庆寺逼近泮宫,上书督学魏公校日:“凤鸱不并树而栖,兰棘不同林而植。”(《广东新语·卷九·事语》)

(6)嘉靖间,三寺既毁,于是泰泉黄公以景泰为泰泉书院,铁桥黄公以月溪为铁桥精舍,甘泉湛公以白云为甘泉书院。(《广东新语·卷十四·宫语》)

翟宗鲁,字一东。屈大均对之赞誉有加。例(5)在称呼他时,称呼其字当然是表示亲近,但同时又称之为“先生”,是表示敬重。泰泉、甘泉是黄佐、湛若水的别号,铁桥是黄瑜主持的书院——“铁桥精舍”的简称,相当于黄瑜的斋号。例(6)用这样的名号称呼前辈,亲近是亲近了,但可能觉得过于轻佻,所以后面又称呼敬称“黄公”、“湛公”,可以中和一下。在这些名号组合中同时出现别号和敬称“公”,虽然同时表达了亲近与敬重,但彼此也会消解亲近与敬重的程度。

三、影响感情表达的因素

(一)时代因素

感情的表达跟人物的时代有一定关系。对时代相隔较远的历史人物通常不持立场,往往按照历史沿袭下来的名号称呼之。例如:

(1)(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已而又称武帝。生而自谥为武,此蛮夷大长之陋,盖始于秦政也。当是时,梅鋗与无诸摇,皆起兵从楚灭秦,又从汉灭楚,有大功劳,不愧为勾践之子孙。(《广东新语·卷三·地语》)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政治态度非常鲜明:赞成统一,反对分裂。但无论对他赞同的梅鋗,还是他不赞同的赵佗,都是顺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直呼其名,不涉及到感情的表达。这是一般情况。然而有时对历史人物也表现出明确的情感态度。例如:

(2)(孙)权乃国贼,与昭烈力争交州,而燮兄弟乃助权为逆,岂诚识春秋之义也者?燮卒,而其子徽乃据交州,为吕岱所破,惜乎见之晚矣。后主建兴十三年,有廖式者,起兵苍梧,以应诸葛丞相,诸郡应之,此真汉之义士也,燮视之宁无愧于心乎哉?(《广东新语·卷七·人语》)

在例(2)中,屈大均用谥号“昭烈”称呼正统代表的帝王刘备,用官号“诸葛丞相”称呼正统代表的臣子诸葛亮;而对非正统的帝王孙权和臣子士燮、士徽则一律直呼其名,其情感态度非常鲜明。

而称呼近世或当代人物的态度则表现出比较浓重的情感色彩,更能反映叙事人的好恶。所以称近世人的大名,一定是表示不尊重。

(3)始(朱)宸濠未反时,凡有馈,皆有记籍。濠诛后,阅籍,惟厚斋梁公、晋溪王公无受馈。(罗天尺《五山志林·卷五·阐幽》)

在例(3)中,对皇族身份的反叛者朱宸濠直呼其名,奉公守法的大臣梁储、王琼则用敬称“公”称呼之。

(二)社会因素

中国传统社会有自己的一套价值系统,相对地也形成一套存在情感表达差异的名号系列。各种社会因素都可以促使名号在感情态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差异。

1.等级制度的影响

不同的名号表示不同的尊崇程度,等级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名号固定下来的。这方面古代文献有明确记载。

(4)有谥称谥不称官,以朝廷之易名为尊也。无谥乃称官,官以其代之官,以一王之制,不可乱也。官又以所赠之官,荣君恤也。无官则称处士,重高节也。非处士则或称生员、贡、监生,以其尝欲求仕也。或称举人、进士,以其将出而仕者也。(《广东新语·卷十一·文语》)

在名号的使用过程中,也遵循了这个规范。例如在谥号和官名的使用上就体现出重谥号、轻官名的特点。对有谥号的人物,首选谥号,例如称方献夫为“方文襄”(《广东新语·卷一·天语》)(按:本段其他用例都出自《广东新语》,所以只列卷号和卷名),称湛若水为“湛文简”(《卷二·地语》)。没有谥号的称官号,例如称邓廷瓒为“邓制府”(《卷九·事语》),称孙黄为“孙典籍”(《卷九·山语》)。谥号要缀于姓氏后,而且往往同表最高敬重级别的“公”并列在一起,例如称梁储为“梁文康公”(《卷七·人语》)。而官名则既可以缀于名字前面,例如称吴兴祚为“两广总制吴公”(《卷四·水语》);又可以缀于名字后,例如称郭棐为“郭光禄”(《卷四·水语》)。这种排列方式说明,谥号表示的尊崇程度要高于官位。理由可见下文。

2.尊老传统的影响

中国社会有尊老的传统和习俗,在名号前面加修饰限定成分“老”通常表示敬重。例如:

(5)大事未办,如鼎湖,谒云顶栖老和尚求受具足戒。(《鼎湖山志·卷三·第六代主持圆捷机和尚塔志铭》)

(6)此月二十四日,都宪老大人命使降临衡茅,谕令某即日起程赴京。(《陈白沙集·卷一·书简·与朱都宪》)

称栖壑和尚为“云顶栖老和尚”,称朱英为“都宪老大人”,名号里面都包含一个“老”字,表达了对被称呼者很高的崇敬。

(7)姻友梁采山云:不偕先生尝受外省金姓者寄金三百,廿年不来取。不翁老而贫,且丧子,朝夕几不给。(罗天尺《五山志林·卷二·识今》)

(8)竭力营建老人全身之塔于鼎湖山栖师翁塔下。”(《鼎湖山志·卷三·第五代空石意和尚塔志铭》)

北田五子的何绛表字“不谐”,梁泽先尊称其为“不偕先生”,后又改称有年龄标记的“不翁”。栖壑和尚是鼎湖山庆云寺的开山祖师,碑文作者张德桂称之为“鼎湖山栖师翁”。这些名号中都包含了指称老年男子的“翁”字,表示了对这些广东先辈的敬爱。

3.地望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很重视地望,所以地望也可能代替姓名表示尊敬,例如:

(9)吾乡理学,自唐赵德先生始,昌黎称其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亟排异端而宗孔氏者也。(《广东新语·卷十·学语》)

(10)茅君新会茅笔,以白沙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白沙尝称为茅君,故令人仿之。(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六》)

用地望称呼可能是出于避讳的需要,需要避讳的人物往往是非常受敬重的。韩愈祖籍河北昌黎,所以例(9)用“昌黎”称呼文坛巨匠韩愈,表示对他的尊敬。因为陈献章是在新会白沙里形成自己风格的,所以例(10)用其成名之地来尊称这位岭南书法大家。

(三)语言因素

在表示敬重、亲近这些不同感情时,名号成分、成分位置、名号的数目都会影响到感情的表达。

1.名号感情表达的成分

文献当中出现的名号,直接称呼姓名的比较少见,组合型的名号反而比较多见。在名号结构中出现的“先生、夫子、公、君、子、前辈、使君、府君、高士、丈人、丈、翁、和尚、大师、法师、祖师、师”等都是表示敬重的专用词语。区别在于“先生、夫子”侧重指师长,“公”侧重指官长,“君”侧重指同道,“子”侧重指先贤,“前辈、丈人、丈、翁”主要是对长辈的敬称,“使君、府君”是对知府、知州的敬称,“和尚、大师、法师、祖师、师”都是对宗教人士的敬称,“高士”是对隐士的敬称。有关用法在前文出现过的就不重复举例了。下面再补充一些其他的用例。

(11)得夏森圃前辈续修新志,则属稿未成,犹待增辑。(《肇庆府志·卷首·许乃济序》)

(12)墓前隙地未有拜亭,丙子五月,州刺史王士瀚使君捐俸,邀孝廉温颐建造。(清梁帝拔《重修妆楼戏台围墙牌坊龙母墓碑记》)

(13)羊额乡何丈谦长,号宗劬。(罗天尺《五山志林·卷八·志怪》)

(14)于是憨山大师得数颗焉,予先师栖和尚又得四颗于憨山之门人。(《鼎湖山志·卷七·鼎湖山庆云寺铁浮屠碑记》)

2.结构位置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名号制度中,姓氏是最基本的称谓,在情感基调上也是比较中性的。在名号结构中,以姓氏为基准,各种名号成分在其中所处位置有在前、在后的不同,有能出现、不能出现的差异。

在名号结构中,敬称是优势成分。名号结构中出现的敬称成分一般都会后置,而不会前置,后位可以说是敬称的正位。所以如果同时出现敬称和职名,那么敬称一定会后置,而把弱势的职名前置。例如:

(15)越二年乙酉许青士观察继至。又:书成,会青士观察移节高凉。(《肇庆府志·卷首·夏修恕序》)

(16)迩者观察夏森圃先生创于前,许青士先生继于后,其书犁然可观。(《肇庆府志·卷首·李泰交序》)

比较例(15)同例(16),我们发现,在前一例中,在没出现敬称“先生”时,可以把官名“观察”放到名字后。但当敬称“先生”在后面出现时,“观察”就移至名字前面用来指明人物的官位身份。

如果名号结构中出现了表示职名的成分,那么这个成分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但出现在不同位置表达的意义不同。职名的基本功能是表明被称呼者的身份,但当把职名像敬称一样后置时,这些职名就在功能上取得了位置赋予的敬称作用,可以用来表示敬重的态度。中国传统社会是官本位社会,士大夫具有崇高的地位,所以用职名表示敬重也非常容易理解。出现在姓氏前的职名由于不受敬称的影响,所以可以保持纯粹指示身份的功能。例如:

(17)山北有一奇石,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御史徐瑁恶之,命削去,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广东新语·卷二·地语》)

(18)宋末陆丞相、张太傅,以为天险可据,奉幼帝居之。(《广东新语·卷二·地语》)

例(17)、(18)在称呼陆秀夫时都用到职名“丞相”,一个前置,一个后置。只是前置侧重于表明身份,后置侧重于表示敬重态度。

以上分析说明,名号结构的不同位置,在表达感情时起到的作用不同,所体现的意义也不相同,前置的成分侧重表示对象的身份,后置侧重表示情感态度。

3.根据名号的多寡看受尊敬的程度

在某些人物那里使用的名号样式会比较多,在另外一些人物那里则会比较少。占有的名号越多,受到敬重的程度越高,反之越低。所以根据称呼名号样式的多少可以判断被称呼者的受敬重程度。以我们查阅的广东历史文献为限,我们从名号的量上比较了两对人物:惠能和葛洪,苏轼和韩愈。我们发现,名号样式的多寡很能说明他们被敬重和亲近的程度。

在释道仙中,惠能的名号最多,有六祖能禅师、佛氏第六祖、六祖大师、六祖、卢祖、大鉴禅师、大鉴、曹溪第六祖能公、曹溪六祖、曹溪老卢、曹溪、惠能大师、惠能和尚、能大师、惠、卢居士等16个名号。在这些名号中,带“祖”字的有7个,这无疑重在肯定惠能在禅宗世系中的重要地位,例如:

(19)吾粤自卢祖传法,而后分布门庭,阐扬宗旨。(《鼎湖山志·卷三·湛慈和尚传》) 带“曹溪”字样的有4个,应该属于对禅宗发祥地的纪念,例如:

(20)昔曹溪六祖得心要于黄梅,言旋乔木之邦。(《广东通志·卷二零七·金石略九宋三·开元寺重塑佛像记》)

包括惠能姓名及缩写的有9个,应该主要是对惠能本人人格或其俗家家世的崇敬,例如:

(21)岭南之山,惟韶州最秀,故卢居士驻锡焉。(明王临亨《粤剑编·卷之一》) 有一例谑称惠能为“老卢”,显示了禅宗狂放不拘的家风,用例如下:

(22)曹溪老卢亲传黄梅衣钵,必得柳宗元、刘禹锡润饰之,其道益尊。(《广东通志·卷二零十一·金石略十三宋七·韶州光运寺寂通证誓大师碑》)

称葛洪的名号我们找到葛洪、稚川(葛洪的字)、葛稚川、葛真人、葛仙、葛先生6个。例如:

(23)相传葛真人上升,留二丹粒,以与其隶黄野及哑虎食。(《广东新语·卷六·禽语》)

(24)谁问稚川何处在,俨然金灶列壶中。(《广东通志·卷二十·金石略十宋四·留题碧落洞》)

两相比较,在惠能和葛洪之间,惠能大师当然更受敬重。

我们再来比较两个不同时代的文人韩愈和苏轼。韩愈是唐代人,苏轼是宋代人,两个人都在广东居住、为官,对广东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广东人普遍的敬仰。但二人在受敬重和亲近的程度上并不相同,这在名号数量上有突出的展现。

称苏轼为苏轼、子瞻、苏子瞻、苏学士、苏子、苏文忠公、文忠、东坡居士、东坡先生、苏东坡、东坡、东坡苏公、坡公、坡仙、坡、玉局散吏苏轼、故翰林苏公、苏公、苏长公、长公、端明苏公、苏等,达22个之多。在22个名号中,有1个用于自称,例如“玉局散吏苏轼”;有3个既用于自称,也用于他称,例如“东坡居士”、“东坡”、“苏子”;其他19个都用于他称。

用于自称的,例如:

(25)考《东坡集·九成台铭》云:“韶阳太守狄成新作九成台,玉局散吏苏轼为之铭。”(《广东通志·卷二零九·金石略十一宋五》引《粤东金石略》“篆书九成台三字”条)

既用于自称也用于他称的,例如:

(26)灵峰山上宝陁院,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广东通志·卷二零九·金石略十一宋五》“端明苏公留题”条)

(27)昔有白鹤观,东坡寓此,有诗云:“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敲五更钟。”传至京师,章惇笑日:“苏子尚尔快活耶?”(李调元《南粤笔记·卷四》)

同样是“东坡”,例(26)是苏轼自称,例(27)是李调元称呼前辈。

用于他称的,例如:

(28)南日鹿马,日钵盂。北为读书冈,上有宝陀院,超然、妙高二台,苏学士遗迹存焉。(《广东新语·卷三·山语》)

称韩愈有韩愈、韩文公、文公、韩公、韩退之、退之、韩昌黎(自称)、唐昌黎公、昌黎韩愈、昌黎、韩、愈、韩子等12种名号。除“韩昌黎”为自称,其他都是他称。例如:

(29)南人纪其所修泷水,即韩文公所谓乐昌泷是也。(《广东通志·卷二零八·金石略十宋四·十贤赞并后序》)

(30)昔昌黎至始兴即索图经,朱子守南康先求郡志。(《肇庆府志》卷首糜良泽序)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
关于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探微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