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闯
摘 要:现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有所调整,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情况,注重学生本身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对此,从多年教学经验的出发,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发展;重要性
一、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标准下,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是一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一直处于课堂的统治地位。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安静地听老师讲述知识,看似遵守纪律,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因此,为了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应该特别注意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性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慢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学习成就,完善主体性体验,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需要让学生全面的发展,需要均衡提高各种能力。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自身能力。
二、怎样做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如果老师想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老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是促使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照顾班级里全体同学,不能只是专注某几个学生。老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师生关系,因为只有让学生喜欢这门课,乐于接受老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思考,提高主动性。老师在为学生创造了这么多表现机会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利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表现。
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创造能力的人才。多年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创造性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死读书的教学方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接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假设,证明设想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大的成长空间,多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机会。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长期的教育中,习惯了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千篇一律的主旨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面对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记住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即可,没有思考的头脑,学生以后如何解决问题?所以,要改革,就要改革学生现在的学习习惯。面对问题,面对争议,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老师更是应该多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因为现在不是要他们回答标准答案,而是需要他们去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只有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课堂的多样性。
4.教学因人而异,注意分层
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学习的效果有差异。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因材施教。老师通过设置不同标准的学习强度以及分类布置作业,才能让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更大地发展,学得慢的同学可以慢慢巩固,防止互相影响。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一些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调整,也就是分层次教学。对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尽量提高一下问题难度,可以使学生有种克服挑战的成就感;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稍稍降低要求,改变形式,引导他们多提问,通过这个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不自觉中发展了主体性。
5.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反馈
老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是发展学生主体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给予肯定,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要多加督促,避免其骄傲自大。对于学生的答案,错误就应该立即给他分析讲解,找出原因,适时鼓励,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主体性方面应该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这也是今后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张磊.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的落实.读与写:下旬,201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