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虹
摘 要:小学高年级是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表现直接影响小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效果,语文作为学生学习阶段中十分重要的课程,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授课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采用高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将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小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语文的逻辑思维。在这一阶段,小学生不应当成为课堂的附属,而是应当进一步彰显出其课堂的主体地位,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符合学生基本情况的进一步发展。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保证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以下笔者将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就需要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是一种自动化的需求性个体学习行为。在长久的学习中还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匪浅。例如,在进行阅读之前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划分,这样有利于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生僻字都明确标注出来,便于日后对生僻字的学习与巩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支配下能够实现学习的事半功倍,使语文学习深入到更高层次。
二、引领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和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安排小学生直接进行文章的阅读或者知识的讲解。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再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第一遍文章阅读就失去了意义,学生没有带着具体的思维目的参与阅读,也就不能够在教师提问的时候有一个大致明确的思维指向。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进行阅读或者新知识的讲授之前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较为基础的问题,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需要抓住的关键词句或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观潮》时,教师应当先给学生提出一个关于文章基本结构的问题: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就会格外关注其中关于行文思路的词句。学生通过阅读就会明确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学生因为在阅读前对文章重点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因此在形成整篇文章的基本结构时也会对其中的详细内容有一个相对细致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时间段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学生的思路就能够有效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深度能够持续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虽然仍属于小学阶段,但是相对于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在思维深度方面已经有所上升。教师不应当停留在知识的单独讲解上,而是应当在讲解的知识中建立必要联系,提高学生思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建立知识联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少年闰土》或者之前学过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对比这类文章具有的不同特点,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可以说这是从内容层面进行的拓展延伸,学生在这种延伸性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情感的有效激发,在既具有相同特点又具有各自特色的文章对比中建立起具有人文性的氛围,使文章阅读和知识讲解成为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重要辅助性工具,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参与教学极容易产生一种强迫感,也就是说对于其中的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并不是学生持续产生动力的活动,在参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动力就会有所下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保持住持续进步的状态,为此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稍有进步时,教师应适当扩大学生的这一进步之处,予以表扬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教师在表扬之后也要适当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下不断弥补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实现有效进步。例如,在讲解《爸爸的鼾声》时,按照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学生在点出文章时借爸爸的鼾声来表达爸爸对自己的爱与自己对爸爸的爱。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表扬,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下,在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就会更深入地进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文章表层上。
五、重视早读内容与形式的丰富
所谓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上,早读也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会很重视早读,因而早读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这就使早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以往的语文早读课中,教师都将早读内容限制在课本内容上,大多是上节课学了什么或者下一节课要学什么,教师就安排学生读什么,这样的内容不免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早读的内容是上节课学的文章,学生通常都无法调动朗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应付心理,使早读流于形式。如果是下一节课要讲解的文章,很多学生出于侥幸或者懒惰心理都不愿意朗读,形成一种“反正教师下一节课就会讲解”的思想。为了有效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应当切实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早读形式与内容的调整,教师可以在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朗读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教师要选择的课外朗读内容应当涉及语文小故事、短篇诗歌、歇后语、名言警句和绕口令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不应当只局限在学生单独阅读的层面上,可以采用集体背诵、集体朗读或者小组竞争比赛的方式开展,用丰富的早读内容辅之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早读,使学生能够在确保完成早读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养成早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建立早读的评价机制,机制的建立相当于一种激励的存在。如果早读中只有任务而没有评价,学生势必会缺少一定的激情,而且早读效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师的标准。教师应当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立场出发设立评价机制,建立起以比赛、竞争、学生自评与互评为内容的评价体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早读的朗读效率。
六、重视人文内涵的渗透,提高阅读教学的价值
语文属于文科的范畴,因而其十分强调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价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学信仰,改变精神状态,提升语文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价值。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就具有重要的、突出的价值。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中的《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诗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讲解诗歌表层翻译的层面上,而是应当深入进去,使学生对这篇诗歌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了这篇诗歌之后的感想来提升诗歌在内容讲解上的价值。通过这篇诗歌学习就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加深了友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是对语文教学的升华,但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本质,通过渗透人文内涵,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是介于小学低年级与中学阶段的时期,教学方法也不同于这两个时期。教师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就要重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践,使教学策略更加富有灵动性,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相联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魏冬梅.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卢丽丹.自主探究须待“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4]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5]姜蓉蓉.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6]封利峰.浅谈当前学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7]李海霞.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8]唐凌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