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正确读“洛杉矶、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4.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5.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1.感悟“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父亲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创设情境
1.当我们呱呱坠地,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妈妈的爱如温暖的阳光,爸爸爱深似海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六组课文,共同来感受父母那温暖而含蓄的爱。
2.自由读单元提示,想一想,通过读这两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生字或不懂的词,请你的工具书朋友来帮助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也非常动情,因为大家都被文中的故事所感动,请几位同学读一读最令你感动的段落,其他同学听一听他读的是否通顺、流利、有感情(指名读)。
2.哪位同学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场大地震?
三、教学字词,扫清障碍
1.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老师这里有一组当年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请大家来看。
2.相应出示词语:洛杉矶、颤抖、废墟、瓦砾、爆炸、混乱。
4.请大家把这些词认真地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5.教学生字。
6.书写,要求正确、规范。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这篇文章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父亲、儿子)
3.正如同学们所感受的一样,文章最后用一个词评价了这对父子,那就是——了不起。
五、教学一至十二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一至十二自然段,这里面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请同学们分别用直线、波浪线、着重号标出,看看哪些地方或哪些语句深深感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一)出示第3自然段
1.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场景,是什么心情。
2.你能体会到一个父亲跪地痛哭时的感受吗?文中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的绝望、悲痛?
3.在这极度悲痛中,父亲猛地想起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4.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我会和你在一起”,和“总会”有什么区别?
(二)出示救援的句子
1.父亲坚定地走向瓦砾,可是许多人来劝阻他,都有谁来劝?他们都说了什么?父亲如何回答?看看关于父亲的语言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2.父亲的话看似重复,但此时他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3.我们把体会带进课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4.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好心地劝你,你为什么还如此坚持?从这份坚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三)出示第十二自然段
1.这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父亲整整挖了多长时间?
2.为什么文章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
3.想象一下,他在挖到第8个小时的时候在想什么?挖到12小时在想什么?挖到24小时他在想什么?挖到第36小时阿曼达仍然生死未卜,此时他会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
4.这一段是怎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和动作的?是什么,让这位父亲如此的坚持自己的做法?
5.在这位父亲发掘的过程中,别的孩子的父母是什么表现?此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更能突显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好坏、善恶、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六、拓展,指导写法
1.看到这位父亲,让我联想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一幕幕场景……
2.看到这一幕幕,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只有在大地震或者大灾难面前才能体会出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回想一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什么事可以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默默无闻的爱。
3.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发现,用文字去记录父母对自己的深沉而宽广的爱。
七、小结
父爱的力量终于换来了奇迹,如山般的爱终于等来了儿子的呼唤,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肯定会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下节课,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