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练习题的层级关系和处理方式

2016-01-27 22:25王秀娟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大雨老汉

王秀娟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思考题,一般都是三到四个,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课时会逐一把这些问题设计到教学环节当中去,变成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问题。其实不然,它只是课标要求要体现的几个要达到的目标的具体思路和做法。有的是情感目标,有的是知识目标,有的是能力目标,这些都具体化成了问题,其实是提示我们教师把它抽取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上述目标。他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也是逐层递进的,并非孤立,更不可分割。

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的课后思考练习有三个,分别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很显然这里面蕴含着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目标。要不要把这些问题都逐一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一个抛给学生?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是有层级的,密切联系的。首先关于老汉的描写,文中有神态描写,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让学生找到画出来,读一读,抓住关键词句。“清瘦的脸”“不说话”“盯着人们”“像一座山”“冲、揪、推”“(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到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吼)“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你先走!”让学生找到这些画出来,再画一画描写当时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从中知道老汉是个舍己为人的人,因大爱而放下了小爱的人,显而易见。第二个问题就不必把它割裂出来生硬地抛给学生,学生通过读书探究就能够明白了。同样,第三个问题也融汇在孩子们的发现里。学生可能发现老汉的人格魅力,也可能通过这样的联系来读一读发现写大雨和洪水是为了衬托人物,突出老汉的舍己为人。老师只需点拨,抛砖引玉即可。所以说,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抓住了最可操作的一点,逐一攻克,化难为易,大道从简。

又如,《童年的发现》一课。课后是四个思考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如何发现的。(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追逐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这样四个问题及练习仍然是有层级的,可抓住最可操控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把融汇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四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完课文孩子们对“我”发现了什么很容易解答: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是课文里第一句话就说明了。教师就可以把最根本的训练点定在“我”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认真地读课文,然后交流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的具体语句就鲜活地刻画出了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索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同时学完后还可让学生质疑有没有不懂得句子,探究学习,学生之间解答,教师点拨提升即可。

由此可见,我们理一理课后题的层级关系,不仅解决了“一问到底”的满堂问授课方式,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更突出了训练,也整合了三维目标,一举三得。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大雨老汉
大雨
刘老汉笑了
《青铜葵花》选段
大雨
大雨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一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