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学方式的选择

2016-01-27 21:53吴建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材施教

吴建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努力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学中应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呢?转变观念;因材施教;提倡探究。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倡探究;和谐民主;轻松愉快;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努力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是僵硬、呆板、一成不变的,因为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下功夫。

一、转变观念

教学方式的改变决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新课改提倡教师要尽快转换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由以往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学生共成长,与学生“同学”共发展,教书即进修,课堂上师生间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教师就像导演,学生如演员,电视剧由演员主演,就好比一节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点拨,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指引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节课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很多时候甚至可以“退隐江湖”,必要时“垂帘听政”。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适当地放手,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二、因材施教

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中有过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学方式用在这个班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用在其他班级上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必须因材施教,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学中切不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决不能“一刀切”,应该采用切实可行的不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心理上和学习上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提倡探究

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主观意愿进行积极学习,那么,其中有效的做法之一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对于探究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否则就是作秀,流于形式,好看不实用。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思考的浪花,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在乐学中获得知识。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