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乾彬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重点。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主要探讨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与学生日后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养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小学教师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有被置于正确位置。
语言是指汉语,文字是指汉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时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实践能力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首先,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部分;其次,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有其独立于语文素养之外的部分,比如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多体现在实践中,而语文素养则侧重于学生的人格、学识、情趣等方面;最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是最易混淆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习得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在课堂上形成的学得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实践活动是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实践能力要依靠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因此,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是相互影响的。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由识别和获取能力、感知和理解能力、记忆和加工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组成的,具有能力要素使用的不完全性、能力要素使用的非顺序性、能力要素使用的继时性和能力要素由低到高的层级性四大特点。
二、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1.以学生的听、读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建立在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再通过学生的说、写能力进行实践,进而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最开始是需要听老师读课文、读诗的,接着跟着老师读课文,说和写的能力是建立在听、读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先让学生学会听,初步了解梗概,接着让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其中的意境,再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语言文字的表象和图式,这样就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课堂的实践活动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习得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在课堂中学会的学得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说,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其中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山”这个汉字就可以和实物的山联系在一起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3.贯穿词语,培养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组织专门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还要将识字、写字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词语,还可以将词语和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别获取能力、感知理解能力、记忆加工能力
首先,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速读的能力,不仅包括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包括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之前给学生设定问题及阅读时间,以此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识别和获取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和理解文章是阅读的重点,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归纳主题、剖析词句等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带领学生理解、赏析文本,以此加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只有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之后,学生才能更好、更精确地运用语言文字。
最后,记忆和加工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坚强后盾,虽说识别和获取能力、感知和理解能力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但是只有学生记忆和加工语言文字,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之后才能真正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日后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程度。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易形成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阶段,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就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从听、说、读、写四个基础方面入手,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别获取能力、感知理解能力和记忆加工能力。
参考文献:
胡海蓉.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四个关键词[J].青海教育,2013(Z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