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教师提供问题的种类与功能

2016-01-27 06:34李世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种类功能

李世伟

摘 要 问题引领学习是当下众多课堂特点之一,教学中教师提供的问题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还包括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产生问题进行示范、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促进因材施教、知识建构、知识增殖等。

关键词 教师提供问题 种类 功能

问题引领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许多教师提供的问题,往往比较琐碎且只局限于知识层面,思维含量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导学问题的种类和功能了解不清晰。

一、教师提供问题的种类

1.知识层面的问题

知识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对知识正确而又全面的理解、分析、解读、价值实践与创新等。首先是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获得知识。如学习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设计问题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些类型,你接触到几种?这样的问题仅涉及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其思维含量小,属于最低端的设计,主要为了扭转被动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就要以“知识共同体”为单位来设计问题。“知识共同体”是一种微型知识结构,至少由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这类问题会涉及知识的分析解读、相互关系、价值实践与创新增殖等,能促进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仍以“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设计的问题为“生态系统这部分包含了哪些知识?校园里有哪些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各成分又由什么组成?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的数量有什么不同?生态系统与前面所学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联系?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关于生态系统还有什么新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以思维能力提升和思维单位扩大为基础的。当学生能力基本达到“不用教”的状态时,问题设计一般就不再针对具体知识,而是以一般规律性的形式出现:本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对知识有哪些解析?知识有什么内在关系?还与其他哪些知识有联系?知识有什么价值,怎样充分体现出来?利用这些知识能有什么创新发现?发现的新知识又有什么价值?知识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样设计问题既能促进学生深刻解析知识,也能提升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整合能力、价值实践能力、创新与增殖能力。此时,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就能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成为学习的重要而非唯一文献资料。这种环境下,学习成为研究知识与实践价值的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课本提供的显性知识,还包括许多很有价值的隐性知识。

2.学习策略层面的问题

策略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知识的解析、运用、价值拓展、创新与增殖、规律总结等方面。其中的策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解读知识的方法、构建知识关系的方法、拓展知识价值的方法、实现创新增殖的方法、学习涉及的一系列思维方法等。还以“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设计的问题为:生态系统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其确立标准是什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期间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怎样全面解析生态系统?怎样把生态系统与前面所学的“生物与环境”联系起来?如何利用生态系统发现有价值的新知识?随着能力提升,策略层面的问题也会以一般规律性的形式来呈现: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理解知识的含义?如何表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更好地解析知识?怎样思考和实现知识价值?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发现有价值的新知识?这些问题对培养综合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问题

这一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知识对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具体形式为:知识对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有什么启示或促进?今后将怎样做才能改变或提升自己?有什么情感需要表达?这些问题解决因为隐性而往往不被重视,而教育的重要作用恰恰体现在这些方面。因为这直接关乎学生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关乎其未来发展。关于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遗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尽管这话听起来仿佛偏激,但细想起来却有很深的道理——那就是教育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这也恰恰能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数量和质量与思维的方式、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综上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提供问题的思维含量是渐进变大的。大思维含量的问题,才是课堂真正需要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往往会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引领作用。我们把大思维含量的问题称为“大问题”,是把知识与课堂融为一体来涉及的。“大问题”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其一体现在目标上,通常表达为“本节课要学习什么以及学习到什么程度”。其二反映学习原因或价值意义,通常表达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其三体现为一些策略,通常表达为“用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怎么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其四是知识关系的厘清,通常表达为“与某某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其五为评价是否达到了目标,通常表现为“利用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1]”等。五种类型既可单独存在,也可是相互融合的。而知识、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问题设计,就是五方面的相互融合。

二、教师提供问题的功能

1.为学生产生问题进行示范

这种示范首先表现为引领学生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很难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其次表现为思维的引领。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产生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可以是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存在条件、理解方法、与其他知识联系、各种价值体现等方面的质疑,可以是分析比较知识产生的困惑,也可以是分析图表数据与知识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是对知识发展趋势的追问等。可见,问题产生就是针对知识的来源、条件、内涵、内在关系、价值、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广泛联系、透彻分析、全面比较进行有价值地追问。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与示范,否则,学生将会耗费很多时间来摸索,即使偶尔产生个别问题,其价值一般也不高。如果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价值的问题上纠缠,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有了教师的示范不但能有效避免无价值问题的产生,还能促进学习理念和意识的转变。课堂上,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正常的,这是深入思考和建构知识的表征。随着学生问题意识越来越浓、产生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生成有价值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有的是由知识引燃形成的、有的是由师生提供问题衍生的、有的是建构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在实践知识价值的过程中发现的、还有的是思维碰撞引发的……课堂随时随处都会有问题生成。

2.促进因材施教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展示问题后基本没有必要再去统一讲解知识。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问题失去“引导思考和探索”的价值,影响个性化知识形成和知识增殖。教师会从原来低效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有足够时间分析研究学生、掌握真正的学情、实施因材施教。此时,教主要针对学习共同障碍,一般多则多讲,少则少讲,无障碍就不讲。这样教就成为一种引领和促进,使学习真正进行。只有真正的学习发生了,教才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率。

3.促进知识的建构

建构知识离不开知识的分析与解读、关系梳理与呈现、价值实践与拓展、创新与增殖、发展趋势的预测等。教师提供的问题包含知识解读,解决之必然促进知识解析和价值拓展。知识关系有直接的,更多是间接的;有显性的,更多是隐性的。利用归纳、演绎、对比、发散、综合、联系等多种思维理清知识关系,使原知识变成思维的组成部分。学生根据问题准确获取知识后,深入分析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内在关系,并以合理的形式加工为课时“知识结构”,再进一步扩大联系范围,在更广领域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最后利用“发展的知识结构”产生的价值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期间必然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知识(教材上没有或后面才涉及的)。这样,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众多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促使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变化,成为动态知识系统,使知识内涵得到透彻理解、知识价值得到充分拓展、知识数量得到不断增殖,问题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4.促进思维显性化

学习是隐性思维过程,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或障碍。但由于隐性不易被觉察,很难及时获得他人的提醒或帮助。教师提供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把隐性思维展示出来。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展示是最有效学习方法,无论对本人还是他人都有促进作用。对本人来说,修正了不足、巩固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拓宽了价值、实现了创新、展示了自我;对他人来讲,能引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5.促进知识增殖

问题促使对知识的解析、运用、创新。此时知识就成为思维元素和提升精神生活的能量。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现知识的隐性价值和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此时,学生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拥有者。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魅力,拥有更多成功感和幸福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课堂开放了、知识拓展了、思维活跃了,知识由静止状态转为灵动状态,并不时衍生出新知识——知识增殖。

三、教师提供问题的特点

教师提供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多样性,即不仅涉及事实性知识,还涉及能力、方法、目标、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二是递进性,即问题不停留在一个能力层面上,随着学生能力提高其思维含量不断增大。其三是指向性,即问题直指课堂目标的达成。其四是引导性,即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任务和目标。其五是促进性,即促使学习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促进积极主动学习,实现知识增殖。其六是激发性,即增强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四、对教师提供问题的要求

刚开始提供的问题要简单些,一般针对知识点设计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基本就能获得答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方式、增强学习信心。随着学生能力提升,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思维含量,使其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如果思维停止发展,学习能力就会长时间停滞在某个水平,这与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学习不仅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思维持续发展,提升综合素养。问题提供后,要创设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并放手自学。期间出现异样也是正常的,说明这里需要点拨与帮助,是凸显教师价值的时候。所以,认真、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而又有针对性地提供点拨和帮助。

总之,课堂上教师提供的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问题涉及的面越广,功能就越全面,引领和促进作用就越明显,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升得就越快。

参考文献

[1] 赵连顺.学习方式转变要关注学科本质的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种类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合唱演唱形式的审美研究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