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2016-01-27 11:27陈星逸
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比尤斯草案气候变化

陈星逸

2

015年12月12日19时26分,巴黎北郊布尔歇会场内,千余名无法进入“塞纳”主会场的记者在媒体中心焦急地等待。电视直播中,镜头对准了年近70岁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这位法国最年轻的前总理、“久经沙场”的政治家,在翻开最终版“主席提案”时手止不住地颤抖。简短的开场白和介绍案文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郑重敲下带有大会标志的绿色小锤,《巴黎协定》获得196个缔约方一致通过。

此时的布尔歇会场内一片欢腾,各国代表长时间起立鼓掌、欢呼、紧紧相拥,媒体中心的记者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起立鼓掌致意,用手机记录下历史性时刻。笔者打开专门为COP21大会开发的手机APP,此前一直排得满满的日程栏已是空白,谈判“加时赛”终告结束,巴黎气候大会画上圆满句号。回顾亲身参与这近一个月的巴黎气候大会,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巴黎协定》来之可贵。

150国首脑出席开幕式

为大会注入强大动力

2015年11月13日夜,整个巴黎都笼罩在紧张和恐惧的氛围中,街道上不断有警车飞驰而过,巴塔克兰剧场的百余名人质牵动着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法国版9·11”的血腥之夜造成130人不幸遇难,巴黎当夜紧急实施了二战后首次宵禁。这一夜,距离巴黎气候大会开幕不到半个月。巴黎的安全状况能否保证继续如期举行COP21大会,各国首脑会否取消出席开幕式,在恐袭阴影笼罩下,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巴黎原本因气候大会一房难求的酒店开始出现大量退房和降价活动。但所有疑问很快得到明确答复,代替奥朗德总统出席土耳其G20峰会的法比尤斯宣布,“巴黎气候大会将如期举行”。随后,各国首脑密集表态将如约赴会,与会首脑数量也由此前的近百位迅速攀升至150位。

11月29日,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合筹备的巴黎气候游行因恐袭压力被迫取消,处于国家紧急状态的法国出动空前规模的警力部署就位。150余国首脑于29日陆续抵达巴黎一南一北两座国际机场,巴黎附近多条高速公路临时关闭,市民被鼓励不要驾车外出。习近平主席在抵达巴黎后随即到访爱丽舍宫与奥朗德总统进行会谈,在气候大会召开前的最后一刻,中法再次进行高层沟通,凝聚共识。入夜后,埃菲尔铁塔亮起象征着森林的绿色彩灯,香榭丽舍大街树立起风能发电机,整个巴黎严阵以待,迎接30日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日。

11月30日,摄影师在布尔歇会场拍下了史上最全领导人合影,在这张“首脑全家福”里,所有领袖都坚定地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方,质疑气候变化的声音不再,大会会场内少了各种杂音,听到看到的是各国领导人的振臂高呼。在领导人演讲中,各国首脑向法国政府和巴黎民众在遭受恐怖袭击后仍然坚持如期举办气候大会表达敬意,介绍本国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采取的措施和未来规划,对即将开始的谈判表示乐观,为大会的举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会场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明确强调“恐怖主义阻挡不了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敦促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习主席的讲话获得了各国媒体关注和点赞,认为习主席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

贯穿始终的边会活动

为大会成功“保驾护航”

在开幕日后第二天,巴黎气候大会即进入谈判模式。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开始就巴黎气候协议的最终草案展开磋商。各方代表将在第一周就协议内容进一步深入交换意见,尽可能缩小分歧,使最终的选项更加明确。第二周则进入最后一轮部长级磋商。

由于时间紧张,各国谈判代表在2015年12月1日第一天即举行约30场大小会议,就协议草案的相关细节逐字逐句进行讨论。这些谈判过程并不对外界开放,但在等待结果之余,数千媒体记者不会感到无聊。因为除谈判外,巴黎气候大会还安排了大量边会活动。

在这些边会中,“中国角”的活动尤为受到追捧,人气最旺。从12月1日至10日,“中国角”边会系列活动举行了近30场活动,充分展示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这10天中,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能源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国际机构联合举办多场活动,聚焦低碳经济、治理沙漠、青年作用、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企业作用、城市低碳发展、碳市场、国家自主贡献、农村发展等主题,发布我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除“中国角”外,紧邻的“美国中心”也受到很多关注。主办方将这里布置成科普讲堂,每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在此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人类造成的影响。作为主办方的法国区则布置成展厅,着重展示法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新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另外,在对民众开放的“气候世代空间”展区,法国邀请了百余个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社团和研究机构在此设立展台并举办各类活动,让普通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到巴黎气候大会当中。

除了各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专设展区外,大会还设置了多个大型新闻中心,供各机构、组织、国家、谈判集团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或组织活动。随着大会的深入,这些新闻中心基本时刻都保持运转,手机上的COP21应用程序中排满了大量活动。这些贯穿整个会期的主题活动在谈判桌外为参与气候谈判的各方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充分沟通凝聚更广泛共识,从而为大会成功“保驾护航”。

达成《巴黎协定》前的三个不眠之夜

内容丰富的边会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但在会场的另一端,气候谈判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12月5日,会期过半,工作组主席如期将48页的巴黎协定及决议草案交到大会主席法比尤斯手中。相对于2011年的德班大会提交给各国部长们的长达几百页的草案,这次大会第一周形成的文件无疑要简洁得多。但这份全文两万五千字的文件中仍然还有900多个括号,意味着各方还要在近千个问题上进行磋商、寻找平衡点,而谈判仅剩下一周时间。

第二周会议开始后,随着部长级高级别官员的加入,谈判进程骤然加速。在百余名部长发言阐述各自立场的同时,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为加快谈判进程,安排了新的工作机制,新设4个工作组分别就资金和技术转移的执行方式、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巴黎协议的长期目标和评估机制、2020年前应采取的行动这四个问题分别进行磋商。

12月9日下午,距离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计划闭幕日期还有3天,大会召开全体会议并公布了“巴黎成果”第一份草案文本。法比尤斯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近日的高强度谈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各方已在多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第一稿草案文本包括巴黎协议草案和决定草案两部分,并将此前的48页文本进一步压缩至29页,他要求各国部长就第一份文稿立刻分组讨论,解决剩余分歧,以达成所期望的巴黎大会成果。这一晚,对于所有国家谈判代表都是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各方对于大幅压缩的第一份草案文本产生了很多质疑,谈判进入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12月10日,大会即将进入原定闭幕日,经过9日整夜和10日一天的“奋战”后,巴黎协议第二份草案终于在当晚21点出炉。法比尤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7页的案文相比第一份草案更加精简、完善,进一步消除了协议中有分歧的选项,但要达成最终协议仍有工作要做,各方在区别责任体现、资金、减排力度等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10日晚,各缔约方谈判代表仅有两小时的时间研读第二份文件草案,并于23时30分之后继续就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各国代表步入会场,开始了第二个不眠夜。

12月11日,大会闭幕日全体休会,没有安排任何官方会议。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法国就核心问题邀请部分国家代表进行非正式的闭门磋商。在这一空档期内,由欧美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所谓“雄心联盟”成为了各方瞩目的焦点。笔者参加了“雄心联盟”于11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巴西等国加入联盟,使其“成员国”突破一百大关。但实际上,这一联盟只存在于“场外”,在正式谈判中并无发声,是一场有名无实的集体作秀,也并未给谈判带来任何实质性影响。而对于真正参加谈判的代表来说,11日才是最难熬的一夜,在最后密集的小范围磋商中,最后一稿文本就在这个夜晚逐步完成。

12月12日,大会进入加时赛。下午13时30分,经历了三个不眠夜的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召开全体大会。眼角湿润、声音几近哽咽的法国外长将主席提案提交给大会,宣布《巴黎协定》的最终稿出台。在6个小时后,这份第三稿文本经过细节错误修正最终获得一致通过。

三个不眠夜,三易其稿,最终达成了历史性的共识。只有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懂其中的可贵,落锤后的那一幕,也只有亲身参与谈判的代表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闭幕全体大会上,南非环境部长莫雷瓦引用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说:“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我走了很久。我努力不让自己止步。在这条路上我也曾迷失过,但我却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当爬过一座高山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多的山要攀登,我只是在这里稍加歇息,看一看身边的美好风景,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但我只能稍作停留,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还有责任,我不敢逗留,漫长的旅途还未到尽头。”《巴黎协定》是又一段漫长路程的第一步,人类发展前行的旅途还远未到尽头。

猜你喜欢
法比尤斯草案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
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修订草案征求反馈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