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产
业结构优化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需求在不断升级。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三大产业之间比例来看,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格局,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内部比例来看,每一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比如,第一产业内部牧业和渔业比重大大提高;从产品结构看,已不断得到优化。值得探讨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是什么?
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需要发展技术先进的企业;另一方面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如何发展技术先进企业和淘汰落后产业,动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力量,一个是市场力量。从政府力量来看,可以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市场准入以及行政强制等办法诱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产品。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产业结构。但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这只手往往在引导新兴产业方面更能发挥作用,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可以采取金融、财政等手段予以支持。只要符合条件政府就支持,对市场主体都应是公平对待的。但是在淘汰落后产业方面效果就不理想,比如明明知道小钢厂生产的钢材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但无法直接关闭,因为面对一个地区几千家小钢厂,政府真的不知道该从哪下手,特别是淘汰落后产业的成本政府无法承担,因为不可能用财政资金购买落后产能然后再关闭。我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小钢厂无法及时淘汰,根源也在于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市场这只手的力量是无形和残酷的,又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淘汰落后产业方面,功能更为显著。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落后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个别劳动时间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市场上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而价格出售,自然要赔本,进而被迫要关门。在外部竞争压力和追求利润动力的作用下,企业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结果。但是利用市场力量淘汰落后产业需要几个条件:雇佣劳动力的成本是一样的;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落后产业的利润率为负等。而问题是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同一个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需要为劳动力购买各种保险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则没有;生产的商品完全不同质不同价,优质产品自然价格高,劣质产品自然价格低,问题是相当多的消费者只看价格不看质量,宁肯选择价低质次的商品,最终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落后产业还有一定的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落后产业自然得不到淘汰。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政府角度而言,就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所有企业雇佣劳动力必须购买保险,形成同一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是一样的;负责对产品检测,保证所有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企业是生还是死由市场说了算。
从淘汰落后产业的窗口期来看,当经济上行的时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利润率高,自然就很难淘汰落后产业;当经济下行时,供大于求,利润率低甚至为负,自然就会被淘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下行通道,正是淘汰落后产业的最佳窗口期,我们需要牢牢抓住经济下行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机遇,不以GDP论英雄,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效益有质量和可持续增长。要敢于用今天的“退一步”换来明天的“进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