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登高词

2016-01-27 03:42:56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辛弃疾内容

王 旭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论辛弃疾登高词

王旭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辛弃疾的登高词流露出不同的心态与感受,形成了独特的内涵与特色。通过对稼轩登高词与登高活动的考证,分析其登高词蕴含的内容:咏物兴情、思乡生情、怀古抒情、离别惜情。通过对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发现其登高词具有境界阔大、浪漫主义色彩浓郁、时空变幻莫测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辛弃疾;登高词;内容;艺术特色

从《诗经》开始,以登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便不断涌现,萧统《昭明文选》的卷十一与卷二十二专门列出了“游览”这一类目。《瀛奎律髓》中对“登览类”解释说:“登高能赋,于传识之,名山大川,绝景极目,能言者众矣。拔其尤者以充隽永,且以为诸诗之冠。”①到了唐宋,登高作品更是兴盛,杜甫的《登高》便是唐代登高题材的代表作,作为有宋一代的词中也不乏登高的名作,而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作家。

由于辛弃疾人生经历特殊,且常以英雄自诩,使得他的登高词流露出不同的心态与感受,这些形成了他登高词独特的内涵,对后世的登高作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对辛弃疾登高词的研究集中于其爱国思想,这对于全面地考察辛弃疾的登高词是不够的。因此,本文拟对辛弃疾的登高词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其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登高词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一般来说,“登高”是指“(1)上到高处;(2)重阳节登山叫登高”。②但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元素,“登高”往往包含其他一些内容:怀古、游记、思乡等,因此笔者对登高词进行广义上的鉴别,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者亲身登上高处,实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二是作者在梦境中或以其他虚幻的方式想象自己登上高处,虚写登高的所见所闻。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心理活动,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登高,但描绘的情景或抒发的感情,唯有登高才能感发,因此也将其归为登高词。

根据对登高词的界定及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辛弃疾的词作进行考察汇总。“辛稼轩从事于各种社会活动、并且也从事于诗文歌词创作活动的年代,是从公元一一六一到一二〇七这四十六年。”③本文主要考查这四十六年中辛稼轩的登高活动,汇总如下:

时间地点登高词数目南归初年至宋孝宗八年冬(1163年~1181年)江、淮两湖22宋孝宗淳熙九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82年~1192年)带湖30宋光宗绍熙三年至绍熙五年(1192年~1194年)三山3宋光宗绍熙五年至宋宁宗嘉泰二年(1194年至1202年)瓢泉17宋宁宗嘉泰三年至宋宁宗开禧三年(1203年~1207年)两浙、铅山4补遗5

从表中可看出辛稼轩共作登高词81首,其中中晚年时期是其登高词的高产期,尤以宋孝宗淳熙九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为盛,这一时期是稼轩一生中被迫归隐的时期。在归隐时期,虽然他一方面想躬耕田园,超尘脱俗,但另一方面他的爱国热情不衰,往往心中郁积不平之气,所以想借登高临远来排遣。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在这一时期稼轩的登高词如此之多。

二登高词的内容

经过上述对辛稼轩登高词与登高活动的考察,我们发现他的登高内容如下:

1.咏物兴情。

登高词中所咏之物多为楼、阁、台等建筑,这类词作多数先描写所咏之物或其周围环境,这些景物又触动作者的内心,让作者有感而发。

如《满江红·题冷泉亭》下片: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④

这首词咏的是杭州名泉,下片直赋冷泉,紧接着写亭,六个短句从各个方面道尽冷泉及亭子的幽美动人。跨上亭上的词人“醉舞”“浩歌”,“醉舞”表现了他兴致高昂,“浩歌”表现他慨叹深沉。最后一句“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游子之恨。

还有一部分咏物词不是描写亭台楼榭,而是其他事物,如《念奴娇·和韩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第356页)、《水龙吟》(第753页),所吟咏的对象分别为冬雪、范南伯家文官花。

2.思乡生情。

辛弃疾的登高词中有一部分是思乡怀人之作,在这些作品中,稼轩常以女子的形象自居,以女子的口吻来诉说自己对家乡、对恋人的怀念。所以这部分作品往往是“神登”,只是作者内心的想象并未付诸实践。

如《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6~7页)

这是一首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恋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上片为女子渲染了一个凄清的氛围,为下片抒情作铺垫。下片将女子的含羞含情的相思情愫刻画地入木三分,女子的这种情态在末句“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达到顶点。女子欲爱不得,欲罢不能,内心充满了惶恐与矛盾:她羞上层楼,怕见平芜,却又不由自主登楼远望。在这里,作者借“上层楼”这一动作将其内心的惶恐与矛盾外化出来,“登高”在这里让女子有所寄托。这里尽管是虚写,却比实写更具力量,能够勾魂摄魄。

3.怀古抒情。

登临怀古词在稼轩登高词中占据了大部分,不仅是稼轩登高词的代表之作,也是其全部词作的扛鼎之作。“登临怀古”登临只是一种凭借,其主要目的是怀古述志。辛弃疾的登临怀古词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揭露南宋统治者荒淫腐败;二是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⑤由于时代加之社会的原因,其建功立业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因此在词作中往往流露出壮志未酬的郁闷之情。

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词作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75页)作者在这首词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孤独无依的“游子”,满怀愁绪,忍不住看吴钩而拍栏杆,企图将心中的愁苦愤懑之情宣泄出来。因此,在这些显示其情绪忽高忽低的动作里,蕴含着他空有一腔报国无门之志却没人理解,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人重用的愤懑。而“无人会”三字更是加深了作者的落寞,这一腔爱国热血只能郁积心中难以诉说。此类登高作品是稼轩的扛鼎之作,集中展现了他毕生之志。

4.离别惜情。

研究辛弃疾的登高词,我们发现其中不少写送别或饯别的词作。如《满江红》:

今古恨,沉荒垒。悲欢事,随流水。想登楼青鬓,未堪憔悴。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尊里。(183页)

这首词下片设想自己日后也将思念友人,所以“想登楼”,想借登高眺望友人的身影,却是“孤舟月淡人千里”,写足了惜别之意。上片劝友人莫登高,下片是自己忍不住想登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充分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别离的痛苦。

此外,辛弃疾登高词中类似的作品还有《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第323页)、《虞美人·送赵达夫》(第342页)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登高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登高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选取特征性的意象,营造阔大的境界。

辛弃疾以开阔的英雄气度,创造了神奇阔大的意象,并构造出雄豪壮阔的境界。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神奇阔大的意象主要来源于历史英雄人物与具有特征性的自然景物。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了孙权、刘裕两位历史英雄,这两位历史英雄现已无处寻觅,他们的丰功伟绩也被风雨吹打而消逝。作者将两位英雄人物放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增添了许多苍凉与悲壮,境界阔大雄浑。在下片中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仍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心愿,但却没得到器重,从而发出个人在国家社会面前的无力感叹,承接上片宏大的历史苍凉感,营造出一种阔大而又悲壮的境界。再如《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中“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19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等等,这些历史英雄人物以及事迹的引入,使词的艺术境界阔大深远。

2.运用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辛弃疾的词具有超常的想象力,他的想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场景都在辛弃疾的脑海里经过想象力的加工汇诸笔端,让人叹为观止。这种不受约束、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然包含着夸张的手法。

比如《满江红·题冷泉亭》中:“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第126页)这两句词融合了神话传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了飞来峰的奇幻空灵。又如《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以时间的久远、空间的浩大来表明云洞的气势不凡,展现造物者的神奇。当然,“插天开”也含有夸张的成分,这样的描写让云洞变得神幻雄奇,增添了不少浪漫主义色彩。这样的例子在登高词中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3.通过时空的转换,体现人生价值。

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经常触及遥远的历史年代,借古喻今,慨古讽今,引入历史事件或传说,而且体现的空间广度也是变化神奇,转换莫测,从而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摸鱼儿》下阕: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51页)

在这首词的下片中,作者将汉武帝时期的陈皇后、汉成帝时期的赵飞燕以及唐玄宗时期的杨玉环三个时期的人物脱去时空规定的历史画面,杂糅到同一个场景中去。以打入冷宫的陈皇后自喻,以专宠一时的赵飞燕、杨玉环比喻政敌,暗含自己政治失意与奸邪小人当道有关,借古讽今,表达了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被弃用、不能有所作为的生命之愁,体现作者在有生之年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价值观。

运用历史事件或传说以及空间变换去展现自我价值观的登高词不在少数,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75页)等,这类词作借古讽今,表达作者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志。

此外,辛弃疾的登高词还具有其他的艺术特色:采用散文化的手法、大量用典和语言精炼等,上文详述的三点是其登高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词能够在两宋文坛上“屹然別立一宗”,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数量惊人,更重要的是其词内容丰富多彩,综观辛弃疾的登高词,我们可以发现其登高词不仅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境界阔大、浪漫色彩浓郁、时空变幻莫测等。辛弃疾的登高词在两宋词史上的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发掘。

注释

①方回:《瀛奎律髓》,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1990年版。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③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④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版,第126页。为了行文方便,只在首次引用时注明编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代等,若有再次引用则会随文标注页码。

⑤孙克强:《唐宋人词话》,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97页。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6.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朱德才.辛弃疾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邓广铭.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唐圭璋.词话丛编[M].上海:中华书局,2005.

Class No.: 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Discussion of the Ci Poetry of Ascending a Height Written by Xin Qiji

Wang Xu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the Ci poetry of ascending height written by Xin Qiji revealed different mentalities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 forming a uniqu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Ci poetry of ascending height ,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different contents in his Ci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we found out the distinct artistic features of those Ci poetry, such as wide realm , strong romanticism , uncertain space-time and so on.

Key words:Xin Qiji; Ci poetry of ascending a height; content; artistic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12-0124-3

作者简介:王旭,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辛弃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12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中华诗词(2020年6期)2020-12-14 07:46:10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琅琊榜》浅评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8:54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5:03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7:46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辛弃疾?星期几?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