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改善民族关系的战略性举措——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6-01-27 07:17李儒忠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校

李儒忠

(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项改善民族关系的战略性举措
——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李儒忠

(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在新疆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同时在升学考试和社会考试等相关政策上进行调整,对民语和英语一视同仁,支持和鼓励汉族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学习民语,进行这样一项教育改革,对新疆民族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根据本文的调查,这样的安排符合相当多汉族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关键词:学校;民语;英语

在新疆国民教育系列的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课程,同时在相关政策上进行调整,在升学考试(中考、高考和考研)和社会考试(职称考试、招工招干考试等)中对民语和英语一视同仁,支持和鼓励汉族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学习民语,笔者认为,进行这样一项教育改革,对新疆民族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2年,张春贤书记就新疆双语教育问题作了若干指示,其中一条谈到:“要试点倡导各民族互学语言,研究能否在汉语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可以替代英语,在政策上也可以给予指导和扶持。”

“各民族互学语言”是我们党一贯的治疆方略之一。“在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替代英语”,这样一个涉及新疆教育制度安排的重大改革意见,以往也有不少人提过,在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政协会上也有不少代表和委员提过。

在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自主决定的前提下,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开设民语课程供学生选学,并在相关政策的调整支持下,逐步在升学考试和社会考试中对民语和英语一视同仁,对那些自愿选学民语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民语替代英语”,在新疆,这是一件大事。

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口约1000万。由于维吾尔语活力值比较高(语言使用功能较强),维吾尔族特别是南疆维吾尔族高度聚居的地区,能够熟练掌握民汉双语的人比较少。近年来随着双语教育的快速推进,“民考汉”及“双语班”学生日益增多,这一情况开始有所变化,但要指出的是,虽然近年来能较熟练地掌握民汉双语的人有大的增长,但若要达到我们的期望,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汉语系的中、小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曾一度开设维吾尔语课,后来完全中断了。由于几十年来,汉语系学校不开维吾尔语课程,因而新疆汉族群众中懂维吾尔语的双语人较少,远远少于少数民族群众中懂汉语的双语人。

新疆汉、维两个民族(北疆主要是汉族和哈萨克族)中懂对方语言的双语人比例很低,这已成了新疆的一个基本社情、民情,半个多世纪来没有太大改变。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沟通的工具,相互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是民族间了解沟通最基本的条件,从而也是改善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提供保障,让汉族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能学习民语,使新疆民、汉青年相向而行,相互学习,掌握双方的语言,这对新疆的民族团结、长治久安,堪称一项伟大的战略布局,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从政治上来讲,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可以真正落实各民族“互学”语言,从而体现一种对民、汉两种语言地位的同等尊重,呈现一种平衡、平等的局面。不少学者都曾指出过这一点。

例如,马戎曾说:“建议改变双语教学单向学习模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南疆、北疆)的汉语学校中开设当地民族语文课。”[1]“如果这些地区的汉语学校开设民族语文课,不仅体现了民族平等,而且可培养一大批掌握维语、哈语的汉族人才,对加强政府各项工作和许多行业在新疆的发展非常有利,特别是可以为未来培养出一大批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队伍。从建国60 年的经验来看,这是改善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战略性举措。”[1]覃爱玲说:“在新疆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是一项根本性重要的政策。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切记切记,不能只要求维族学习汉语,也要非常大力地要求、鼓励甚至奖励当地汉族学习维语,尤其是跟公共服务相关的职业。这样的交流如果顺利,二三十年过去后将是另一种景象。”[2]贺卫方说:“通过双语教学,能够让一个人从小奠定对对方民族的了解,是有必要的。但应是双向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小孩学习汉语,我觉得汉族孩子是不是从小也学维语?”[3]

全疆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汉族学生有140万,*数据来源于《新疆教育统计年鉴》(2013)。其中10%选学民语,就是14万,20%选学,就会有近30万。这样数量的汉族青年学习民语,对新疆确是一件大事!

提出基于学生自愿基础上的“民语替代英语”,有一个大的背景,那便是目前社会上“全民学英语”现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叫停全民学习英语热潮。这些代表、委员认为,掌握外语本身是一种技能,英语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无须全民学习,也不应成为人们应试的工具、生存的门槛和炫耀的资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曾说:“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4]“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畸形的语言格局: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4]同时他还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学生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2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浪费。”[4]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指出:“我国不应该把英语教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没发现哪个国家,把一门外语学科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5]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雷珍民委员说:“我去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国家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的硬杠杆。这值得深深反思,如果文化不自信,我们就很难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6]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指出:“你可以看一看前几年中国培养的那些大学生,现在还有没有10%的人在使用外语?如果你致力于对外交流,你可以去考托福、雅思。培养人关键要人性化、多元化,要因材施教。”[7]

人民网2013年3月14日推出网络调查“代表呼吁叫停‘全民学英语’,您咋看?”,截至2013年3月15日10时,共有10602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67.7%的网友(7179票)选择“支持,只为应试,和实际工作不沾边”;6.1%的网友(645票)选择“反对,掌握了解一门外语没坏处”。[8]

新华网于2013年3月15日就“你怎么看近些年的英语学习热”这一问题发起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3月21日15点30分,仅有18%的受访者对学习英语持支持态度。[5]

腾讯网也曾针对“对你个人而言,英语教育是否足够”这一问题开展过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46781名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习“太多了”,占受访者总数的82%;有9967名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习“还不够”,占受访者总数的18%。[5]

凤凰网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网友认为中国人学英语过热。[9]在“你赞同政协委员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的说法吗?”这一调查中,选择“赞同”的占89.26%(199890票),选择“反对”的占5.68%(12721票),选择“不好说”的占5.06%(11334票)。在“你认为英语在中国过热了吗?”这一调查中,认为“过热了,盲目的英语热浪费社会资源”的占93.37%(205427票),认为“没过热,是英语本身越来越重要”的占5.45%(11995票),选择“说不清”的占1.18%(2594票)。在“你认为当前国内英语教学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认为“英语教学弱化了汉语言学习”的占16.9%(37414票),认为“比重过大,耗费大量社会教育资源”的占26.29%(58221票),认为“本末倒置,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占41.89%(92750票),认为“英语教学本身水平不高,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占14.04%(31084票),选择“其他”的占0.89%(1967票)。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真正出来工作就业,却很可能一辈子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10]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在以中文为母语的国家,英语居然成了我们在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当我们的学生在为学英语困扰无比、耗费大量精力的时候,国外的学生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只要自己不乐意就不用为学中文浪费哪怕一丁点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因学习英语而荒废正常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恐怕绝非虚言。[10]

大量网民在网上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对“全民学英语”持批评态度的网民占到九成以上。网民们指出:“英语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讲一辈子也不用,不如把学英语的时间、精力用到其他方面。”[11]

代表委员们和广大老百姓的这些声音,值得重视。我们查阅了一些国家对外语的看法及教学中对外语课程的设置,确实如代表、委员们讲的那样: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全民学外语”。

“全民学英语”热在新疆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对新疆这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的地区,其危害较之内地更加严重。新疆汉语系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许多学校已从一年级)学英语,学到中学、大学,考研、读研还得学。几代人这样学下来了,现在回头看一看,又有多少人在使用英语?王新陆常委曾问这一比例有没有10%,在新疆我们要问这一比例有没有1%或者1‰?!

有人说,英语很重要,不仅目前,今后几十年英语都将是世界交际语言,这是有道理的,因此国家应该重视英语学习。但是,如目前这般“全民学英语” 的状况却是不正常的,在新疆尤其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要在新疆工作,他们一生中基本很少使用英语。而民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调查显示,汉族学生毕业后愿意在疆内就业的,南疆学生占六成,北疆学生占五成(实际上,历年南、北疆毕业的学生在疆内就业的超过九成)。在疆内工作和生活,民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调查还显示,目前在校学习阶段,日常不同程度使用民语的学生,南疆占七成,北疆占六成。因而,学习、掌握民语在新疆是有用的、是重要的。

新疆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供学生选学,具不具有可行性,最基本的一条是汉语系学生和家长愿不愿意接受这一重大制度变革,他们是否愿意学民语,以及在相关政策和制度调整后是否愿意放弃英语学民语(或同时学英语),这是这项改革能否进行,甚至该不该进行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调查组*问卷调查主持人员:权会琴;各地问卷调查负责人员:王继青(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梁玉春(喀什师范学院)、刘萍(喀什市教育局)、周慧琴(叶城县教育局)、王秀丽(泽普县教育局)、黄明(莎车县教育局)、张高潮(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教育局)、孟毅(伊犁师范学院)、安海燕(福海县教育局)、古丽扎达 (阿勒泰市教育局)、娜黑玛·铁了别尔德(塔城地区教育局)。选择了生活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哈萨克族聚居的北疆三地州(伊犁、塔城、阿勒泰)的汉语系大、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各地教育局和相关高校的支持下,进行了一万多人次参与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那里汉族群众的意愿。

此次调查得到的信息很多,最重要的结论是:南、北疆汉语系的学生,半数以上表示民语对他们的就业和生活有用(见表1);赞成各民族互学语言(见表2);如开设民语课,愿意选修(见表3);希望自己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见表4);将来愿意在疆内就业(见表5);日常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民语(见表6)。

表1 维语(哈语)对今后就业和生活的作用 单位:%表2 对各民族互学语言的看法 单位:% 非常有用比较有用用处不大根本没用南疆2440315北疆16334012很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必要南疆3349144北疆2650195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表3 选修学校开设维语(哈语)课程的调查 单位:% 表4 希望自己成为“民汉兼通”双语人才的调查 单位:%会不确定不会南疆443323北疆333730希望不希望无所谓南疆72819北疆571429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表5 希望将来在哪里就业的调查 单位:% 表6 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使用维语(哈语)的机会 单位:%家乡疆内疆外南疆213742北疆163648比较多偶尔用基本不用南疆264331北疆183943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注:南疆问卷共4272份,北疆问卷4185份。

概括来看:认为民语对生活和就业有用的南疆学生有六成多(64%),北疆学生有近五成(49%);认为各民族互学语言有必要的南疆学生有八成(82%),北疆学生有七成多(76%);会选修民语课程的南疆学生有四成(44%),北疆学生有三成(33%);希望成为“民汉兼通”人才的南疆学生有七成(72%),北疆学生有近六成(57%);希望在疆内就业的南疆学生有近六成(58%),北疆学生有五成(52%);日常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民语的南疆学生有近七成(69%),北疆学生有近六成(57%)。这里要指出的是,对选修民语不确定的学生若按其中一半最终决定选修来计算,那么选修民语课程的南疆学生就有六成(61%),北疆学生就有五成(52%)。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一些具体分析:

一是尽管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但调查结果确切表明:南北疆的汉族学生多数认为民语对他们的生活、就业是重要的、有用的,他们愿意成为“民汉兼通” 的人才,将来愿意在疆内就业,愿意学习民语课。

二是持上述观点的学生,南疆多于北疆,在所有选项上,南疆学生赞成的比例基本在六成以上。这一差距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南北疆社会语言环境不同,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占比远远高于北疆三地州(见表7)。两地民语的使用功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直接影响到两地汉语系学生对民语的看法。另一重要原因是,近些年来,南、北疆“民考汉”人数增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地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哈萨克族学生中的“民考汉”学生2011年底已达三成(31.37%)。也就是说,近1/3的哈萨克族学生转用汉语在学习、交际,而且哈萨克族中的“民考汉”学生还呈现着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这种状况和趋势,深刻地改变着当地的语言生活。而与此同时,南疆的变化则没有这么大。维吾尔族中的“民考汉”学生近十年也在增长,但至2011年底,维吾尔族中、小学中的“民考汉”考生占比仅一成(14.14%)。

表7 2013年各地区民族成分比较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4)。

三是南疆三地州学生在认识上也有不小的差异。在“你认为维吾尔语对你今后的就业和生活的作用”这一调查中选择“有用”的,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62%、62%和77%;在“对各民族互学语言的看法”这一调查中认为“必要”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82%、79%和89%;在“如果在你的学校开设维吾尔语课程,你会选修吗?”这一调查中,选择“会”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40%、50%和61%,选择“不确定”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6%、26%和26%;在“是否希望自己成为‘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这一调查中,选择“希望”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70%、69%和85%;在“希望将来在哪里就业”的调查中,选择“疆内”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48%、52%和88%;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使用维吾尔语的范围和机会”的调查中,选择“比较多”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21%、38%和38%,选择“偶尔用”的上述三个地区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46%、31%和42%。

综合来看,和田学生在几个项目上选择赞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学生。他们确定会选学维吾尔语课的达六成,认为维吾尔语“有用”的近八成,而赞成各民族互学语言、愿意成为“民汉兼通”人才及愿意在疆内工作的都接近九成,平常使用维吾尔语的也达八成。这样高比例的汉语学生认可维吾尔语,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

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相比,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在人口中的占比要高得多,近些年在开放程度、旅游、流动人口增长等方面,和田远低于喀什,因而维吾尔语在和田的使用功能也就大很多,这直接影响着汉族学生的切身感受。

四是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调查组在南疆的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北疆的伊犁师范学院都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他地方都是中小学。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你认为维吾尔语对你今后的就业和生活的作用”这一调查中,就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中小学受访者、喀什师范学院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受访者这两类文化程度不同的受访者而言,选择“有用”的占比分别为62%和69%;在“对各民族互学语言的看法”的调查中,上述两类受访者选择“必要”的占比分别为81%和84%;在“如果你的学校开设维吾尔语课程,你会选修吗?”的调查中,上述两类受访者选择“会”的占比分别为42%和51%,选择“不确定”的占比分别为35%和27%;在“是否希望自己成为‘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的调查中,上述两类受访者选择“希望”的占比分别为70%和79%;在“希望将来在哪里就业”的调查中,上述两类受访者选择“疆内”的占比分别为49%和80%;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使用维吾尔语的范围和机会”的调查中,上述两类受访者选择“比较多”的占比分别为23%和32%,选择“偶尔用”的占比分别为44%和43%。

综合来看,几个选项中大学生的选择比例大都高于中小学生,这可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大学生更加成熟,判断问题更加理性。比如在回答“希望将来在哪里就业”这一问题时,中小学生一半以上回答“在内地”,而喀什师范学院的学生选择“在内地”的只有23%,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选择“在内地”的只有12%。这很能说明问题。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选项上的差异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社会阅历的丰富,汉族青年学生对民语社会功能的认识更客观、更实际,包括对自己的未来(就业)的期望也会更实际。调查中,喀什汉族大学生有八成、和田汉族大学生有九成表示毕业后在疆内工作,其中喀什有24%、和田有31%的汉族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在当地就业。这样一种心态是十分现实的。

五是南、北疆学生家长及学校教师对民语的认可度和对学生学习民语的赞成比例也超过了50%(见表8)。

表8 南、北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民语的认可情况   单位:%

较之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更实际、更理性,因而更可信也更有参考价值。五成的家长认为民语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就业有用,近八成家长赞成各民族互学语言,六成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有近五成家长希望孩子在疆内就业。教师中更是有六成认为民语对学生有用,五成教师希望孩子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南疆汉族教师和家长们的这种心愿需要得到重视!

当然,许多汉族家长和学生认同维吾尔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认同在各类考试中以维吾尔语代替英语并不是一回事,但它至少可以说明具有这种替换的可能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研与论证。

在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让汉族学生自愿选学,并逐步调整相关安排,将民语和英语同等对待,这其中,人们对英语的看法和态度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次调查中我们注意了这个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南北疆的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对英语和民语都是十分重视的(见表9、表10和表11)。

表9 学生对英语及民语的重视程度   单位:%

表10 家长对英语及民语的重视程度   单位:%

表11 教师对英语及民语的重视程度   单位:%

上述这些调查数据显示:当下,学生、家长和教师有80%的人认为英语有用,在“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民语和英语哪个更重要”,“如果中考、高考可以自由选择,你会选的第二语言是什么”等调查中,选择“英语”的比例远高于民语。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们的这样一些认识是在情理之中的。

前文我们引用过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的一段话,说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4]而且从小学管到大学、研究生,管到职称评定、寻找职业等,管一辈子。这确实十分荒谬、畸形,但现实中却实实在在地这么存在着。

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如此“热”,如此“厉害”,因而人们重视它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生活在南、北疆的人们也一样。什么时候英语不再那么热、那么重要,人们的态度自然也会不一样。

今天,我们在研究开设“民语课堂”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当下英语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考虑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英语、英语学习的态度和需求。对于期望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学子们,学习英语是必须的;对于打算以后到内地甚至国外读书、深造的,英语是必须学的;对于将来到内地就业的,如何确定第二语言学习计划也应慎重。对前面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些准备在新疆读书、新疆就业、愿意学习民语的学生来讲,其中相当部分认为民语重要,英语也重要,选学民语,同时也学英语。

综上,可以就“新疆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问题做出一些结论了。一是历史事实表明新疆学校全部开设英语,学生学英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学校开设民语对汉族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新疆各民族相互沟通、了解,这对新疆民族关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二是调查显示,新疆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群众意愿,具有可行性。三是在推行此项改革时,要充分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四是推行此项改革,应坚持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可以选学民语,可以选学英语,也可以同时选学民语和英语,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五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因而新疆若是进行此项改革,符合法律规定。六是政策上的“扶持与指导”,即教育(升学)考试和社会考试方面政策的调整,给民语与英语同等效力,需要适时完成。[12]

参考文献:

[1]马戎.新疆城镇发展和双语教育的进程——南疆地区两个专题调研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11,(2):159~172.

[2]覃爱玲.新疆印象[EB/OL].http://user.qzone.qq.com/622006456#!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78352738,2010-07-06.

[3]贺卫方谈新疆:族群间矛盾不应掩饰而要外显[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njiang/baodao/detail_2010_11/08/3035552_1.shtml,2010-11-08.

[4]张树华.“英语热”耗费大量教育资源 教学陷怪圈[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3lianghui/2013-03/11/content_28208256.htm,2013-03-11.

[5]全民学外语弊端初显[N].中国消费者报,2013-03-27.

[6]雷珍民委员:文科硕博考试应推行新方案[EB/OL].http://www.ce.cn/xwzx/gnsz/zg/201303/14/t20130314_876609.shtml,2013-03-14.

[7]争议:高考英语该不该取消?[N].扬子晚报,2009-03-06.

[8]近七成网友认为“全民学英语”只为应试[EB/OL]. http://www.xici.net/d185063527.htm,2013-03-15.

[9]你认为英语在中国过热了吗?[EB/OL].http://survey.ifeng.com/news/2911.html,2013-03-12.

[10]“全民学英语”有必要吗?[N].每日新报,2013-03-15.

[11] 英语退出高考是“乌龙” 网友再叹心碎了[EB/OL].http://edu.sina.com.cn/en/2013-10-11/123877314.shtml ,2013-10-11.

[12]李儒忠.关于双语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1):5~23.

[13]李儒忠.论“民考汉”[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3,(2):12~21.

【责任编缉:甘海燕】

A Strategic Move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ationalities

LI Ruzhong

(XinjiangBilingualEducationExpertCommittee,Urumqi830002,China)

Abstract:Offering courses of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chools of Han langu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adjusting the policies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social examination, that is,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English language will be treated equally, support and encourage Han students to learn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voluntarily. To carry out such a education reform i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Xinjiang. According to a survey in this paper, such arrangemen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shes of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in a sense, is of realistic feasibility

Key words:school;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English

作者简介:李儒忠(1942—),男,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教授,研究方向为双语教育。

收稿日期:2015-01-30

DOI:10.16713/j.cnki.65-1269/c.2015.04.00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15)04-0047-08

猜你喜欢
英语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学校推介
上学校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