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2016-01-27 14:45赵庆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阿托阿司匹林硬化

赵庆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赵庆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98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稳定性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及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良好,可显著缩小斑块面积,降低不稳定性,具临床推广价值。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其防治心血管效果显著,但随着应用愈加广泛,逐渐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有患者发生血栓现象[1]。因此,本院予以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98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23:20,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40±6.17)岁,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症19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27:28,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0.20±6.70)岁,伴糖尿病8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症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00,25 mg×100片)治疗,100 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9,20 mg×7片)治疗,10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最大厚度×最大直径)以及稳定性变化情况(斑块不稳定率=不稳定斑块数/斑块总数)[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斑块面积为(26.35±1.21)mm2,治疗6个月后斑块面积为(25.12±1.15)mm2,治疗12个月后斑块面积为(19.40±2.13)mm2;对照组分别为(26.40±1.35)、(25.76±1.37)、(22.19±2.48)mm2;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稳定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不稳定率为90.60%,治疗6个月后不稳定率为72.30%,治疗12个月后不稳定率为59.40%;对照组分别为91.20%、90.30%、83.70%;治疗后6、12个月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在内皮诱导血小板活化,从而促使形成血栓,另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也是炎性反应过程,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疾病具密切联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斑块面积[(19.40±2.13)mm2]明显小于对照组[(22.19±2.48)mm2],且治疗后6、12个月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72.30%、59.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0.30%、83.70%)(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还会降低斑块的不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作用,因此可减少形成血栓。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的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该药物可以抑制肝脏内合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还可降低患者血浆中血清脂蛋白及胆固醇浓度,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抑制形成血栓[3,4]。另外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血管再生,提高脑微血管的抗损伤能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患者的脑功能,还可通过降低谷氨酸介导兴奋性中毒,且对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神经再生及形成突触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保护患者局部缺血脑组织的神经元[5]。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协同作用,因此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更为显著地缩小斑块面积,提高稳定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可缩小斑块面积,降低斑块不稳定性,避免形成血栓,减少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丁东新,薛冰,沈琪,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NF-α、IL-6水平与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1-62.

[2]任坤,陈春怡,胡燕萍,等.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0(11): 4311-4313.

[3]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2,9(15):524-525.

[4]陈锦雄,陈炳星,陈国新,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3):1236-1238.

[5]韩居才,杨莉莉.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实用老年医学,2012,2(2):148-1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85

2015-11-19]

467000 河南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阿托阿司匹林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