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气管疾病诊治

2016-01-27 10:19李俊琼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42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城市鸡场规模化

李俊琼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200)

鸡气管疾病诊治

李俊琼 (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200)

鸡气管疾病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见高发,争取及早发现并实施有效的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传染率和病死率。掌握本病发病规律,结合临床症状特点、流行病学特点、致病诱因等,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有利于解决本病防治方面的实际问题。

鸡气管疾病;致病因素;症状鉴别;综合防治

1 鸡气管疾病症状

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呼吸杂音,发病鸡喉咙发出“咯咯”声,或类似 “呼噜”的异常声音,在夜间鸡群歇息时可明显的辨识出本病发病个体。发病鸡病初一般饮食欲正常或稍减,若无有效对症控制措施,随继发或并发感染加重,病鸡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上呼吸道炎症,如流泪、流涕、眼疾等;气管、支气管卡他性炎症;呼吸杂音(肺啰音);与呼吸系统相邻器官、组织病变 (肝、肾、淋巴病变,胃肠道病变等),最终引发全身症状并可致死。临床实践中,本病对低龄雏鸡危害较大,致死率极高 (50~60%以上),育成鸡、中大鸡发病后病死率不高,多转为慢性、消耗性病征,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止,机体逐渐消瘦、呈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

2 鸡气管疾病流行特点

本病呈常年发病,不同品种、性别、日龄、功用的鸡均易感,一般以初春、秋冬季温差波动较大时发病率最高,危害性也较大。

3 鸡气管疾病成因分析

本病的致病因素较复杂,包括病原性感染 (病毒、致病菌、某些寄生虫)、异物源刺激 (粉尘、刺激性有害气体、超冷空气)。

4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以症状鉴别,呼吸杂音是最直观的症状之一,病鸡常伴流泪、流涕、眼结膜炎等;剖解病死鸡常见鼻腔、气管、支气管炎性病变,其内有浆性分泌物至干酪状栓塞等。由于本病致病因素复杂、致病原多元化,要准确鉴定原发病 (致病原)需采取实验室方法,这有利于开展有效的对症控制。

5 综合防治

5.1 主动衡控温差波动

初春、秋冬季骤然大幅降温,以及四季气候变化过大(气温偏低)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规模化鸡场在高发季节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鸡舍恒温保暖问题,积极消除冷应激因素,就可以有效减少发病。

5.2 消除不良应激因素

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鸡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鸡舍内温湿度控制不当、卫生治理不严、消毒灭源不到位、通风换气不良等,是引起本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鸡场应结合本场实际,根据鸡群当前生长阶段,合理调控好鸡舍内温湿度(1~7日龄雏鸡 31~33℃、 湿度 65~70%; 8~15日龄 28~30℃、湿度60~65%;16日龄以后可循序渐进降温至脱温下架),及时清扫鸡舍内粪污及陈旧垫料,之后实施到位的消毒灭源处置,最大化降低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5.3 均衡营养增强鸡体质

养殖过程中科学配制饲料是关键,要确保日粮中蛋白、维生素、矿微、能量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全价且符合鸡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这样就能增强鸡的体质和抗病力,从而减少发病。

5.4 加强群体监测及实施无害化处置

规模化养鸡不可避免会发生个别发病及病死的现象,必须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从鸡的饮食、呼吸、精神状态、粪便等多角度观察,及时发现群中带病及病死个体,迅速撤离原发病舍,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同时做好相关隔离治疗、舍内污染物、病死禽尸的无害化处置等,迅速排除循环传染风险。

5.5 坚持全进全出管理制

规模化鸡场养殖期末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度是最利于长远发展的管理方法之一,在本批次商品鸡群全出后实施到位的清场、扫除、消毒处理,并坚持3月左右休养期,可以大大降低下一批次养殖的历史病复发风险。

5.6 治疗方法

本病治疗需遵循 “广谱、高效、多元兼顾”的原则,笔者推荐实用处方为:整群防治采用 “复方黄芪多糖散 (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强剂等)”,按0.2~0.5%拌料投喂,1~2剂/d,连喂7~15d。重症不食病例治疗常用 “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 (0.1ml/kg)+头孢噻呋钠或氨苄西林钠 (0.1g/kg)”混合肌注,1剂/天,3d,同时口服 (灌服、混饮)复方电解多维液 (含多种动物必需的维生素、矿微、能量物质等)至痊愈。

李俊琼 (1981.11-),女,辽宁省海城市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

猜你喜欢
海城市鸡场规模化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难忘的接力比赛
家乡的草莓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
规模化鸡场生产成本构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