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40例

2016-01-27 22:53刘学春
中医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刘学春

(郑州瑞龙医院,河南 郑州 450100)



·临床研究·

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40例

刘学春

(郑州瑞龙医院,河南 郑州 450100)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低钠、低脂肪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合理休息。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脾祛湿方(党参、生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莱菔子、白及、蒲公英、浙贝母、炒谷芽、炙甘草)加减。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健脾祛湿方/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1],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发于各种年龄阶段,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现代医学多认为,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有关[3],多采用对症治疗,但病情多易反复。2014年8月—2015年5月,笔者采用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炎的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 a。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0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标准。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可见食欲缺乏、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有少量消化道出血。其中浅表性胃炎内镜可见红斑(点状、片状和条索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出血等基本表现;萎缩性胃炎内镜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颗粒或节状改变等基本表现。

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钠、低脂肪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合理休息。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402316),1次20 mg,1 d 2次;阿莫西林胶囊(由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批号4140024),1次0.5 g,1 d 3次;硫糖铝口服混悬液(由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501),1次10 mg,1 d 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祛湿方,药物组成:党参30 g,生白术30 g,半夏15 g,陈皮10 g,茯苓15 g,莱菔子30 g,白及12 g,蒲公英20 g,浙贝母15 g,炒谷芽20 g,炙甘草6 g。加减:呕吐、嘈杂者,加黄连12 g、吴茱萸3 g、乌贼骨20 g、煅瓦楞30 g;呕吐苦水者,加旋覆花10 g、竹茹15 g、黄连6 g;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干姜10 g、吴茱萸6 g、砂仁12 g、白豆蔻15 g;腹痛夜间加重者,加丹参20 g、檀香6 g、川楝子15 g、乳香15 g、没药15 g;胁肋胀痛者,加柴胡10 g、香附30 g、枳壳15 g、厚朴花10 g;饥不欲食、口干不多饮者,加黄芪20 g、石斛20 g、玉竹15 g、辽沙参30 g、麦冬20 g、百合20 g。1 d 1剂,水煎,早晚温服。

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5]的诊断标准。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标≥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标≥70%~<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标≥30%~<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标<30%。

5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范畴[6]。脾胃虚弱是病之根本,饮食不节、肝胃不和是本病形成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脾为湿土,脾虚运化失常,气聚生湿,脾土与湿邪相感,湿为阴凝板滞之邪,阻碍气机之运化,产生胃脘痛、痞满等。健脾祛湿方由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而成,两者均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利而兼补,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辅正又祛邪,利水渗湿,补脾益胃;甘草补益和中。二陈汤本为祛痰剂,但有燥湿、理气和中之功效。方中半夏有燥湿降逆消痞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半夏水煎醇沉液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其药理作用可能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7];陈皮有理气调中开胃之效;蒲公英清热利湿,有报道其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8];白及虽为收敛止血药,但其富含白及胶,能很好地保护胃黏膜;炒谷芽、莱菔子理气消食和中;浙贝母清热散结。诸药合用,有健脾和胃、祛湿调中的功效。临床中兼顾胃气,随症加减,运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疾病分册[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9-31.

[2]宋振霞,王蕾.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杂志,2011,1(18):79-80.

[3]王计划.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3):25-26.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0.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40.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7]李丽,王慧娟,盖成万.半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6,23(5):38.

[8]胡伟,王红,程丽,等.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胃肠病学,2006,11(6):365.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4-0011-02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06

收稿日期:2016-01-27;修回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