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秋兰 (广西柳江县里雍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101)
母猪子宫内膜炎流行特点及治疗措施探索
韦秋兰 (广西柳江县里雍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101)
能繁母猪是本病的重点发病对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危害性最大,高发病阶段主要集中于分娩期间;后备母猪发病率较小且症状较轻,这可能与母猪生殖系统损伤程度与感染几率较小有关。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四季皆发,尤其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呈常年发病。这说明在养殖密度过大这一先决条件下,加之气候应激、环境应激、免疫应激、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条件作用,引起条件性发病。
经生殖感染引发本病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配种、授精、产道检查、不洁交配、助产人员未遵循无菌操作等,经常诱发本病;分娩期间因难产、胎衣滞留、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尿潴留等,也常导致本病发病;总而言之,母猪产后感染而诱发本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猪场普遍性采取药物预防母猪产科疾病,一些滥用抗生素的猪场出现极强的药物耐抗性,导致初产母猪下一期繁殖过程中,常规抗生素需加量应用才能生效,甚至根本无效,一旦发病,多种抗生素均表现不敏感性,治疗难度增大。
后备母猪、初产母猪发生本病,主要是内源性感染。经科学验证,本病的致病菌有多种,除了外界环境广泛存在,消化系统、生殖及泌尿系统也存在多种条件性致病菌,遇适发条件 (各种不良应激),即可随时引起发病。
急性发病的病例,在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后,由于药物耐抗性导致治疗不彻底,多数转为慢性过程,致使母猪的利用率、淘汰率较高。
后备母猪、初产母猪多无明显症状表现,直肠及产道检查亦无病理变化,仅表现屡配不孕,食欲减退及精神状态异常等,但发情时阴户会流出少量或多量的半透明黏浓分泌物,取其子宫冲洗液静置10~15min,可观察到有一定量的絮状沉淀物,此类型也应判定为隐性子宫内膜炎症。典型的母猪子宫内膜炎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拱背,频作努责、排便尿状,但并无便尿排出,或仅排出少许稀粪;患猪经常久卧不起,阴户流出黏浓絮状分泌物,常粘结于肛周、尾部,形成干硬薄层结痂;有的患猪表现尿淋漓不尽、胎衣半悬、恶露不尽等,随病程推移,子宫会形成炎性积液或蓄脓,引起子宫膨大,外观表现为腹围增大;本病较极端的症状表现就是子宫脱垂,视诊可见子宫体明显的水肿、充血,质地变脆、易裂,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超过30~50min以上,症状会加剧,患猪多为预后不良。
本病康复母猪,发现屡配不孕、流产、死弱胎现象增多,其中以年龄偏大、慢性病例治疗时间过长、清洗子宫腔见子宫壁受损严重 (水肿、充血、黏膜坏死脱落等)的病例,在下一期孕产过程中很容易复发本病。因此,本病康复母猪的下一期孕产率严重低下,是一个重要的淘汰依据,勉强沿用此类母猪,往往影响本场综合生产效益,建议果断淘汰。
重点防范几种重大繁殖障碍性疾病,抓好程序免疫或计划免疫,是预防本病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首要任务,即合理制定本场母猪免疫程序,适时落实猪蓝耳病、亚型猪瘟、猪伪狂犬、猪细小、猪乙脑等的免疫接种,令猪群获取被动血清抗体保护;禁止给母猪投喂发霉、变质及被污染的饲料,防止霉菌毒素中毒而诱发本病。
严格执行本猪场制度化的定期卫生治理及防疫消毒,长期保持猪舍空气清新,最大化降低养殖环境的病原菌数量,可以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对年老、伤残、低孕产率等高发病个体及时淘汰,作商品猪处理;新进母猪严格检疫检验,提高重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检出率,禁止检疫不合格个体进入本场;药物防治尽量把握好抗生素类制剂的用法、用量,禁止长期、超量应用某种抗生素,合理的用法是连用3~5d,不超过7d,无疫情动态期间尽量使用保健型药剂 (维生素、矿微、中草药、微生态制剂)进行疾病预防,以减少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
猪配种、分娩、产后护理等重点环节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落实,全程坚持规范化及无菌操作。配种前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把母猪阴户擦干净,人工授精时,器具要严格消毒,最好采用一次性无菌输精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粗暴输精;助产者术前修剪指甲、打磨光滑,防止刮伤产道,还要避免消毒不彻底和动作粗鲁造成的产道损伤。
“宫炎清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林可霉素、胸腺肽、磺胺间甲酚、新鱼腥草素钠、绿原酸、子宫内膜炎修复因子等,按0.1~0.2ml/kg肌注,对急性、慢性、隐性子宫内膜炎总有效率达91%以上;治疗期间,配合口服中药煎剂,连翘40g,野菊花、千里光、益母草、银花各20~30g,当归、苦参各12g,冰片10g,诸药混合煎汤,加水2000~3000ml,煎至400~500ml, 每次灌服 50~100ml/头, 2 剂/d, 连 3~6d, 对有饮食欲的患猪可加糖调味随饮,喂前禁水食半天,以确保其足量摄入。
韦秋兰 (1978.12-),女,广西柳江县人,本科,助理畜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养殖、防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