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2016-01-27 16:30:11闫东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教材



临床微生物学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闫东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检验科,北京10005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医学中与临床感染性疾病最为密切相关的一门检验学科,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重要位置。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今后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能很好的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帮助,做到学以致用和良好的适应以后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我们需要对目前的临床微生物学实习教学内容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1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的现状

1.1实习教材内容滞后

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种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和检验项目不断地得到使用和开展。然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实习教材大多数内容比较陈旧,与目前的众多先进设备和新开展检验项目比较而言,差距较大并且缺少实用性,与临床结合的不够紧密。

1.2实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主动参与不够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内容多,病原微生物分类复杂,种类多,细菌耐药机制复杂多变,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学生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目前,学生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6到8周,或者更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很少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参与不够。同学中普遍存在课后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进行及时学习和解决的情况,主观能动性较差。

1.3实习内容与临床结合的不够紧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不同于其他的检验学科,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诊断主要是由微生物实验室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和方法进行检验和分析。这些方法包括传统的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方法,也包括新开展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上述方法在当前的实习教学中普遍缺乏与临床的有效结合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检验技能和讲授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将检验结果与临床病人基本情况和医生对病人的诊疗信息紧密结合起来。然而,只有培养学生具有把患者病情与检验结果双向结合起来进行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检验结果。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

2.1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实习教学目的

实习教学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它关系到教师是否能通过有限的实习时间通过合适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老师应紧密结合临床微生物学的特点,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扎实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理论结合实践,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每天埋头于简单的重复工作,帮助实验室的老师们完成日常工作,而不能做到日有进步。

2.2及时更新实习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

一本好的学生实习教材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医学教育对理论教材编写非常重视,对实习教材编写工作重视不够。现有学生实习教材多数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学生实习教材一般是3至5年或更长时间才重新编写一次。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检验项目每年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新的专业标准和规范也不断出台,这些都要求老师必须学习和阅读最新文献资料,跟踪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的前沿发展动向。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材最好由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编写完成,保证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满足当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有助于推进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学改革,提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实习教材无法做到每年更新,也要要求老师编写一些补充教学内容,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前沿技术和新设备,新的检验项目等内容及时教授给实习学生,为学生从学校的理论学习到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参加工作后更好地为临床和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项试验活动,老师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针对个别不愿意或不主动参与实习活动的学生,老师应给予重点督促和关注。在学习昂贵、尖端设备的操作使用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学生才有成就感,进而鼓励他们的实习积极性。

2.3改进实习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微生物教学实习中要努力使学生成为临床实践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在实习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把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通过实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个体的主动学习、小组内学生的充分交流与合作,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现已成为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1]。近20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尝试和应用PBL教学法[2]。在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中,PBL 教学法展现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优点,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将PBL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课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PBL教学法背景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高,同时工作量增大。在现有的PBL教学法尝试与探索阶段,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编写适用于PBL教学的案例,为教学的开展做很多细致的准备工作[3]。首先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选取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案例,最好与临床实际病历相结合[4]。每个案例设置不超过5个问题,把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老师每周提供一个案例,将案例在周一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与小组内同学一起讨论。在周五的时候,首先由学生进行回答,之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

2.4加强学生与临床的沟通能力

在检验医学的各专业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病人标本留取的质量,留取的时间,标本的运送和保存条件,标本留取前病人是否使用过抗菌素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因此,保持与临床的沟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沟通者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沟通是实验室与临床的双向活动,实验室根据检验的需求,要经常向临床医生询问病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医生也会根据病人情况或检验结果向实验室人员询问一些问题。因此,学会与临床的沟通是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临床实习更多注重检验技术的学习,学生不愿意或不敢与临床医生主动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鼓励和协助学生多与临床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的病例会诊讨论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加强实习过程中的考核,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考核仍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能力考核,可以引起学生对实习任务的重视,提高学习效果。考核内容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不断深化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改革,切实改进现有的实习短板,上述实习教学改革方法,对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工作能力又有创新精神的实验技术人是十分重要的。对传统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深化改革的大势趋。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Norman GR.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Master University: 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J].Acad Med,2007,82(4):370.

[2]张东华,高岳,薄红,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99.

[3]靳英丽,石卓,关风英,等.PBL 教学法对药理学教师的素质要求[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32.

[4]娄金丽.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80.

(收稿日期:2015-02-24)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检验教材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