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薛卫林
《金匮要略》微饮之“短气”证治发微※
●胡海波 薛卫林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条文中“微饮短气”不仅仅是独立的病理状态,更是对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或缓解期的一个概括,对痰饮病的善后治疗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条文中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从小便去之”,即指“利尿”;又根据病情的虚实、病位等,给出了“……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疗方案。
《金匮要略》 短气 微饮 证治 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短气症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但易被忽视。《诸病源候论·短气候》释为:“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1]《医宗必读·喘》曰:“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2]以现代医学解释,这属于呼吸困难范畴,但仅仅是主观感觉空气稀薄,氧气不够,客观上仅以深吸气或叹气为主要表现,而不见喘息声及肺部干啰音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3]因此,短气与水饮密切相关,病机为水停于心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3]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因文简言少,往往不能引起学者重视,多仅仅以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的方证理解。亦有对该条文进行发挥,如吴梓新[4]等认为:本条条文意义不止于列出治疗微饮的处方,也透过治疗微饮的方法,体现治疗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是以恢复人体正常水液运化功能为务,反映了仲景治病以人为本之思想。笔者认为该条文的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一方一证的表面意思,还有更深刻的临床指导价值。现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试分析探讨如下。
案例 胡某,女,57岁,以“呼吸困难3月余”为主诉收入心内科,临床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既往有眩晕病,考虑为脑供血不足,但近期无发作。入院后相关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生化全套等)均无明显异常,且查体心肺均无明显阳性体征,肺功能、胸部CT等检查亦无异常。再次详询病情,患者虽诉呼吸困难,但鼻息无声,虽言活动受限,但心肺听诊绝无异常,且以“上气不接下气”为苦,又常因重重叹气或稍作休息而减,寒热如常,饮食如故,大便正常,小便淋漓不利,舌淡胖,脉沉。遂投以肾气丸原方,且以汤剂代丸。初服小便利,自觉酣畅,尿量甚多,尿后自觉欣欣然,短气明显改善。继服至5剂,诸症全无,出院。
按 患者平素痰湿内停,上扰清窍,故常眩晕,当饮邪不盛,停于心下,则出现短气。该患者即为典型“短气”,结合小便不利及年龄等因素,考虑下焦气化不利,少量水饮内停阻膈,加之肾不纳气,使气机失常所致。因此,以肾气丸补肾气之不足,恢复下焦气化之功,加强肾之摄纳,故小便得利,邪有出路,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从上述案例及分析来看,该患者属中医“短气”范畴,其病因责之于痰饮,具体而言,应为“微饮”。结合原文所述,关于“微饮”,“微”指“小而少”,与“大而多”相反。 用于形容“饮”,实际上为区别于具有显著症状的“四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可以将“微饮”理解成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的病理状态,就是如“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虽然发作时或有腹泻、或有咳唾引痛、或有水肿、或有咳逆依息不得卧、或有心下逆满起则头眩等痰饮攻冲四溢症状,一旦病情稳定,诸症消失或减轻,这时就属于“微饮”状态了,如微饮停聚的部位隐匿,症状轻微,因有形实邪阻碍气机,升降不得接续,往往表现出短气症状。
中医痰饮病及相关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位涉及心、肺、脾胃、大肠、肾、膀胱、清窍等,症状变化多端。从目前医院的临床科室设置上看,对痰饮病的认知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影响了相关理论的运用,进而导致痰饮病证治的认识不足,临床疗效不满意[5]。如:心内科多见心慌、心悸、胸中痹痛等,消化科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泌尿科多见小便不利、尿频尿急等,神经内科多见眩晕、肢颤等,呼吸科多见咳嗽、喘息、咳痰等。
综上所述,条文中“微饮短气”不仅仅体现出其是独立的病理状态,更是对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或缓解期的一个概括,对痰饮病的善后治疗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条文中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从小便去之”,即指“利尿”;又根据病情的虚实、病位等,给出了“……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疗方案。而“夫”字,为语气词,置于文首,体现了该条文所论述的内容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苓桂术甘汤及肾气丸加减治疗肺纤维化(非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前列腺肥大等,疗效满意。
[1]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25.
[2]明·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6.
[3]汉·张仲景撰.何 任,何若苹整理.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吴梓新,连建伟,姜元安,等.细析《金匮》“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条文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04):376-378.
[5]赵 慧.张仲景痰饮眩晕辨治规律及现代运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1-258 )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6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