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110032)曹 瑛
从孙辑本《神农本草经》看《太平御览》对辑佚的重要价值*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110032)曹 瑛
《太平御览》引用了《神农本草经》大量佚文,孙辑本《神农本草经》可谓运用《御览》辑佚《本经》的范例。孙氏将《御览》作为重要材料,对底本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考校,在《本经》辑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如考订药名用字、考证《本经》经文、补充或考校《吴普本草》佚文、重视《本经》及《吴普本草》相关佚文的收录。孙辑本为类书用于辑佚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绝好的样板,是古医籍整理的宝贵经验。孙辑本的成就证明,《御览》对于辑佚具有重要价值,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利用。
神农本草经孙星衍辑佚太平御览
辑佚是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根据现存文献中存留的各种古籍佚文,通过搜集摘录、考校整理、汇聚编排等工作,使佚书全书或部分复原。类书是辑佚的资料来源之一,充分利用类书中的引文,可以使辑佚的质量大大提高。早期类书所引用的书籍现今亡佚较多,其辑佚价值更加明显。
《太平御览》(简称《御览》)是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该书共引用宋以前典籍一千余种(大部分今已亡佚),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赖此得以保存下来,故此书对于辑佚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御览》引用了《神农本草经》大量佚文,所以历代辑复《本经》的学者多以《御览》为辑佚的重要资料来源。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叔侄合辑的《神农本草经》(简称孙辑本)可谓运用《御览》辑佚的范例。
孙辑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同时参考了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载《本经》佚文,如《抱朴子》、《艺文类聚》、《博物志》、《文选》等,尤其是充分利用了《太平御览》,将其作为底本的重要补充材料,在《本经》辑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其利用类书辑佚经典文献的经验值得总结并借鉴。
孙辑本完成于1799年,按上、中、下三品药分为三卷(序例附于第三卷之后)。正文由《本经》经文、《吴普本草》原文、《名医别录》原文、孙氏按语四部分组成。《本经》经文以《证类本草》中白字为基础,《御览》等《本经》引文为参考;《吴普本草》原文、《名医别录》原文以《证类本草》中黑字为基础,《御览》等引文为参考。前三部分凡孙氏的校勘、考证等内容,均以小字夹注形式出现。案语部分是孙氏对相关文字的考证,资料丰富,考据翔实,文献价值颇高。
孙星衍在序中称:“庶以辅翼完经,启蒙方技,略以所知,加之考证。”考证是孙辑本的最大特色。孙辑本参考了许多典籍,而《御览》则是孙氏考校文字的主要依据,经统计,孙辑本中运用《御览》中引文进行考校者有318处之多,涵盖了孙辑本收录药物的绝大部分。成果如下。
孙氏利用《御览》中的《本经》引文考订了15味中药的药名用字。第一卷三味:署豫“旧作薯。《御览》作署豫,是”。奄闾子“旧作菴ɡ。《御览》作奄闾,是”。因陈“《御览》作茵蔯”。第二卷五味:石流黄“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通草“《御览》作蓪草”。女菀“《御览》作苑”。吴茱萸“《御览》引无‘吴’字,是”。卮子“旧作栀,《艺文类聚》及《御览》引作支,是”。第三卷七味:亭历“旧作葶苈,《御览》作亭历”。藜芦“《御览》作梨芦”。钩吻“《御览》作肳”。恒山“旧作常山。《御览》作恒山,是”。白及“《御览》作芨”。兰茹“《御览》作闾,是”。雷丸“《御览》作雷公丸”。这其中,据《太平御览》纠正者6处,倾向于《太平御览》但仍依旧例者2处,只列出异文供参考者7处。孙氏对药名用字的取舍,后人褒贬不一,但他提示人们,药名用字应当仔细推究,不当人云亦云。
1.厘定《本经》文字
孙辑本中《本经》经文采自《证类本草》中的白字,但《证类本草》中白字与黑字实有混淆者。尚志钧认为:“从历代本草文献来看,《证类本草》白字无产地记载系后人更改。在原始的《本经》中,其实是有产地记载的。”又指出:“《本经》药产地标记的更改,似始于《新修本草》。宋代本草沿袭《新修本草》旧例,将全书《本经》产地全作墨书。”[1]
孙辑本的重要成就之一,即将《证类本草》原黑字“生山谷”等字样,根据《御览》中《本经》引文,首次补入《本经》经文之中,并且得到之后辑复学者的认可[2]。在孙辑本中,第一味药丹沙,孙氏注曰:“《太平御览》引多有生山谷三字,《大观》本作生符陵山谷,俱作黑字。考生山谷是经文,后人加郡县耳,宜改为白字,而以郡县为黑字。下皆仿此。”孙氏认为,“生山谷”等字样为本经原文,郡县名等是后人所加,而据尚志钧的研究,《本经》原是有具体产地的,不仅仅是“生山谷”等泛称。但孙氏的成果是首创性的,对后世辑复者大有启发。而这一成果的主要依据正是类书《太平御览》。
2.考校《本经》异文
如上所述,《证类本草》中的白字并非《本经》经文原貌,所以孙氏在辑佚《本经》经文时,大量参考了《太平御览》的《本经》引文,据引文补充药物异名、功效主治等,遇有异文,则列出供读者参考。对《本经》经文的考校,均以小字注文的形式(本文以楷体字)表示。
车前子:“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当道。《御览》有云∶一名牛舌。《大观》本作牛遗,黑字。”
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眥伤泣出,明目。《御览》引云∶主茎伤。”
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
孙辑本在《本经》经文之下,辑有《吴普本草》原文。《吴普本草》原文采自《证类本草》黑字,但由于《吴普本草》宋时已佚,《证类本草》中存留数量有限,因此,孙氏利用《御览》等书中《吴普本草》的引文,不但对《证类本草》所载《吴普本草》文字进行校勘,还补充了大量未见于《证类本草》中的《吴普本草》文字。
例如,“丹沙”下列《吴普本草》文完全来自《太平御览》∶“《吴普本草》曰∶丹沙:神农,甘;黄帝,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汞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麦门冬”下所列《吴普本草》文字来自底本《证类本草》,但《太平御览》引文与之差异较大,所以孙辑本两出其文∶“《吴普》曰:一名马韭,一名虋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药,一名仆垒,一名随脂。《太平御览》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马韭,一名禹韭;又越,一名羊齐,一名爱韭,一名禹韭,一名虋韭,一名禹余粮。”需要注意的是,孙氏此处引用《御览》为节引,只是作为底本的补充,并非《御览》原文。“细辛”下所列《吴普本草》文字来自《证类本草》,文字与《太平御览》小异,孙辑本作适当夹注:“《吴普》曰∶细辛,一名细草。《御览》引云∶一名小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如葵叶,色赤黑,一根一叶相连。《御览》引云∶三月、八月采根。”
孙氏非常重视《本经》及《吴普本草》相关佚文的收录,在孙辑本的最后,将与《本经》及《吴普本草》有密切关系的文献佚文作为附录列出,为进一步研究《本经》提供了素材。在这些材料中,来自《御览》者尤多。如附录一“《本草经》佚文”共12条,利用《御览》搜集者5条;附录二“《吴氏本草》十二条”,来自《御览》者就有10条之多。
在孙氏看来,《本草经》佚文12条原本都是《本经》经文,之所以不见于《证类本草》,当是流传过程中被后人节略的原因。孙氏按语曰:“此诸条,与今《本经》卷上文略相似,诸书所引,较《本经》文多。又云是太一子说。今无者,疑后节之。”又案:“此诸条,当是玉石草木三品前总论,而后人节去。”此观点虽然尚未被《本经》辑复学者们认同,但对于研究《本经》,乃至《吴普本草》都是有所帮助的。
总之,孙辑本以《御览》作为辑佚《本经》的主要资料来源,对底本文字进行了详细地考校,为类书用于辑佚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绝好的样板,是古医籍整理的宝贵经验。孙星衍是考据学家,蕴含在此书中的考据学成果值得深入探讨,他利用类书辑复古佚医籍的成功经验值得后人总结、继承和发扬。孙辑本的成就证明,《御览》对于辑佚具有重要价值,有待于更进一步利用。
[1]尚志钧.神农本草经药物产地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1997,15(3):17-18.
[2]王家葵,张瑞贤.神农本草经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4-355.
Collenction Importance ofTai Ping Yu Lan to Shen Nong Ben Cao Jing by SUN Xingyan's Edition
CAO 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110032,China)
There were many lost parts quoted by Tai Ping Yu Lan(TPYL)from Shen Nong Ben Cao Jing(SNBCJ).SUN's version is regarded as the classic to apply TPYL on collenction of SNBCJ.SUN made comprehensive researches and examinations with original texts by consideration of importance of TPYL.And he made impressive progress on collenction,such as correction of herbal terms,texts study on SNBCJ,supplement and collation of lost parts in Wu Pu Ben Cao(WPBC),emphasis on collection of relative lost parts in SNBCJ and WPBC SUN's version has provided an excellent model for ideas and methods in collenction,by precious experience in organization work of ancient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N's achievement suggests that TPYL has important value to further discovery and utilization.
Shen Nong Ben Cao Jing;SUN Xing-yan;Collenction;Tai Ping Yu Lan
R281.2
A
1006-4737(2016)01-0017-03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太平御览》收载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编号:ZJ20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