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需要有“情”有“意”

2016-01-27 12:01张国勇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物象意境画家

张国勇 葛 楠 (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050000)

绘画需要有“情”有“意”

张国勇 葛 楠 (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050000)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情感是支撑艺术的前提条件。同时,情感也贯穿于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始终。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是通过色彩、造型、等视觉来表达、表现情感。意境是艺术家追求的境界,意境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和主观情绪的合二为一,用画面之物象来抒胸中之逸气,通过技术手段,画家把情感诉诸于画面,让观者通过作品,感受、领悟、玩味,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意境是虚实有无的协调,意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我们经常讲“意在笔先”我更认为“情在意先”要想有意要先有情,我们不可能少了这个“情”字,情真意才切,用最淳朴的情感去感知才能去感动。

绘画;情感;共鸣;意在情先;情在意先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情感是支撑艺术的前提条件。同时,情感也贯穿于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始终。苏珊•格朗认为:“艺术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家将自身的体验转化成一种情感,运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技巧,通过特定的媒介加以表现,这就是艺术创作。”另外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要达到的一个标准就是成功的表达出了艺术情感。绘画作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是通过色彩、造型、等视觉要素来表现画家情感,无论是前期的创作动机及艺术构思,还是整个绘画过程,都离不开画家的真挚情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真诚,作品才有说服力,也就是说作品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作为画家应该是敏感的,不是麻木的,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

东方艺术家在作品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把个人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等所想、所悟借助画面中似与不似的形象来抒“胸中之逸气”。才会出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西方很多画家在对大自然客观描摹的过程中,也同样依托于情感,表达其情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那些看似写实的风景油画其实已经超越了眼前的风景,不仅是自然物象的客观再现而是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都是离不开情感的支撑。一件绘画作品具有某种特定性,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还有画家特定的情感、状态。绘画不是客观物象的照抄,不是把一个景色、一个物体如实的还原,人是有情感的,而这种人的不同也铸就了绘画作品的不同。十个人对着一个景、一组静物进行写生,画面是各有不同,绘画的魅力也在于此,人不能变成一个照相机,用王克举先生的话说,“一个好的作品应该留下自然不能替代的东西,我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受,转换成绘画的形式语言,创造一个新的自然。”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的生命,绘画作品是否能打动欣赏者,取决于画家在描绘对象上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米勒曾说“要追求真正的作品……关键不在作品的主题而在于他们究竟把自己放了多少到画中去。”艺术不可无我,作画不能无情。作品要感人,情感需真诚。

意境是艺术家追求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意象)的结晶品”意境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和主观情绪的合二为一,用画面之物象来表胸中之意,通过技术手段,画家把情感诉诸于画面,让观者通过作品,感受、领悟、玩味,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是虚实有无的协调,意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是建立在客观物境与主观情境融合一体的主张基础之上的。绘画不是机械的制作,而是情感的宣泄;绘画不仅需要匠人的技艺,也需要有文人的情怀。吴冠中先生曾说过,“我的性格、情感、所思所想都在我的画里,我整个人就在画里。我人走了魂还在。”说明吴冠中先生在创作中把自己的灵魂融进了作品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他的风景画用点、线、面的组合,把江南之景表现的淋漓尽致,细看房子也好,树木也罢虽不写实,但感觉却很到位。“意”与“境”,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画家的情由眼前的景而触动,由感而发,而后情景交融。在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画家的情感放在首位,画家首先要不麻木,要有情,有感而作,作品才不会显得空洞乏味,才不矫揉造作,作品才会有更深层次即“意”的表达。其实绘画本身是画家个体的生命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感知、感受,在艺术创造中以独特的视角及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现在很多画家都在找寻自己绘画语言、个性表达方式,而这所谓的绘画语言、风格,本应是随着自己常年的积累自然形成的,而非故意制造出来的,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个性表达只是哗众取宠罢了。真诚的对待绘画,真诚的感受生活,所有的便会水到渠成。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也越来越功利,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可是我们的出行却不怎么顺畅,信息越来越多,可我们却分不清真假,我们的空气不再新鲜,我们的食品不再安全,我们应该重拾信仰,重拾美好。在这利益至上浮躁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美术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谨记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宗教可以没有,美术可以辅宗教之不足,虽然美育不仅是指代美术教育,绘画也不能涵盖美术,但绘画的艺术的意义不可小视,记得吴冠中老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摘掉面具”!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我们应保持艺术家的那份纯真,真诚的去创作。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物象意境画家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酷炫小画家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