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术语要让百姓看得懂

2016-01-26 15:36伊一芳
共产党员·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用社农村金融老百姓

伊一芳

时下,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金融理财,但在一些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金融术语,让大多数人听上去云里雾里,搞不明白。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家金融机构挂出印有“热烈祝贺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的横幅,咨询金融机构的行业人员,他们也说不清它的真正意思。金融机构的金融术语连有些行业人员都似懂非懂的,那么又怎么能让客户懂呢?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工作,他告诉我,老百姓在信用社咨询了解支票、银行汇票跨行汇款等金融业务情况,经常弄不懂“信用卡”“借记卡”等,反而“储蓄卡”有人能听懂。至于“私人专享”“专属服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虽然很多年轻人看得懂,年龄大些的人大都不知所云。

有人说,在农村,缺少的不是银行,而是真正服务于“三农”的银行。农村金融这块被大型金融机构忽视的“冷门”市场,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所作为,首要的就是要在金融服务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金融服务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民需要金融支持,在普及金融知识、推动农村金融消费进入“寻常百姓家”上,还需要多接地气,狠下功夫,让农村金融真正贴近群众。

笔者以为,金融术语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关键在于能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客户的立场设计产品功能,使之更具有“人性化”,还有从产品的开发到产品“上市”的推介工作要集思广益,更多地采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等方式,对金融新产品的名称,标语甚至广告词都要优化选择,将金融的“机器语言”转化为“白话语言”,通俗易懂,让金融服务真正成为百姓消费的超市,使农村金融机构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用社农村金融老百姓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