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突破期

2016-01-26 15:33孙武军王梓婷
共产党员·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业十三五监管

孙武军+王梓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作为新一轮规划和社会经济变革的指引。公报与规划建议稿中,笔墨浓重地提到在上述发展理念下的金融改革的问题,涉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等方面。可以预见,“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改革能否获得突破。

一、“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成就与不足。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国内环境变化的主要阶段性特征。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发展特点是:1.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新风险。例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体系架构尚存不足;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陈旧落后;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影子银行、地方投融资平台问题频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历史累积的矛盾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矛盾,而这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跟金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不能在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关。在此环境下中国急需全方位地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金融改革。

1.“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成就。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成就,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创新性发展、突破性进展和长足性进步”。具体而言,金融改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金融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在上一个5年中,央行在宏观调控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更具前瞻性、灵活性。首先,金融调控紧跟经济形势变化,定向调控力度加大,同时配合运用了多种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次,货币政策目标更有合理性和针对性;最后,积极利用市场进行调控,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逐渐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金融调控机制的逐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过度波动、控制住了物价水平,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升,特别是民生问题并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

2“.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不足之处。虽然“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稳定发展,改革成果显著,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全面深化经济金融改革走向深水区,金融体系亦表现出了诸多不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然偏弱。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央行多次推出降息降准的“双降”措施以及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为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然而,政策效果并没有如预期那样,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堪忧,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仍然高企,同时却助推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投机,引起金融市场震荡。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如何使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其功效,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需要突破解决。

银行体系风险累积加大并逐渐暴露。“十二五”时期正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以及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此期间国际国内经济疲软,复苏乏力。随着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性下滑、实体经济增速缓慢,承担着重要信贷功能的我国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危机发生时我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同时,银行业还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多种因素带来的挑战,这使得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不良率逐步走高,表内表外业务风险逐渐累积并暴露。

金融监管水平提升落后于金融创新步伐。“十二五”期间,互联网金融、金融业综合经营、影子银行等金融业态和实践创新给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性金融业态的迅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出现监管真空,繁荣中蕴含着大量风险;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如民间金融,监管模式和手段仍然过于固化和死板,过度的金融监管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降低了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此外,随着近几年的金融混业经营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诸多金融业务呈现出跨行业特征,但是跨市场交叉性金融监管的职责尚未明确,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惑。

二、“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的突破路径。“十三五”期间,如何巩固并发展“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弥补仍然存在的不足,能够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

1.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的程度。从“十二五”规划中的“完善开放战略布局”到此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到的“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都要求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双向开放程度”,即要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其成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及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这表明我国的金融业要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要在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引导新兴市场的正确发展,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去。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复杂形势下,金融业的双向开放可以拓宽我国资本的投资渠道、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业双向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监管制度和危机应对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我国目前对金融业监管采取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随着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交叉性和创新化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加快了合作步伐,银政保三大金融行业出现融合的趋势,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正在稳步发展且取得显著成效。金融实践与创新的层出不穷,国际金融业监管的发展趋势,呼唤着我国现有监管体系的变革。因此,改革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势在必行,这是活跃我国金融市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性工作。

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支柱性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纳入到一个监管体系中,建立垂直线管理,对相同的金融产品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以防止监管套利或监管真空的产生,是监管模式和手段创新的重要抓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破解金融业态融合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提高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3.规范并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金融资源的欠缺和金融机构的进入壁垒使得传统金融体系效率低、门槛高、资源分配不均,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象,短期内获得爆发式、井喷式的增长。互联网金融这一“普惠金融”业态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能够有效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倒逼传统金融固化经营模式的改革,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说这一创新型金融业态对整体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在过去的几年间,包括饱受争议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暴露出数据安全、监管缺位、管理混乱等诸多风险,出现了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倒闭、跑路现象,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动荡和社会管理问题。因此,规范并引导发展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既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回顾“十二五”,成果累累,却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展望“十三五”,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必须获得突破性进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业十三五监管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金融业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